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美丽南方·广西——中国美术作品展”理论研讨会

2017-06-22

美术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广西美术创作

尚辉:衷心感谢参加研讨会的各位专家以及广西的领导和画家代表。

首先,对这个展览我稍微介绍一下。是中国美协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同主办的一个展览,这个展览是继中国美协举办的“雪域高原”“天山南北”“浩瀚草原”和“七彩云贵”之后第五个有关少数民族地区题材的中国美术创作,所以在展厅里边我们看到不仅仅是当下美术家对广西题材的展现,而且梳理了20世纪以来有关广西题材在美术创作方面一些经典的名作。当然有很多的作品是广西本土美术家创作的作品,但更多的有影响的作品,像齐白石的作品,黄宾虹的作品,张安治的作品,吴冠中的作品,李可染和白雪石的作品,都是从全国的美术家的角度对广西桂林一带自然风光以及人文风光的一些表现。所以这样一个展览毫无疑问是今年中国美协推出的最重要的展览之一。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展览的标题是中国美术作品,并不局限在广西本土美术家的创作,也有试图回顾20世纪以来有关广西美术题材的一些重要作品。可以想象这个展览并不单纯是一个作品的呈现,更重要的是从历史的角度,从美术史的角度来梳理这100年广西题材给中国美术现代性转型提供了什么样的对象,这个对象对20世纪中国美术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对这个展览的总体的评价中,我用了“发现”和“拓展”这样四个字。发现的意思是什么,就是从齐白石开始,一直到黄宾虹,一直到李可染、白雪石,还包括我们广西的黄独峰、阳太阳等,他们的作品对于广西桂林,尤其是广西独特的自然山水的表現。这种发现是对广西地缘自然环境的表现,还包括对这种自然审美对象之中所包含的民族审美形象,所以这种发现毫无疑问是丰富了20世纪中国美术史题材的内容。当然这种题材并不仅仅是画这个对象,比如说李可染画的山水画,在我看来主要表现的就是桂林山水,李可染虽然为祖国山河立传,但是他画得最多的、最具有李可染个性的,毫无疑问是桂林山水。白雪石也是画桂林山水,而造就了他在20世纪中国山水画中的地位,也就是如果没有广西桂林为20世纪中国山水画提供这样一个对象,很多的画家都不能跳脱出来,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广西这种自然风光毫无疑问为20世纪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审美的对象,所以它是发现。当然这个发现还包括我们本土艺术家,尤其在60年代以来,有孙见光等人,最先开拓广西油画的形象,一直到90年代以后,有张冬峰他们,包括谢麟主席和谢森教授,他们几位在油画方面的创作,形成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南方的风景,这个南方的风景和我们看到的江南的风景并不完全像,也就是说中国引进这些油画在进行本土化的过程中,因为广西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貌,形成了它本土化的特点,这同样也是发现与拓展一个重要的方面。当然就广西本土来说,除了南方的风景还包括北海的水彩,因为北海和东南亚一带、北部湾地区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亚热带的自然风光。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凃克先生在60年代就提出“亚热带色彩”这样一个概念,毫无疑问是本土化在广西这个独特的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一个很好的概念。

所以我觉得今天这样一个展览,提供这么丰富的作品,让我们美术史家能够集中地观看到这些作品,能从这些作品中让我们直观地,在第一时间通过我们的学术视野来分析广西题材给予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贡献。

洪波(广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媒体的朋友们,感谢我们尚辉老师热情洋溢的介绍,今天受我们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委托,由我代表广西在这儿感谢我们中国美协,特别是今天下午参加这个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及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们广西美术工作、美术事业的大力支持。

尚辉主编已经很详细地介绍这次展览的设计,它的一个最初的背景情况,我觉得讲得非常好。这次展览当初我们也是在中国美协的大力指导下,我们想借着中国美协品牌的美展活动,就是中国民族题材梳理的活动,把我们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以来所有的美术好好地梳理,这既是我们广西现在文艺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更是广西美术家、美术工作者一个热切的期盼。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准备,今天这个展览终于隆重开幕了,规格也很高。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同志,分管的副主席党组成员左中一同志,还有其他一些领导都能到会指导。广西大家都很熟了,比较了解了,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各位,特别是媒体朋友汇报一下,我们这一次美展的名字为什么叫“美丽南方·广西”。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就是在20世纪50年代广西壮族有一个文学家叫陆地先生,陆地先生他是老资格了,是30—40年代从延安参加革命的,一直跟随着左联,跟着南下部队,最后到了广西,到了南方。经过50年代的土改,到农村去体验生活,他创作了广西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就叫《美丽的南方》。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当时他作为北京年轻的文艺工作者,随着大军南下到广西,他跟他的女朋友依依不舍,最后就送了一个小礼物,说你让这个礼物去到南方,然后在美丽的南方就想起我。非常唯美的一个故事,所以陆地先生就根据这个人物创造了广西第一部长篇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这部小说还是很有地位的,应该说跟北方同时期第一名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一样,是反映土地改革时期的一部著名长篇小说之一,不过是地处比较边远,宣传得不够,知名度不够大,不够高。这几年,广西在梳理我们所有的文化符号、文化元素。我们将来的文艺创作也要以《美丽的南方》这样一个视野,这样一种胸怀,这样的一种情怀来进行我们的创作。所以这一次我们的美展以这个小说的名字来命名,当然广西也只是南方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后面加了一个注释“广西”,所以也请媒体朋友多给我们宣传介绍。

广西有很好的美术创作对象,比如说创作的素材、内容、题材,特别是我们的桂林山水是所有美术家非常向往,也非常钟情的地方,很多名家都到过桂林,画过桂林的山水。所以这个也是我们广西美术上一个非常厚重的,有历史,有人文的一种积淀,这也就是我们广西发展的一个基础。想当年徐悲鸿先生、张安治先生,他们一批美术名家在桂林团结带领很多美术界的同仁,在那里进行“抗战文化”、救亡运动,为繁荣美术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创作,还有很多教学活动,所以也为广西积累了一些很好的基础。所以说我们广西很幸运,我们的美术界,美术师很幸运,能够得到中国美协,以及全国名家、老师的指点,我们想借助这样一个美展活动,同时把我们广西60年来美术事业、美术创作进行一个盘点、清理,这也是我们这一次办展的一个主要目的。

孙克(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各位朋友,广西来了这么多的画家,首先我要代表我们中国画学会向广西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祝贺,难得有这么个机会看到这么宏大的一次画展,真的在中国美术馆也不是常见到的,就感觉这个展览实际上就是中国一个当代美术史的陈列,应该从徐悲鸿先生,还有更早的黄宾虹、齐白石先生的作品开始,因为齐白石先生也到过广西,他的《粤游日记》等记载过这些地方,这些作品一看就觉得很令人感动。我们许多老前辈,老师辈,像张安治先生、徐悲鸿院长当年也是在广西桂林,这个对他们的艺术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因为过去广西比较偏僻,主要的活动实际上都是在长江流域,还有河南、河北这一代,真正到广西、广东边远地区就少。看到在那个期间前后推送的这些画家,还有文艺家们,他们都在桂林生活过,这个时期对大家的影响很大。有这么多的画家在那里生活,而且对他们的作品有很大的开拓。新中国成立以后也有很多的画家到广西,在艺术上也有很大的开拓,吴冠中先生也算受到很大的影响,他那时还探索民族化的问题。李桦先生他们这些木刻家,在广西期间也创造出一系列的作品,广西真的在那个期间哺育了我们,给我们很多艺术家相对安静、美好的创作环境,也出现了很多的作品。

后来我再看,我们当代有很多,包括白雪石先生、张安治先生等,在那个期间,这些老先生都在广西有很多的作品出来,后来大家逐渐都到过广西,以桂林为中心,进行写生创作。我也到漓江去写生,沿着当年老画家的道路,以这样一种思想,到漓江写生一个星期,大家都有很多的成绩出来。我就觉得我们新中国成立以后,山水画的变化,慢慢无声中也受到深入自然写生造成的这种影响,包括白雪石先生,还有其他一些老画家在那里生活,到那里去写生,对改变我们当代传统山水画的格局很有影响。另外也感谢广西自身的艺术培养起来的画家,黄独峰在那里培养了黄格胜、陈玉圃等研究生,还有这些当代的山水画家,他们有一种努力,有一种想法要搞一个漓江画派,漓江画派确实是有影响,漓江的自然确实深深影响这些画家,他们的艺术面貌,他们的风格,他们的追求。我觉得这样一个角度来看,作为一种探索,可以说在政府的支持下形成这么一个努力,这样去做一个探索,我觉得这个是有意义的。画家们深入生活,探求自己的艺术道路,寻求地区的特征、特点,我觉得这些方面都会有很大的积极性。对他们的那种想法我们是非常支持的,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广西地区这个山山水水,它的人文,它的生活面貌,它的少数民族这种生活状态,也使我们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里头有了巨大的影响。少数民族的生活,都在我们的创作当中留下了非常成功的作品,我觉得这都是值得我们向广西的画家们表示敬佩的。也有很多画家离开了广西,像张复兴先生,他原来在桂林,就在那里他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艺术这种追求,他画这些普遍的山野民居,形成他自己丰富的画品,我觉得应该说是广西大自然、广西的这种风土人情很好。进一步来说,习近平总书记要大家深入生活,到自然当中去,发掘它的源泉性的东西,创造我们贴近当代生活这样的艺术作品。我觉得广西的朋友实际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是我们国内很多画家都向往的地方,每个人去了以后都有变化,都有收获。像这回我看到李小可的作品,他跟他的父亲又有了距离,又有了变化,这是很难得的,当然这跟他自己的努力分不开,但是他画了漓江,把漓江山水画出来,我就相信,大家都去画漓江的话也没关系,一定要把各种不同风格的漓江画出来,这一点也是我们这次展览吸引大家的很好的地方。

孙景波(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我以画画的角度谈一談一些感受。我到这儿来接了一下地气,这个给我很深刻的印象,给我第一感觉是广西美术有一种迅猛的发展势头,在全国的范围内崛起于西南,它一下子像一个山峰耸立在我的面前。我觉得广西的这些画家,我今天看应该说内容更丰富多彩,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绘画的几大门类都有,而且画风坚定,这个感受更深。我们以这些年来看,广西美术的这种发展,让人有一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样一种惊叹,出了一批中青年的艺术家,我不便于一个个去点名,会容易漏掉谁,但是只要到我们展览馆去看一看,我们广西这批艺术家得地气和天时之利,在这样环境当中,真正创作出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广西的山水因桂林山水甲天下,当年的徐悲鸿的风景画,包括他的油画和他的水墨画,我们称之为山水画也好,称之为风景画也好,它的那样一种印象也激发他表现创作的激情。更有甚者就是李可染先生,可以说是桂林山水给他找到水墨表现新的笔法,他师法自然,从中又找到了一种新的表现。比如说在大自然当中,在雾气蒙蒙当中,山水的那种层次感,就使李可染先生这些山水画,一下子有别于历代的一些画家,而这种现象,现在细想是从写生到后期接连不断的创作,都和桂林山水有关系。像白雪石先生这样就更加是因为桂林山水给了其非常独特的一种感受,他甚至也从可染先生那里得到了某种借鉴。所以我觉得桂林的自然地理风光,吸引了全国很多名人创作了很多作品。我觉得这个“美丽南方·广西”画展蛮有意思的,我在桂林画过壁画,在那里前后待了两个月,在那里写生,还没有以上我提到这些画家们那样,在那里真正找到手法或者表现的东西。

我更敬佩的除了外面走到桂林,或者在桂林曾经画过一段画的人,我下面想说的,是广西的画家。这个展览大多数的作品,都来自广西,属于生于斯而长于斯这样一批画家,而这批画家我觉得正如古人讲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总体来看广西绘画有自己一个宏大、丰富的底蕴,作为它一个整体而言,局部散发出丰富性,它的那种诉诸美学可以梳理的这种因素,我们还可以用美的字来形容的话,是广西画家在绘画中提出来的。无论是写山,无论是写水,还是画广西壮族民族生活,包括历史,我更感觉是充满了感情,艺术充满感情才更重要。最早记得的在美术馆第一次见的,像孙见光画的,那么小一个油画,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到现在都记得他那种对形象、对色彩的描绘,我觉得如果他不是到广西,不会有这样的感觉。这些很重要,所以我说我们对这个展览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这个展览已经成功了,我就说这些感受。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华书画家杂志社总编):我主要谈一下广西美术题材的问题,因为刚才看了这个展览,这个展览的策划我也参与协调了,但是看到这个展览规模这么大,展品这么多,确实很受鼓舞,这也是一次观摩。这个展览基本上都是广西地域的题材,风格是属于中国风格,不是地域风格,因为很多全国的美术家都在这个题材上创作了自己的作品,而且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惯有的风格来创作的,只不过用的是广西的题材。广西的题材在全国美术家的作品当中,无形中形成了一个浓缩的中国现代美术史。尤其是看到特别年代时间段的发展,很多画家的风格还是有所改变的。广西的题材基本上是两个,一个是自然主题,一个是人文主题。广西的这种自然风景可以说给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或者对山水画的变革提供了一个契机,比如说徐悲鸿很少画山水画,一幅《漓江春雨》的作品,可以说是徐悲鸿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我从小非常喜欢这幅,而且我印象中这个漓江就是这样的。这种漓江的风景促成了李可染、白雪石一系列作品的创作,包括笔墨技法的改变,而且我特别注意到陆俨少,这次展览有陆俨少几幅作品,他是画峡江山水的,就是长江三峡,但是他在表现漓江题材的时候,改变了他这种奔走流荡动式,他画的峡江山水里头和漓江山水的笔墨有所改变,适应了这个漓江山水的自然风貌,改变了他的笔墨的程式,并借鉴类似这样的笔法一直延续下来。再一个是人的主题,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这个少数民族的题材又丰富了中国人物画的画廊。因为新疆有维吾尔族和其他民族,西藏有藏族,内蒙古有蒙古族,那么广西有壮族、侗族等,民族更多,形象更有特色,所以对我们这个人物画的表现有所拓展。

现在这个题材已经相当丰富了,但是还可以更丰富,有两点我觉得可以在未来的广西创作当中予以关注,一个就是广西文明历史题材,因为我看见前言里写了花山岩画,这是世界文化遗产,可是在我们作品当中没有表现,并不是说你简单模仿画一个花山就完了,你可以利用它的元素,那种原始的东西,运用到你的作品当中,无论是国画、岩画,都可以利用它的图像,而且这是中国独一的,广西独一的。如果类似这样的东西能够引入我们的题材创作当中,就可以增加我们广西美术的历史纵深感,就不是浮面的,这样就一直延伸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下来,这个我觉得可以。

还有刘三姐演出,刘三姐知名度很高,我们对刘三姐也是可以画的,因为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也可能是我们对刘三姐关注不够,比如黄永玉画的阿诗玛,印象中阿诗玛就是这样。可是刘三姐到底是什么样的形象,是不是就是影视剧那个形象,还是我们美术家们创作像阿诗玛一样的形象。因为我看过他创作阿诗玛的报道,他也不是凭空想象的,他是到云南找了一个模特,画了好几个月,最后提炼成了这么一个造型比较独特的形象,我想这个还可以画。这是一点,向广西的文明历史纵深靠近。

李一(中国美协理论研究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美术观察》杂志主编):这个展览看了以后有两点感受,一个是感觉这个展览文献性比较强,历史回顾、梳理,真是以广西为题材的百年美术史,做这样一个展现文献性的东西不容易。挖掘一百年来的这种变化,各个画种的代表作集中在一起,确实让我们通过以广西为题材的一个百年美术史,看完以后得到这么一个感觉,当然这样更让大家对广西有所了解,更是咱们这次策划很重要的一个地方,这是一个方面的特点。

另外,看完这个展览,感觉这种文脉传承性非常强,它也是一个百年文脉的传承,几代艺术家的传承,特别看到1、2号厅的这些作品,像马万里先生、阳太阳先生,这些老艺术家的这种诗书画兼修,这种中西兼收方面,他们也是传承了咱们很好的传统。后来的艺术家沿著这些老艺术家又有所传承和发展。实际上我们中国诗书画印的这种兼修,包括中西绘画这种兼修,都能从老一辈的画家里面能够体现出来,这方面我们今天艺术家更应该很好地继承这种文脉。这次画展,为咱们提供这种文脉的继承、发扬的特点,非常鲜明,非常可贵。当然至于建议,王镛老师刚才也说到了,这个展览是咱们中国美协和广西一块办的,但是重点主要是广西的同志来出力更多一些,当然这次目的是宣传广西文化,更重要的是要发展我们广西的美术。就这么大一个百年的梳理的一个展览,梳理完以后,当今我们身在广西的艺术家如何来进一步发扬光大我们广西这种美术传统,可能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实际上有很多这种,包括少数民族题材也好,包括一些自然风光的题材,这一方面应该说还有很大的潜力,应该说咱们广西出现了中青年一批优秀的艺术家了,这方面也可能是宣传力度不够,就感觉还是应该出现得更多一些,影响更大一些。

估计通过这样一个展览,咱们广西的美术家会通过百年这种文脉的传承,通过这种文献的回顾,会更加明确我们今后如何在哪个地方来进一步地发展下去,我想这个展览重大的意义在这里。

刘悦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非常感谢!我来说几句。我想从徐悲鸿先生的一句话说起,徐悲鸿先生很早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新中国画至少人物必具神情,山水须辨地域,建立新中国画它并不是简单的改良,也不是简单的中西合璧。”从这句话我们来谈一下广西美术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作用,我觉得是非常重要,就像徐悲鸿先生讲,其实新的中国画在20世纪的建设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改良,从创新性的角度来说,它有革命性的性质。像桂林山水、漓江山水这个新的审美对象的发现,可以说使得中国的山水画美学得以继续往南走了,就像我们这一次研讨的标题叫“美丽的南方”。我觉得20世纪对漓江山水、桂林山水的发现,使得中国画并不仅仅是改良,甚至是具有一种革命的性质。这革命性质不同于像齐白石老先生等,用他们传统的笔法去画桂林,而是到了李可染先生这一代,用逆光来画桂林山水,到了白雪石先生这一代用青翠的山水来画桂林,得以改变。再往下像阳太阳先生,像宗其香,他们的桂林山水都有自家面貌,那么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中国自然山川的一个呈现,这个其实极大地改变了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面貌,在这一意义上,其实美丽广西在20世纪中国山水画当中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就像我们画一个地方,一定要画它的风情,画它的风物,画它的风土。我们重新再现广西的风景的时候,恰恰也是再现这样一个地缘的呈现。

在刚才这么长的一个展现,我们用一个小时看完,我们会非常感叹,这就是一个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缩影,恰恰桂林山水使得广西的美术也从边缘逐渐中心化,因为桂林山水在20世纪是独特的一个新的审美的对象,一个绘画的对象。

那么,再往后看,我们发现其实广西的美术,或者以广西为核心呈现的美术是非常多元化的。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也包括很多历史性的题材,政治性的题材。但是整个除了艺术手法上动用各种新的多元化的手法来呈现之外,我们从内容意愿上来说,也出现从传统政治性的生活到日常性的生活的一个呈现,这也是当今美术的一个变化。如果徐悲鸿先生讲“人物必具神情,山水须辨地域”的话,的确山水要重于人物,人物这方面可以找到一个新的瓶罄。另一方面从地域上来说,因为据我所知,我认识一位先生,来做了三年东南亚这样的双联展,已经做到了第三届。我觉得在征求多元性的同时,也可以更往南,甚至跨出国去,和东南亚有更强的合作,使得广西的美术和艺术在未来有个更多元化的发展,谢谢大家!

张晨(中国国家画院资深研究员):首先还是要祝贺一下广西这个美术作品展的成功,我想确实是多年来看到的一次比较严肃,比较集中的美术发展历程的梳理和展示。所以经过这么多梳理,确实不容易。我在来之前查一查广西美术,确实是少之又少。从抗战之后一直到前些年,另外材料也散失了。我想说广西在美术发展中,在全国范围内确实有一段轰轰烈烈的时期,大约就是1938—1944年这一段,尽管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状态都大不如今,差距很大,究其原因,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客观的原因就是大批文化工作者从占领区或者沦陷区要前往后方,或者前往延安,或者到重庆,当时都到了广西。而桂林是当时广西的省政府,所以都集中在这边了,成为重要的集散地。其实很多艺术家在那里的时间并不长,都是很短的,但是它变成文化艺术界抗战的中心,所以就集中于此了。这个里面我觉得可以梳理的就是哲学、社会学、文学、史学、诗人、戏曲家、画家、舞蹈家、艺术评论家好几百人都在那儿,而且他们互相感染。因为当时我也是听上一辈人讲,桂林这个地方非常小,有这么多文化人在那里,大家交往很频繁,也组织了大伙展览。正好那时候欧阳予倩办了群众艺术馆,正好美术部负责的,基于这么一个情况当时在那儿搞了200多个展览。所有来的人想尽办法搞各式各样的展览,而且题材也非常广泛,有书法雕刻,也有介绍西方的,也有很多抗战募捐的,或者招的学生义卖的种种,这当然是客观的因素,使得那个地方一下就人才聚集。

另外再有一个事情,我想主观就是当时大家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搞美术展览,也创作大量的作品,小到木刻,大到壁画,同时还办了很多刊物,充分体现为抗战服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了、造就了大批的美术工作者和艺术家。

我想今天在广西展览中,我觉得各方面跟全国没有特别大的差别,就是题材,还有形式、风格。但是这个里边壮族用白描,是他们也想力图有所突破,变一点形以后你很难说他是壮族了,他用了一些纺织品上的图案,这个也是和王镛先生提的一样,我想题材和艺术形式怎么统一,还能表现出当地的特色,而且有比较明确的符号,这样比较好。

另外,希望广西的美术界在宣传部的领导下,能够团结广西的方方面面,学校也好,画院也好,各个基层的这种群艺馆也好,地方的美协也好,怎么把人才留住,其实广西培养了不少学生,也有很多广西的画家们都在其他各地去活动,搞展览,搞交流,但是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想抗战那一段也说明,大家团结起来,它就会改变整个广西的艺术创作状态。我想说的最主要就是这几个,谢谢!

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今天这个展览,我真的觉得是一个莫大的惊喜,虽然也去过广西很多次,但是这么集中看广西美术整体的形象是第一次,而且这些作品就像刚才几位所说那么集中的一个反映,能够看到广西美术在几十年时间里边所积累这么一些成果,非常令人振奋。我始终觉得中国的当代美术应该是不能缺广西的,就像前面提到有西藏的美术,有新疆的美术,有内蒙古的,有贵州的,有云南的,广西也是不能缺少的,因为广西聚居了12个民族,如果这块土地没有在视觉上有所反映的话,我想中国当代美术也不太完整。中国现代美术里相当一部分跟边地、少数民族风情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的本身有很多的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也许是在边地和少数民族的题材上最容易找到诗意,最容易找到表现的意味,它很抒情,很优美。相对来说,汉族在这方面的变化不大,或者说可表现的东西相对少一些,所以某种意义上,广西这一块美术,跟西藏、新疆、云南、贵州的重要性,我相信不相上下,相互之间是不可替代的。

我刚才跟其他几位有相同的感觉,这个展览充满了非常有价值的东西,首先是有一种比较沉甸甸的,有历史感的东西。因为我觉得展示一个广西地方的美术,如果有一种历史感的话,反而会提升广西美术的意义,因为它既是地域的,也是中国的。这样的历史感,按照张老师的意见,再有一些补充,再有一些充实,像这样的东西继续做下去,我觉得会非常明显地提升广西美术的品质和影响力。第二个感受比较深的,这种展览让人觉得接地气,因为这里有非常多的非常朴实无华又非常绚烂的民族风情、民族生态的反映,非常有意思。特别突出的也是跟广西的山山水水有关,广西的风景本身就是甲天下,这种风景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给绘画创造了非常独特的契机。我也注意到了,像广西出来的画家几乎不画广西的风景,是因为画广西的风景有点难度,不是那么好画;但是我们看到了今天的画家把山水变成经典的图式,我们看到了经典的感动,这个画只能这么画了,好像是范本一样,也意味着现代的当代艺术的状态未必输于古代。你可以有画家的创造做铺垫,我们有充分的文化自信,我们未必亦步亦趨追随在传统后面,在图式上的创造都是可能的,这是广西特别值得做研究的时候我们思考的问题。广西的美术甚至提供了现代美术史上山水绘画一个最重要的突破点,这是广西的山水所给的。所以,从这些方面我觉得广西的美术的意义发掘和很多价值的梳理总结,有很多文章可做。

我想提一点,可能在这个展览里我觉得似乎写得不是特别饱满的一个地方,我跟王老师的视点不一样,他注意到了人物,但是我注意到的是我在广西感受到的。广西这几年的建设速度是惊人的,非常快的速度。我想到一点,我们再去看广西的时候,再去认识一个现在广西的状态的时候,原来的图式已经不够了。所以,在画面里能不能增加更多当下的、正在发生的东西所带给我们的感动,有没有可能从视觉的形式上充分表现出来,我注意到了一张画,是前言里提到的海洋文化,因为广西以前很少提海洋文化,但是广西确实有海,北部湾的发展现在也是一个热点,可能这个发展也是我们将来很难意料的情况。所以,这样的东西会让艺术家有兴奋点,如果有一些有目标的组织的创作也许会诞生一批跟今天的生活有特别关联的作品,也许这样会从一个侧面进一步丰富广西美术的面貌,让它变得更加多彩多姿,既有抒情的、怀旧的少数民族的东西,也有非常令人心血澎湃的现代感充满力量的作品,就像大力度引入年轻人才,能够跟艺术家们一起继续打造广西美术崭新面貌,我相信指日可待,充满了希望,我就说这些。

余丁(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教育学院院长、中国美协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这么大体量的展览,这是头一次,9个展厅全部展了,说明广西美术的丰富性,我相信这些作品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能够呈现在这里面。所以,用“美丽南方·广西”来概括,我觉得很恰当,首先是这个体量,代表了中国南方美术的发展。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由于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战开始,整个中国美术界的南迁,导致了广西成为中国美术现代性的一个发生基地,这就使得美丽南方的概念是从现代性的角度说的话非常贴切,它代表中国美术在南方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广西在20世纪以来是现代美术史不得不提的一个地方,也是中国美术现代性很重要的一个发生之地,而这种发生,从抗日战争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是没有割断的。广西创造中国美术史上很多经典的图式和经典的风格,广西为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从这个角度来说,美丽南方是助推器,这是第一个,它是现代性的主要源泉和发生之地。

第二个,展览总体的感觉是广西美术的发展折射了整个中国美术的发展,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美术的门类齐全,而且整体水平比较高,在全国各省当中是名列前茅,特点突出,不管是广西美术还是画广西,由于资源的丰富性和地方的特色,使得广西美术呈现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风貌。从展览来看,我们可以看到9个展厅,其实要说特点,我认为广西美术是立足于广西,但是以小见大,代表了中国,桂林山水画代表的不光是广西,还是中国的。所以,广西的美术发展和其他省份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你可能画其他地方的美术没有办法完全概括中国的美术发展,而广西的美术发展能够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和代表中国美术,因为很多的图式和全国的美术界都关注广西,很多艺术家都去过广西,并且在这个地方产生了很重要的作品。在中国的现代美术史上很重要的作品和很重要的代表人物都与之相关,这是广西很重要的特点。

另外一个,我感觉到由于广西为中国美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得广西美术本身在展览中呈现的是题材的广泛性,风景、人物,包括少数民族题材,包括历史画,我们看了油画里有大量的历史画的创作,以及与广西相关的少数民族题材的创造是独具特色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广西美术的发展虽然具备地方的地域性的特点,但是也展现了中国美术在整个南方地区发展很重要的面貌。从展览的角度来说,我和丁老师有同样的感受,我们的广西美术呈现了一个中国美术现代性的发展历程,从30年代更早的时间到当下,都是在现代性的范式中进行的,从图式的发展上来说也是现代性的,即便现在有很多当代的探索,包括在展览当中一些抽象的,或者更加现代的绘画探索,但是在当代艺术领域里,我觉得在这个展览当中至少我们还没有看到更多的东西。我非常同意丁老师的意见,当下的广西或者未来的广西美术如何表现,这可能是摆在广西美术发展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因为广西的山水,广西桂林的山水,广西丰富的资源从某种程度上孕育了中国美术现代性的发展脉络,提供了资源。但是在当下和未来,广西的资源还能不能够孕育未来中国美术,为中国美术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灵感、图式和资源,这个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高天民(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对于广西这次展览,我觉得它有两部分,一个是外地画家画广西,还有一部分是广西的画家的作品。确实就像大家所说的,对一个省历史性的梳理,那么大规模的展览,这是第一次。通过这个展览,我觉得确实让我们看了之后觉得可以把很多问题勾连起来。所以,这个展览对于认识广西、思考广西的美术,思考广西美术与中国美术的关系,我觉得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料。这次展览有两个层面的意义,第一个是题材意义,第二个是语言意义,因为从20世纪中国美术的角度来说,题材这个问题在各个时期一直作为中国美术发展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不断起作用。而最早对少数民族的关注,从近代来看是从广西开始的。30年代的大批的文化人集中到广西之后,对广西少数民族的人物,对广西的山水的重视,而这样一个开始,我觉得意义非常重大。第一个,它开启了近代少数民族题材的重要方面,第二个,它放到大环境之中,和抗战之后开始,后面到40年代兴起走向西部的大背景联系在一起,所谓走向西部实际上就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再发现。走向西部和走向民间,这是联系在一起的,但是走向民间的发现,我觉得从广西开始。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广西的少数民族的表现,没有引起重视,主要原因是因为作为当时大批文化人到这之后,他注重的是对身边生活的表現,所以没有走向西部的影响。如果追本穷源的话,应该把广西这块纳入这样一个大的范畴,走向西部,走向民间,如刚刚很多专家所说的,跟中国美术的现代性建立了联系。而这种联系的特点在这里也显现出来了。就是中国美术的现代性和西方不一样,它是通过对民族文化的发现,对身边生活的发现,对自身历史的发现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在这个观念中广西历史的重要意义是特别重要的,我觉得可能以前在谈今天的美术史的时候没有注意这方面,今天的展览提供了这样一个重要的契机。另一方面是语言问题,实际上题材的挖掘和语言新的突破发现是联系在一起的,即便到了七八十年代的,也同样是这样的原因,对新的题材挖掘和艺术本身的思考,个人艺术语言的思考挖掘联系在一起。我觉得在广西的层面上,最典型的还是李可染,大家都知道李可染是画漓江、画广西的山水,他成就了自己,但是大家没有注意到的是李可染最早到了浙江写生,他为什么在浙江的写生中没有发现自己的语言,没有找到自己,而到了广西之后才找到了自己,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在我看来,这跟中国的美术和中国美术的现代性和转型有关,因为中国传统的美术对于少数民族,或者对于边远的山水是不重视的。为什么不重视?一方面和边远地区的交往比较少,或者更重要的它是一种大汉民族的意识;另一方面是文化,因为从中国的文化角度来说,历史上也有画表现少数民族,主要是少数民族画家画少数民族,汉族画家很少画少数民族,也很少有作为风情来表现,这就反映了这样一个历史背景。

山水方面也有画一些地方,很难进入中国美术的主流,中国山水画的主流还是表现中原这块;为什么表现在中原,因为在中原这块的山水与中国文化、与自然的认识是相关联的。像广西山水,这种山水地貌特征不具有遮挡性,那种含蓄的精神寓意就很少,更多的是造型和图像的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可染画浙江完全是文人画的角度认识,但是没有能够进入到自己,进入他自己是通过对广西漓江山水的发现。而这个时候,他只有转变观念,只有走出传统的文人画的观念,以西方的观念进入才能发现广西的山水意义。所以,回到前面关于中国美术现代性的问题,这也表明中国美术现代性确实在李可染这里得到了体现,既有中国传统的延伸,但同时是转变了观念之后开始了新的发现。所以,就像前面余老师说的,现代人的创造同样是具有意义的,同样是有创造的。但是这种创造我们和古人、和传统比较的时候,它应该是分开进行讨论的,不能拿今天人的创造和传统的创造相提并论。

杭春晓(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首先感谢邀请我来看展览。我从另外一个小的角度说一下,这个展览叫美丽南方,显然今天的展览很自然接受广西桂林是一个美好的地方,但是一切的山川形貌的本身的美丽,往往是被一些文化活动所发现,像徐霞客等文人的交流有一定的关系。广西桂林作为美丽山水的认知,它是怎样在20世纪逐步建立起来的,首先这个展览对这个问题给予了解答,两广地区在早期的时候,它是一个蛮荒之地,怎么由这样一个地方变成我们向往的美丽的区域,这点在20世纪广西桂林山水被塑造,这跟美术的文艺运动有关。

刚才张老师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广西这个地方在抗战时期因为地缘优势有了人的汇集,产生了很多文化事件,我相信这样的文化事件伴随着文化事件的扩散,塑造了桂林这样一个区域。在此之前,展览试图构建民国史关于美术现象和山水的关系,但是疏漏了一些重要的现象。如果查阅一下会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初《纽约时报》评中国省份的时候,广西是模范省,这个是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在此前我们发现在1920年代末期,我们只看到齐白石,齐白石去过,也画了一些,展厅的一个作品可以看到齐白石去了安南,其实广西不是他的目的地,是过道的性质,今天看齐白石很伟大,但是20世纪20年代齐白石画的这两个东西没有起到推动作用。真正发生推动作用是在1931年广西重新进行了行政机制改革以后,他们提了一个口号,建设广西,进行地方区域的建设。在建设中带来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话题,比如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命题提出以后,在1932年就出现了“五五旅行团”,这个旅行团是以岭南文化非常重要的画家高奇峰为主,他们一路走一路写生,一路照相,这是第一波带来的宣传效果。也就是说,由画家和艺术家的文艺活动带来了对一个区域的重新感知和重新认知,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事情。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在“五五旅行团”的画册收录文献中,收录了一篇事件,叫做继承总理留下的遗志,总理是指孙中山先生。显然这次围绕着广西道路建设开发,引入一些文艺运动,背后是有一种政治诉求,围绕广西的建设与发现来实现广西与中国整体复兴的战略结合。在这样的政治和推动下,30年代广西迅速成为一个文化旅游热地,引发了一些人趋往,这其中有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的展览可能忽略掉了,叫陈宏。这个人是一个留法的画家,是广东人,留法以后回到广西进行工作,正好在建设新广西的机遇下在广西做工作,徐悲鸿第一次在广西做的展览就是由陈宏来主持的。陈宏在广西成立了广西美术会,并且在1935年做了一个展览叫桂林风景画展,这是一个比较早期第一次把桂林作为一个风景的目标地进行的一次集中性的文艺活动。而这样一个文艺活动显然有助于推波助澜的概念,桂林风情概念,或者叫文化历史概念的生成。紧接着1935年陈宏在南宁筹办了徐悲鸿展,应该说徐悲鸿能被引到广西,除了抗战运动,这个展览跟陈宏有关,实际上陈宏是广东海丰人,跟高奇峰他们有关系,可以讲构建在1932年的广东以岭文化群体的平台,也可能跟陈宏有关。

所以,陈宏在全面爆发抗战之前,他跟广西这个地区的文化运动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掘和研究,这样一个研究包括他引进的一些人,和桂林风景画展的事件,对20世纪后来关于广西美丽南方的认知度就有重要的作用。可是陈宏1937年溺水死了,我们的历史对他忽略了。显然徐悲鸿1936年跑到广西跟陈宏应该有关系,再加上抗战的全面爆发,广西成了重要的美术运动的活动中心,徐悲鸿去了以后做了广西省第一届美术展览,徐悲鸿比陈宏更进一步用展览会的形式推动了美术运动,或者美术活动与广西风貌的对接关系。

刚才张老师说了抗战时期,作为重要的过道,更多文化人的聚集,使得这次广西作为一个美丽广西、美丽桂林所谓历史地貌的认知达到了高峰,那批戏剧、话剧、美术活动,以及后来的少数民族音乐的整理,显然完成整体的、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整个广西作为知识概念的生成。而这个展览中触摸到一个有趣的话题,今天讲美丽南方,我讲的是美丽被发现,我们也许不需要评判广西一定多么的美丽,但是在历史上它被发现非常有意思,而这种被发现与画家、与美术活动的关联性可能也能成为美术史研究很有趣的视角,这是我从很狭小的角度的看法,谢谢!

王志纯(北京画院艺委会副主任):这个展览的题目叫做“美丽南方”,感觉是从祖国大地的宏观视野来看广西,也就是呈现广西美术在中国美术整体格局中的位置和状态。这个展览规模大,信息量大,梳理了广西民族美术的创作历史和发展现状,是一次重要的文献性展览,呈现了一个世纪以来广西美术发展的全貌。我认真地看了一上午,感觉其中有很多学术问题需要专门进行深入研究,现在先谈些观展感受。

整个展览由三部分作品构成:第一部分“历史经典”,梳理了近现代中国美术大家描绘广西题材的作品;第二部分“广西美术”是广西美術家历年创作的作品;第三部分“美术广西”是全国的美术家去广西采风所创作的作品。在“历史经典”部分,有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张安治、李可染、陆俨少、关山月、阳太阳、黄独峰、周令钊、白雪石、宗其香等,这些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美术家在广西创作的作品充分说明:广西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李可染、阳太阳、白雪石的艺术风格,正是在感受广西的自然山水过程中形成的。我还注意到,这部分还有我们北京画院的老艺术家,如胡佩衡、惠孝同、汪刃锋等,我知道的还有著名山水画家颜地,都有很多描绘广西的山水画作品。他为表现广西山水还特别制作特殊的工具,形成特殊的技法。从50年代末以来,北京画院也多次组织画家到广西采风。广西一直是中国美术家心目中的创作圣地。“美术广西”部分是美协组织全国的美术家到广西采风所创作的作品,这部分作品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反映了当代中国美术的多元面貌。大家都是带着自己的形式语言和创作习惯,来感受和表现广西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在“广西美术”部分,集中了广西几代美术家的优秀作品,是贯穿这个展览的一条主线,体现了广西美术不同的发展阶段。广西本土的美术家长期生长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长期浸泡在浓郁的民族风情中,他们的作品确实是具有更加真切的感受和体会。我特别注意到有不少中青年画家的作品,很有生活气息和艺术表现的功力,比如谢麟的《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姚震西和黎冰颖的大型工笔人物画《广西各民族大团结》,还有一幅线描作品《壮乡背上的摇篮》,都是很感人的作品。

这个展览的举办具有多方面意义,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倡导和鼓励艺术家面对身边的自然和社会,强化和重视地域性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的艺术表现,这对正在发展中的广西美术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徐沛君(中国美术馆教育部主任、馆刊常务副主编):我刚才在展厅温习了一遍,他们很多作品具有经典的特点,重温的时候有第一次见到的新鲜感,第一次见的时候有很多新作品,有一种老朋友重逢的亲切感。在座发言的,我是中国美术馆的人,也算是东道主了。我来到中国美术馆工作已经六年多,也一直在关注展览、琢磨展览,这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首先我感觉这次展览办得不同凡响,展览的主办方非常有水平,而且下了一番苦功夫,别的不说,任何一个展览虽然面对的是作品,但是一定面对的是很多的人,包括活动的人,面对方方面面的关系,既要尊重基本的学术敬畏,还需要照顧到方方面面的关系,美术单位的各个机构的关系,包括一些艺术意见不同的情况如何协调。我看了展览之后,我发现谢主席非常不得了,因为不做展览不知道其中的甘苦,如何平衡这是一门艺术,而且达到了相当高的地步,这是其一。

第二,陈绶祥老师已经退休了,他是桂林人,他对广西美术了解非常深厚,他有一篇文章说,广西虽然地处祖国的西南,但是和中原关系保持最密切的省份。当时感觉不得了,陈老师很多观点我不赞同,但是这句话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在想把这句话进一步阐释一下,和中原文化什么样不好解释,他想说的是广西虽然地处祖国的西南,但是和儒家文化关系保持得最好的一个省,这样说的话更接近原话的意思。一个展览要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热爱,要有这么几种,第一不能太老套,如果展出的东西让大家看了无数遍,这让人感觉厌烦;也不能太新,太新的话一下子接受不了;既要给观众陌生感,也要保持熟悉感,在两点之间把握住平衡,那就是相当优秀的。我从这点出发,我感觉这次的展览做得非常好,是我了解到的,来这里工作六年之间,省区在这里举办最好的一个。

刚才有专家推广了中国文化中心,这是文化部负责文化派驻的,上个月中国美术馆选了一批馆藏的青年美术家的作品到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展览,我是作为馆方代表参加了开幕式。我要讲一下,我当时很惊喜地发现其中有一件广西的作品,我没有见过,是梁业健,一个青年画家,在全国美展获了奖,这次我们把它选到新加坡展览,我负责开幕式上的致辞,我要给新加坡重要的政要讲解一下。事先我备课,我发现了广西美术家的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讲,广西美术馆也为广西美术“走出去”做了重要贡献。

总体来讲,广西这次展览是非常好的展览,需要我们做什么贡献我全力支持。

范浩鸣(广西文联文研室主任):本来没有准备发言,前面老师讲了很多,我觉得讲得很到位,我现在谈谈我比较浅的看法,我谈谈广西美术的文史哲。因为我到文研室之前在广西作协工作,工作了18年,对文字方面很重视,我想了一下,广西文联13个协会里,作家协会和文艺理论家协会是走得最近的,除此以外,我发现一个问题,其他的协会中美术家协会是特别重视理论方面和文艺素养的。吴冠中说过他更认可自己是一个作家,他说他是作家里画得最好的,又是画家里写得最好的。广西美协的谢主席也是这样的人,不说全国,在广西画家里是写文章写得很好的。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因为前年我们有一个任务,区党委宣传部调研室的任务,要交两篇调研报告,我们文艺研究室组织了三个人专门写了戏剧方面的调研报告,搞了半天送上去一点反响都没有,反倒是美协做了三江农民画的调研报告,报上去就得到了优秀调研成果奖。还有漓江画派,中国文联的调研课题,那是美协和理论家协会合作的。历史方面、艺术发展史方面广西美协非常重视,除了重大历史题材创作方面,还有广西美术史方面的研究,下了很大的功夫,包括这次大家看到的展览,这次展览给人的感觉是梳理性的历史感,这跟美协主席团的重视有关。

文史哲,哲学方面就比较深奥了,大家发言的时候有没有人注意到余丁院长和丁宁教授有一个小动作,当时院长把他的名牌放在丁教授的名牌上面,比划着。我看了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想通了,横着看是余丁、丁宁,竖着看也是余丁、丁宁,纵横交错在一起,我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纵横观的问题。刚才很多前辈都讲到广西美术的纵横问题,也是广西美术原来的优势,包括资源优势,包括岭南和中原文化的比较,还有跟东盟海上丝绸之路方面,包括历史,稻作文明等,从历史、地域上来讲,纵的横的,广西美术都是源远流长的,广西美术大有可为。希望更多的理论家和画家投入其中,谢谢大家!

唐春烨(广西理协常务副主席):我谈谈今天看了作品之后比较粗浅的感想,首先我认为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刚才各位专家讲到了,以9个展厅的展览,反映了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镶嵌了广西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的印记,它的山水风光、民族风格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审美品质,既是广西的风格,同时也是中国的风格。广西的美术创作是中国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是我讲的第一点。

第二点,关于新美术的创作风格的传承性,百年以来,从今天的美术作品中一一看下来,到了当代美术家,都可以看出这么一个历史发展脉络。事实上,我们还有一个阳太阳老先生,还有他的两位公子,不光是大的传承,还是一个具体的传承,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我认为我们的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深入生活,与国家的命运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我觉得非常令人感动;贴近人民,贴近土地的积极创作态度,画出了美术家对生活和热土的热爱。而广西也以丰富的资源激发了美术家的创作热情,也给艺术家丰富的回报。在这里特别介绍一下,我们组织编纂了一套书15册,叫做《桂林抗战文化资料集成》,把当时“桂林抗战文化城”的所有资料都收集起来,如果专家学者也想对这段历史有研究的话,我可以把15册寄给你们。我为什么说到这个,我是广西桂林全州人,在展览上我看到了有一幅作品画了全州,同时是1939年的作品,非常令人感动。所以,我相信随着党对文艺理论事业的高度重视,我们中国的美术事业和广西的美术事业一定会走向更大的辉煌,谢谢!

孟远烘(《美术界》杂志主编):各位老师好,我现在最大的感受是有历史穿越感,因为我参与了画展从策划到有关材料的整理,包括画展历史文献的个案,也是前段时间我整理撰写的,撰写的过程中我回顾了历史上美术名家跟广西的渊源,所以我有一种穿越感。大家谈得更多是广西的风景,包括我们是从30年代开始讲,其实广西历代都有美术的遗存,桂林有很多唐代的摩崖佛像,宋代广西有陶瓷,明代有陵墓雕刻,到了清代广西有美术世家的传承,有美术教育机构,居廉、居巢就是在桂林接受美术教育的,石涛最早也是在桂林接受教育的,所以广西的美术有渊源,我跟谢主席就完成了广西美术发展史的撰写,现在这本书在出版的阶段了。

我感觉历史是活的,为什么?因为历史上有很多大师到广西来写生、创作,现在桂林兴坪、贺州黄姚等也有很多画家常年去写生,兴坪有一个写生基地,基地喷绘有李可染的介绍,包括他的学术观点和作品,很多院校的学生去那里能感受到他当时在那里写生的情景,包括他的思想和精神,所以我感受到历史一直在活着延续。我就简单谈这些感受。谢谢。

阳山(广西美协顾问):首先感谢今天下午到会的各位在京的专家们和同仁们,今天下午你们到会参加,包括早上的开幕式,我们感到很高兴,也很兴奋!因为有你们的到来,我们的“美丽南方·广西”展览才有这么好的研讨会。各位给予广西文化很高的定位和肯定,全国美术界对广西美术的关心,特别是对广西党委、政府的文化举措的肯定,首先谢谢大家!

我作为参展画家之一,我认为在座的各个理论家对画展都有很高的定位。把广西20世纪30年代文化现象延续到今天,展示美丽广西、广西美丽的这次活动,得到了这么多艺术家们的到场,这对今后广西美术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后如何把广西的品牌,美丽南方的品牌走下去,是我们要思考的。李可染先生利用广西的资源创造了山水的品牌“黑山水”,还有白雪石的“白山水”,黑白山水两种不同的风格,个性不同,表现手法不同,都是表现漓江。我的父亲是学水彩画,又是油画,又是国画,用中西融汇的方法表现桂林。这些体现了画家们从自己的修养和感觉进行他们的作品创作,不尽相同,创造了有自己的艺术个性面貌的作品。

我们这代画家继承老一代艺术家的精神,我们用什么来反映我们的优势,广西有漓江,有左右江,还有海上文化,我们都在不同区域,我们该怎么做,这是今后要考虑的。要把美丽南方文化、美术品牌做得更大更好,发现我们的图式、我们的笔墨、我们心中更美好的创造空间。

谢谢大家!

谢麟(广西美协主席):首先特别感动,谢谢大家!广西美术界在新世纪以来的16年,一直在调整和做战略性的推进,这跟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重视分不开。大家对漓江画派不太了解,以为漓江画派是一个机构创造的文化现象。2000年的时候自治区宣传部提出广西美术成熟了,我们要打造一个品牌,我们经过研讨觉得应该推动一个广西画派的形成,理论依据是60年代初阳太阳先生提出的“漓江画派”的理论。他当年提出了“漓江画派”,黄独峰先生提出的“岭南画派西移”,还有凃克先生提出“亚热带色彩”,三个前辈提出三大学术方向,宗旨是立足广西本土的地域和文化背景发展自己的道路。所以,我们一直这样走过来,走到21世纪初的时候,我们以“漓江画派”作为一个品牌,推动广西美术的发展,得到了宣传部的支持,我们就宣布打造。其实这是中国当代第一个有当地政府支持打造的美术流派,并且是多画种组成的画派,其实就是广西美术的一个旗帜。漓江画派是产生于广西特定的地域和文化背景的美术创作现象,它是广西美术的概称。在这个旗帜下,我们一直在推进广西美术的整体发展。广西当时提出漓江画派,大家会觉得很可笑,不可能的事情,文化能打造吗?画派能打造吗?但是我们认为,在当今国家形态下,文化发展如果脱离了党委、政府的支持,脱离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的战略与时代发展是不可能。所以我们在得到了政府和党委的支持下,利用这种支持来发展我们广西的文化美术创作事业。漓江画派的宗旨是什么,回归自然,回归精神家园。所以我们几代画家以写生创作作为创作的切入点,当时专家也说了,这正是我们创作取向的优势。

去新疆、西藏那么多的画家,新疆、西藏的风景画没有形成新疆、西藏的形象,但人物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李可染先生去了广西一个小地方,自然风光的变化那么丰富,成就了他成为著名山水画家。这也奠定了广西的地域优势,以风景、山水画作为特色、吸引美术家创作的优势。所以,广西正是以这个优势形成了、产生了李可染等著名画家。广西当代美术创作以山水、风景为主,是有原因的,地缘优势。广西美术创作当代有很大的发展,人物画、少数民族题材也很有成就。创作队伍人很多,专家们也看了,画展大部分是广西当代创作的作品,基本上在广西当代美术创作中。这些作品,都是我们的传承和发展。广西美术今天走到这一步,是在大家的支持下取得的。广西美术发展,跟整个国家当代美术发展脉络是连在一起的,并且是一个缩影。这次对广西美术做了梳理,这种梳理更重要的是展现当代美术创作的传承和发展面貌。

今天特别感谢大家,一年多的筹备,广西三四代艺术家努力的成果在今天得到了全国学术界的认可,谢谢大家!谢谢!

尚辉:谢谢谢主席,我们再次从他的嘴里知道展览来之不易,这个展览不仅是横向的当代桂林题材的美术作品展览,更重要的难度是从纵向上,是从20世纪100年来对广西美术进行了历史性的梳理,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历史的深度,显现出展览里这些经典作品在20世纪美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刚才众多的专家提到,是展览提供了观看的对象并进行了历史的分析,进行了学理性的判断,很多专家认为这个展览浓缩了20世纪中国美术史,虽然它表现的是广西题材,但是显现的是20世纪中国的美术史。我觉得这个评价是非常准确的,也是做这个展览的重要目的。当然从中国美协的角度,先后做了雪域高原、浩瀚草原、多彩云贵展览,我们在20世纪美术版图上不能缺了美丽广西,美丽的广西给予20世纪美术史的作用,是对20世纪中国美术富矿再度的发现,在这个基础上对20世纪美术史现代性的转型是一个很好的承载,正是因为在这种承载中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的题材、语言和品格进行了广泛的拓展,我想这是我们举办这个展览和研讨会的意义。

当然了,这个展览也是有限度的,根据大家看到的很多作品在展览中没有呈现,我们所谈到的100年来有关广西题材美术创作的历史,我们似乎也刚刚开始。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美协和广西共同编的这么厚的700多页的画册和文献集,今天没有拿出来,但是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展览,通过我们的学术探讨,也通过很多学者的努力,让我们100多年广西美术创作有了历史探讨,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文化艺术的工程,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的现在需要恢宏的历史,史诗般的艺术,我相信这次展览,这次研讨会同样体现了这种精神。从展览中我们也看到了广西美术题材以后发展的路线,比如我们偏重于风景的表现,可能对于人物表现很弱,我们在少数民族题材创作上仅仅注重民俗和服饰,能不能从历史的角度,像史诗般地创作广西多民族的形象,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当然了,广西今天也和全国各省区一样,它处在北部湾的发展区域中,和东盟各国进行了更广泛的联系,广西和东盟的地缘文化的关系,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广西代表中国。所以,从广西今天社会变化,一直到变化的广西,和东盟之间的联系,还有更多的题材需要很好的发掘和探索,这是我们举办展览的重要意义,让我们更加明晰广西题材美术创作以后发展的路向和目标,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研讨成果。感谢各位藝术家和理论家在百忙中参加我们的会议,也要感谢广西宣传部、广西文联,包括广西美协为这次展览做了大量的艰辛的工作,感谢!

猜你喜欢

广西美术创作
Jazz
美术篇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