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高校继续教育转型路径初探
2017-06-22鲁婧孙晓娟
鲁婧+孙晓娟
摘 要:继续教育是满足社会成员终身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要实现与时代的接轨,发展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的新背景,认真分析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目标与战略任务,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新的路径与战略选择。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新时期;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一般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面临诸多困惑,学校应结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内涵要义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抢抓国家综合改革的历史机遇,理清思路,系统设计,科学制定新时期发展规划,推进整体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在与区域社会共促发展中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一、当前高校继续教育新趋势
(一) 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战略部署提出新要求
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部署全面综合改革,提出了依法治国,深化改革,以五位一体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教育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为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奋斗目标:“毛入学率40%; 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这一系列部署对高校继续教育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继续教育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珍惜并抓住这一宝贵机遇,科学规划设计,积极推进继续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学校新时期乃至更长时期科学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发展。为社会提供终身教育服务,促进终身学习的社会化,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中国教育梦”,已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和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动力。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经济转型对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需求
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经济是国家的中心和主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也处在一个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时代,强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和难题,这更需要创新人才、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这要求高校必须在学科、专业及课程等方面积极应对,提高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水平,这是时代要求,也是大学的社会责任。高校继续教育需要通过人才培养类型、学科科研方向及办学方式等方面积极应对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高校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契机
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各地站在更新的高度、更高的境界谋划发展方略,突出强调了教育在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把教育放到了优先、重点发展的战略位置。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四)高校“双一流”建设为继续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
目前,“双一流”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任务和重要战略,高校在增强和提升本校核心竞争能力的同时,必须对本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提出更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期待,这为高校继续教育自身发展提供了又一次发展机遇。
二、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定位
(一)提高办学质量及人才培养水平是首要任务
大学的基本任务、第一职责是人才培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是国家高等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从业人员学历水平的主渠道。随着适龄青年人数下降、持续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以及民眾对接受高质量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强,高校外延式发展的外部条件已经不存在,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等,促进办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这是大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责和职能,更是解消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人才科技需求不能满足等突出矛盾,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
(二)助推及引领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是服务社会职责的基本体现
服务地方是高校继续教育的基本职责。发展经济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中心。我国各地尤其是中小城市必须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投资、消费、外需“三驾马车”共同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后大众化时代乃至普及化阶段,大学与社会的联系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三、高校继续教育转型路径
(一)高校继续教育结构化调整
合理的教育结构对教育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调整继续教育的结构是改革继续教育,提高其效率和效益的重要途径。高校继续教育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并成熟起来的,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也随人才培养需求和市场办学变化随机形成。传统的高校继续教育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即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高校继续教育由以学历教育为主转向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是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担负着补偿教育功能的各级各类学历继续教育应以提高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针对性为重点,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稳步推进;承载着终身教育目标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在现阶段则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职业为导向予以大力发展。
(二)高校继续教育个性化发展
评价体系多元化、办学模式特色化、办学方向个性化已成为高校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必然趋势,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继续教育还具有明显的市场化属性,只有扬长避短、百花齐放,走个性化、特色化的办学之路,才能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拓宽发展视域,确保其可持续发展。高校继续教育要发挥高校学科、行业优势开展继续教育办学,利用学校优势学科形成的产学研平台和教学资源,将前沿理论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为行业企业提供订单式的形式丰富的继续教育服务,特别是依托行业办学的高等学校,更有利于发挥行业优势进行继续教育,形成行业、专业特色。
(三)高校继续教育开放式推进
开放式的办学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开放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尽可能有效地实现继续教育办学的自由度与多样性,包括创新办学体制、办学形式、办学途径与管理体制,扩大合作渠道、扩充教学资源等。要加大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合作办学的力度,使办学成为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其他机构共同参与的活动;探索学制学籍管理的开放,实现继续教育系统内部各层次之间、不同学习类型之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沟通衔接,主动寻求继续与其他教育类型之间的学习结果互认途径;丰富教育教学形式,将教学渗透到成人学习者工作和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去,使“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等继续教育模式切实发挥其功效。
(四)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区域性导向
将科学研究融入继续教育,既是高校发挥其人才培养职能的必要途径,也是实现其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渠道。高校继续教育作为一种借力于科研成果而实施的社会服务,应本着“为区域经济服务、与区域经济互动”的理念,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寻找教学科研成果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契合点并与之密切互动,为区域经济升级、转型与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五)高校继续教育品牌化建设
高校继续教育的品牌化战略包括教育服务品牌的创立、维护和创新等一系列行动。高校可以依托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建立继续教育的品牌并提升其品质和知名度,将学科建设优势、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继续教育优势和资源,在课程设置、实训平台、教材改编、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化继续教育的内涵建设。为了保持品牌的市场地位和品牌价值,高校继续教育应重视维护自身的品牌形象,维护品牌的本质就是要加强继续教育的质量管理,继续教育管理和实施机构必须牢固树立质量为本的理念,建立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学评估和质量监控。
参考文献
[1]杜以德.何爱霞等.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转型与创新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何桥,马启鹏,吕文娟.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3]王敏.高校继续教育对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J].成人教育,2016(2).
[4]曾青云,许伶军.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困顿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1).
[5]郑玉双,曾青云.我國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社会捭阖[J].中国成人教育,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