丁苯酞对帕金森病患者氧化应激及质子磁共振波谱的影响
2017-06-23张淑云张跃其陈学丛王鲁宁高世超时宝林
张淑云 张跃其 张 辉 李 聪 陈学丛 王鲁宁 高世超 洪 萍 时宝林
(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 潍坊 261000)
丁苯酞对帕金森病患者氧化应激及质子磁共振波谱的影响
张淑云 张跃其 张 辉 李 聪 陈学丛 王鲁宁 高世超1洪 萍1时宝林
(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 潍坊 261000)
目的 探讨丁苯酞治疗帕金森病(PD)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核磁共振波谱的影响。方法 选取初次来该院住院治疗的PD患者64例,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美多芭治疗,研究组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对两组患者行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评测、磁共振波谱检查,检测患者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UPDR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SOD、GSH-PX、CAT水平均升高,MDA水平降低,磁共振波谱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及胆碱复合物(Cho)/Cr升高(P<0.05)。结论 在口服美多芭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对PD的治疗有更好的效果,其效果可能与丁苯酞调控抗氧化酶能力有关。
帕金森病;氧化应激;丁苯酞;磁共振波谱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等症状〔1〕。中国65岁人群患病率为1 000/10万,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患病率升高〔2〕。PD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来大量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能是PD 诸多病理机制中的核心环节〔3,4〕,而丁苯酞对氧糖剥夺引发的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以及随后的细胞死亡有较强的保护作用〔5〕,但目前关于丁苯酞用于PD治疗的研究鲜有报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酞对PD患者有无疗效及其可能作用机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治疗的PD患者64例,均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PD学组制订的PD临床诊断标准〔6〕,且均排除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为42~74岁,平均(58.35±6.14)岁,平均病程(4.12±2.01)年,依据Hoehn-Yahr分级,Ⅰ级8例,Ⅱ级13例,Ⅲ级11 例;研究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43~76岁,平均(59.26±6.01)岁,平均病程(3.95±1.94)年,依据Hoehn-Yahr分级,Ⅰ级9例,Ⅱ级12例,Ⅲ级11例,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美多芭治疗,研究组给予常规美多芭治疗+丁苯酞 0.2 g,3次/d饭前服。
1.3 观测指标 入院第2天(治疗前)、治疗21 d(治疗后)对每位患者以下指标进行记录。①由2名医师独立对每个患者行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评测,评定运动及非运动症状;②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检查,1H-MRS分析PD患者黑质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和胆碱复合物(Cho)/Cr比值变化;③空腹采集静脉血5 ml,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等的含量。试剂盒购自碧云天生物研究所,所有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行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1H-MRS检测比较 两组治疗后黒质区NAA/Cr及Cho/Cr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UPDRS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较,对照组运动症状评分下降,研究组非运动及运动症状评分均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AA/Cr及Cho/Cr比较
2.3 血清氧化应激检测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清SOD 、GSH-PX及CA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MDA水平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UPDRS评分比较,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下表同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酶检测比较±s,n=32)
3 讨 论
PD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其他含色素的神经元大量变性丢失以及胞质中路易小体的形成〔7〕。迄今为止,PD的治疗仍以复方左旋多巴制剂的对症治疗为主,尚无法有效阻止疾病的进展。MDA、GSH、SOD等所参与的氧化应激反应近年来被认为在PD 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3〕,抗氧化应激正逐渐成为治疗PD的新靶点〔8〕。
丁苯酞又称为左旋芹菜甲素,是一种具有多靶点效应的消旋体,具有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改善线粒体功能、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抑制神经元凋亡等作用〔9〕,现已被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研究发现,接受介入处理的脑梗死患者经丁苯酞治疗后,血液中的GSH、SOD水平显著降低,MDA水平显著升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10〕。丁苯酞能使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及缺血再灌注大鼠中MDA、GSH及SOD水平正常化,其抗氧化作用比依达拉奉更强,保护皮质神经元免受氧化损伤〔11,12〕。由于丁苯酞抗氧化应激靶点与PD发病机制的重要途径相吻合,故丁苯酞可能对PD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在清除活性氧的多种酶中,SOD可将天然存在的超氧自由基转化为分子氧和过氧化氢,通常被视为对抗自由基的第一道防线,其数值可间接反映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GSH-PX是一种重要的广泛存在于体内的过氧化物分解酶,能特异地催化过氧化物还原成无毒的羟基化合物,进而阻断脂质过氧化系列反应,保护细胞膜的完整,起到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完整的作用,其水平高低是衡量机体抗氧化能力的重要指标。CAT是生物体内高效的超氧自由基的清除剂,主要功能是清除体内过多的过氧化氢。GSH-PX及CAT表达增多说明线粒体的抗氧化应激水平能力提高〔13〕。MDA是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产物,MDA水平可间接反映脑组织受氧自由基攻击的严重程度。机体中的SOD、GSH-PX、CAT含量增高可有效阻止氧化应激状态下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减少细胞的凋亡〔14,15〕。
1H-MRS依据化学位移原理及磁共振波谱现象,可以非侵入性的检测PD患者黑质中的代谢物质,并可用于PD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16〕。NAA/Cr、Cho/Cr比值降低反映了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及功能障碍〔17〕。NAA存在于神经元及其轴突内,为神经元完整性的标志,其水平的下降提示神经元数量的减少及功能异常〔18〕。Cho参与细胞膜脂代谢,反映细胞膜的运转,是细胞膜合成及细胞分裂的标志物。而Cr在各种生理病理状态含量都相对稳定,故可将Cr作为内标。
目前已有研究将抗氧化剂用于PD的治疗,而尚未有将丁苯酞应用于PD 治疗的报道。本研究结果说明丁苯酞可能通过保护黑质神经元免受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神经元凋亡,进而改善了PD患者的临床症状。
1 Wood LD,Neumiller JJ,Setter SM,etal.Clinical review of treatment options for select nonmotor symptoms of Parkinson′s disease〔J〕.Am J Geriatr Pharmacother,2010;8(4):294-315.
2 许宏霞,曹晓岚.帕金森病的诊断与治疗〔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21):81-4.
3 Baillet A,Chanteperdrix V,Trocmé C,etal.The role of oxidative stress in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nd Parkinson′s disease〔J〕.Neurochem Res,2010;35(10):1530-7.
4 Sarkaki A,Farbood Y,Dolatshahi M,etal.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ellagic acid in a rat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J〕.Acta Med Iran,2016;54(8):494-502.
5 程冉冉,李 焰,周 燕,等.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OD、MDA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1):2974-5.
6 张振馨.帕金森病的诊断〔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6):408-9.
7 Nalls MA,McLean CY,Rick J,etal.Diagnosis of Parkinson′s disease on the basis of clinical and genetic classification:a population-based modelling study〔J〕.Lancet Neurol,2015;14(10):1002-9.
8 Bradbury J.New hope for mechanism-based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J〕.Drug Discov Today,2005;10(2):80-1.
9 Zhao CY,Lei H,Zhang Y,etal.L-3-n-Butylphthalide attenuates neuroinflammatory responses by downregulating JNK activation and upregulating Heme oxygenase-1 in lipopolysaccharide-treated mice〔J〕.J Asian Nat Prod Res,2015;18(3):1-14.
10 蒋娟莉,张 健.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6):1884-6,1890.
11 Jian Y,Ji J,Huang Z,etal.Enantiomers of 3-pentylbenzo〔c〕thiophen-1(3H)-one: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nti-ischemic stroke activities〔J〕.Rsc Adv,2016;6(43):36888-97.
12 Yin W,Lan L,Huang Z,etal.Discovery of a ring-opened derivative of 3-n-butylphthalide bearing NO/H2S-donating moieties as a potential anti-ischemic stroke agent〔J〕.Eur J Med Chem,2016;115:369-80.
13 Rodriguez C,Mayo JC,Sainz RM,etal.Regulation of antioxidant enzymes:a significant role for melatonin〔J〕.J Pineal Res,2004;36(1):1-9.
14 Hassan W,Silva CE,Mohammadzai IU,etal.Association of oxidative stress to the genesis of anxiety:implications for possible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J〕.Curr Neuropharmacol,2014;12(2):120-39.
15 裴爱月,朴美花,刘 楠,等.海藻糖对异氟烷诱导转APP 基因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4):3793-7.
16 Zhou B,Yuan F,He Z,etal.Application of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on substantia nigra metabolites in Parkinson′s disease〔J〕.Brain Imaging Behav,2014;8(1):97-101.
17 Gröger A,Kolb R,Schäfer R,etal.Dopamine reduction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of 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s confirmed by in vivo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ic imaging〔J〕.PLoS One,2014;9(1):e84081.
18 Camicioli RM,Hanstock CC,Bouchardc TP,etal.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ic evidence for pre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neuronal dysfunc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J〕.Movement Disord,2007;22(3):382-6.
〔2017-02-21修回〕
(编辑 滕欣航)
潍坊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201102011)
时宝林(1975-),男,博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
张淑云(1968-),女,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康复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
R322.81
A
1005-9202(2017)11-2682-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1.035
1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