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惠水县T乡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

2017-06-23万江红杨正凤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显著性频率老年人

万江红 杨正凤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贵州省惠水县T乡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

万江红 杨正凤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目的 分析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贵州省惠水县T乡随机抽取6个村进行实地调查,以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样本框,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收集有效问卷203份,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 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受到其生活客观情况和生活主观感受情况影响,从老年人生活客观情况来说,身体健康状况、独处频率、共同居住人数、子女数、是否接受过政府或非营利组织的帮助对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从老年人生活主观感受情况来说,紧张或害怕的频率、开心频率、家庭提供日常照顾满意度、受周围人尊重情况的满意度对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结论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比较好,并能够较好地解释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情况。

精神赡养;满意度;农村老年人

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层面关注应该多于物质赡养层面的关注〔1~5〕。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加了老年人精神慰藉的规定(更关心老年人精神需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等。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村代际分居增加,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孤寡老人现象突出,与此同时在农村相应的养老机构并没有建立起来,缺少社会养老的支持,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都相对缺乏,精神赡养问题比较突出,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贵州省惠水县T乡6个村,以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样本框,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收集有效问卷203份。男女比例分别为44.8%和55.2%;其中60~69岁占49.8%,70~79岁占39.4%,80岁及以上占10.8%。

1.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χ2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及其度影响因素分析

2.1 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 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非常满意的占3.4%,比较满意的占39.9%,一般的占39.9%,不太满意的占14.8%,非常不满意的占2.0%,可见大部分老年人对精神赡养表示满意,表示不满意的较少。

2.2 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见表1。模型χ2检验的概率值为0.000(P<0.05),表明模型的拟合度较为理想。

2.3 农村老年人生活客观情况的影响因素 个人因素、家庭因素、政府和社会因素中均有变量对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产生了显著影响,邻里社区因素无显著影响,具体情况如下:①个人因素中独处频率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满意度的影响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身体健康状况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满意度的影响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具体来说,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独处频率每增加一个单位,老年人对精神赡养的满意度将下降0.130个单位。老年人长时间独处容易感到无聊、孤独、寂寞、无助、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尤其是当老年人身体不舒服,心情不好时无人排解对老年人身心健康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独处时间长的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相对较低。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身体健康状况每增加一个单位,老年人对精神赡养满意度将增加0.190个单位。身体不好老年人需要家人更多的照顾和关心,所需医疗费用支出也相对较高。身体健康状况差会降低老年人生活质量,进而影响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满意度,身体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比身体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低。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个人收入情况均没有对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②家庭因素中的共同居住人数对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的影响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子女数量对精神赡养满意度的影响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具体来说,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独居老人对精神赡养满意度很低,与配偶、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较高,居住在一起人数增加一个单位,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将提高0.222个单位;子女数增加一个单位,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将增加0.095个单位。共同居住人数、子女数对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产生了显著影响,可能的解释是子女数量多的老年人得到生活照顾、物质支持及精神慰藉相对较多,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老年人得到生活照顾、物质支持及精神慰藉的多少并不在于家庭人口的数量多少而在于共同居住人数多少。家庭人口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和老人住在一起,家庭规模虽大,但是实际对老年人的生活照顾、物质支持及精神慰藉却不多。家庭因素中家庭人口数、家人给钱花及购置物品的频率、与联系频率、与家人关系融洽程度均没有对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③邻里社区因素中与亲友邻居相互来往频率及相处融洽程度、参加社会活动的频率均对老年人精神赡养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可能的原因是与亲友邻居相互来往频率及相处融洽程度对老年人生活影响比较小,该地区缺少专门为老年人组织活动人员,可供老年人活动的场所也少,老年人缺少参加社会活动的条件,因此参加社会活动频率都比较低,对老年人生活和精神支持作用甚微,没有对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④政府和社会因素中是否接受过政府或非营利组织的帮助对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满意度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负。具体来说,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接受过政府或非营利组织帮助的老年人比没有接受过帮助的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下降0.092个单位。这并不是说政府或非营利组织的帮助反而会降低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可能的原因是政府或非营利组织帮助的老人主要是孤寡、独居、生活不能自理、伤残、低收入、无人照顾等特殊困难的老人,这些困难降低了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降低,特殊困难老年人比一般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低。见表2。

表1 不同因素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的单因素分析

1)数据缺失

表2 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因变量: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调整R2=0.494;1)为1%的显著性水平,2)为5%的显著性水平

2.4 农村老年人生活主观感受情况的影响因素 从农村老年人生活主观感受情况看,情感心理因素、主观满意度因素中均有变量对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产生显著性影响,具体情况如下:①情感心理因素中老年人感到紧张或害怕的频率对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的影响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老年人感到开心频率对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满意度的影响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具体来说,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老年人感到紧张或害怕增频率加一个单位,精神赡养的满意度将下降0.171个单位,可能的原因是紧张或害怕的频率高的老年人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影响老年人的正常生活,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对老年人精神状况产生负面影响,所以紧张或害怕频率高的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较低。老年人感到开心频率增加一个单位,精神赡养满意度将增加0.166个单位,保持快乐、愉悦的心情,有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精神状态比较好,因此开心频率高的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较高。②主观满意度因素中家人提供日常照顾满意度对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满意度的影响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受周围人尊重情况满意度对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的影响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具体来说,老年人对家庭提供日常照顾满意度增加一个单位,精神赡养满意度将增加0.154个单位,家庭提供细心周到的照顾,不仅使老年人生活更加舒服,更能感到家人的关爱,精神上得到慰藉,因此家庭提供日常悉心照顾可以提高老年人精神赡养满意度;老年人受尊重情况满意度增加一个单位,精神赡养满意度将增加0.273个单位,受尊重是人的心理需要之一,人们尊重老年人是对老年人的一种精神支持,受到尊重程度高会使老年人产生心理较高的满足感,进而增加老年人对精神赡养的满意度。见表2。

3 讨 论

从老年自身来说,老年人应该主动地去面对和解决自身的困难。老年人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进行自我情绪管理和找到适合自己不良情绪的排解方法,形成合理的饮食结构、规律的作息习惯、适当的锻炼等良好的生活习惯;老年人不应该处于被动状态,而是应该主动地表达自己的心声,主动告诉家人和身边的人自己的身体情况、心里想法及需求并表达自己希望他们怎么做。从家庭方面来说,家人应该多陪伴老年人,尽量减少老年人独处时间,多陪老年人谈心。尽量不要老年人独居,家人尽可能多住在一起或就近居住,不住在一起的家庭成员要经常探望老年人,尽可能多地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物质支持和精神慰藉。家庭成员要与老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和需要,及时排解老年人的不良情绪并尽量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只有充分沟通和了解,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帮助老年人解决他们的问题。

从政府和社会方面来说,政府和社会有责任完善社区医疗条件,建立健全老年人医疗优待制度,引导老年人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情况,对老年人及其日常生活照顾者进行老年人常见高发病症的自我检查及预防措施知识的普及,提高老年人及其照顾者对疾病辨识能力及应对能力,定期给老年人体检,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建立专门供老年人活动的场所,为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创造条件,完善农村社区综合条件,为农村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政府和社会有针对性地对特殊困难老年人进行物资帮助和情感关怀。

1 邱宏伟.关注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1):21-2..

2 张宏志,刘中旭.中国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2;(增刊):36-7.

3 李 倩.基于需求理论的城市老年人精神需求研究〔D〕.沈阳:沈阳理工大学,2012.

4 胡 研.城市社区居家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5 穆光宗.老龄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4):124-9.

〔2015-12-01修回〕

(编辑 苑云杰/杜 娟)

杨正凤(1987-),女,硕士,主要从事农村社会保障研究。

万江红(1966-),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社会保障研究。

C979

A

1005-9202(2017)11-2811-04;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1.096

猜你喜欢

显著性频率老年人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振动与频率
基于区域特征聚类的RGBD显著性物体检测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无线电频率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