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示范点创建的气象远程教育培训体系创新与实践
2017-06-22荆国栋邹立尧李慧欣赵鹏
荆国栋+邹立尧+李慧欣+赵鹏
摘 要:为了破解基层台站学习环境差、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以下简称“干部学院”)通过组织科学周密的前期调研,于2009年8月正式启动了气象远程学习示范点创建工作。本文通过总结创建工作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分析研究创建工作的最新发展趋势,以期凭借干部学院在教育云平台、虚拟现实、行业慕课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技术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包含国家级主站、省级二级站和地县级基层台站远程学习点(第三级)的气象远程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真正实现优质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满足广大基层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培训需求,为气象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学习示范点;教育云平台;虚拟现实;行业慕课;气象远程教育培训体系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基层气象工作是整个气象事业发展的基石,基层人才隊伍的素质是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但是,多年来基层台站存在学习环境差、意识薄、经费缺,学习效果不佳;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人员少,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干部学院通过深入分析气象教育培训现状,以需求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2009年8月,正式启动了气象远程学习示范点的创建工作,旨在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优势,改善学习条件,激发学习热情,构建长效机制,推动远程学习,为中国气象局人才培养战略,特别是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干部学院以示范点建设为抓手,以“互联网+”为理念,倾力打造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手段的气象教育云平台,以点带面,共建共享,大力推进气象远程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2014年,世界气象组织教育培训办公室官员杰夫威尔逊到河北怀来参观示范点,对该项工作表现出极大兴趣,并表示希望在世界气象组织推广。《中国远程教育》杂志曾对此项工作进行过专题报道。
二、在坚持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示范点建设全面展开
为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的意见》(气发[2009]25号)文件精神,2009年,干部学院制定了《气象远程学习示范点建设方案》,明确提出了建设目标、指导方针、任务分工、政策措施,以及实行部门内上下联动,通力合作,共同推进远程学习示范点的运行机制。
在示范点的创建过程中,干部学院紧紧把握“制订方案-试点启动-全面开展-跟踪服务”四个环节,2009-2010年首批启动了河北安新、山西介休、四川红原、甘肃华亭和敦煌5个示范点的创建工作;2012年扩大试点范围,创建了10个示范点;2013-201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截至目前,共创建国家级示范点108个,其中有43个示范点由干部学院授牌并签订了《气象远程学习示范点创建责任书》。在国家级示范点带动下,山西、河北、黑龙江、福建、贵州等在本省范围内启动了省级示范点建设。2015年河北、山西省局率先将远程培训工作纳入各市局年度考核指标,县级学习点建设开始起步。
三、创新路上,没有终点,气象远程教育蓬勃发展
(一)创新机制,实现远程学习示范点全覆盖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体制机制,示范点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干部学院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了干部学院、省地县各级人事培训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示范点的任务分工,建立了《学习培训制度》《“结对子”帮扶制度》《互动交流制度》《青年职工赴基层蹲点实习制度》《联系人制度》等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具体工作制度。创新性的建立了示范点遴选机制、示范点学习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增加经费投入,在改善示范点学习环境的同时,建立起基层学习机制;干部学院、分院和省培中心直接与基层沟通的联系机制;远程教学互动机制;示范点总结汇报、经验交流会等交流机制;示范点建设动态反馈机制;示范点授牌考评机制等一系列工作机制。108个国家级示范点实现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覆盖。该项工作为基层台站充分利用国家级远程教育资源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
(二)创新理念,同基层学习型组织建设紧密结合
把握趋势,需求导向。干部学院致力于开创新型气象远程教育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理念,通过示范点体制、机制建设,为每一位职工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每年制定详尽的调研、考核和运行方案,采取与省局共建模式,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考察、座谈会、在线学习统计分析等多种方式,准确把握基层职工学习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发远程培训项目,贴近基层业务实际,开发了综合观测、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防御、装备保障、防灾减灾,基层综合管理等课件2000余学时,组织编写基层台站气象业务系列培训教材16册,提供基层工作案例100多个,向基层赠送光盘10多万张,赠送教材近3000册,提供电子图书6000多册,气象现代化急需的学习资源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创新技术,实现云平台资源共建共享
逐级管理,互联网+。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干部学院着力探索教育技术创新和学习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探索建立起国家、省、地县逐级管理的培训模式,打造终生学习的最佳服务载体,搭建了集“一网四库十系统”为一体的现代气象远程教育培训平台,把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每个角落,达到气象系统全员培训的目的。于此同时,按照统一标准,采用流媒体、非线性编辑和网页交互等多种开发技术,搭建了一个以干部学院为核心,分院和省培中心合作共建,专职教师及各级气象业务技术人员在线协作开发,系统功能完善、应用性能良好的多媒体资料共建共享环境。
近年,在“互联网+”概念的引导下,以虚拟现实技术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实训系统,真实再现了CAWS600系列自动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安装拆卸、故障排除等核心内容。系统一经投放,受到基层台站职工的广泛赞誉。目前正积极开发DZZ4/DZZ5型自动站实训系统,预计投入到培训业务后会产生更为理想的效果。开设同步课堂,实现了全国范围内异地多点实时互动教学功能,这种形式能够突破空间的限制,一定程度上解决气象部门庞大的职工数量与有限的面授培训资源之间的矛盾。
目前,干部学院正在建立健全优质学习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以期充分利用干部学院现有的技术和资源优势,集合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力量,建设面向气象行业、面向全体社会公众开放的气象行业慕课平台。为从事气象教育教学工作的气象行业专家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平台和课程平台,尤其将首先吸引示范点的一线技术人才共同参与到课程建设、共同参与培训学习、共享资源、分享学习成果。将传统的课件学习升华到课程学习的层面,依靠强大的社交功能和学习质量监控,提高网络培训的课堂性和趣味性。
“互联网+”气象教育,不仅是互联网和远程教育的简单物理反应,而是深层次的化学反应。不久将来,气象教育云平台会将终端从电脑搬至手机,减少成本、便捷学员;通过大数据运用为每一位学员提供学习情况分析,提供“学分银行”跟踪管理等功能,支持终身学习管理服务。届时,示范点乃至所有的基层干部职工都可以使用电脑、手机等终端,随时随地投入个性化的学习之中。
四、立足全局,提升能力,气象远程教育成效显著
搭建实时学习交流平台,提供专业的教学指导和优质的技术保障,逐步建立领导主抓学习、辅导员指导学习、职工自主学习的组织内良性学习机制,树立按需服务理念,鼓励各示范点积极推进自主学习、开展特色培训,促进远程教育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紧密结合,使示范点职工的学习方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获得“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培训服务,为基层气象文化建设、学习环境建设等多个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管理上创立混合式培训联动机制,用预培训方式,在学习内容、学习时长以及考试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并以此作为面授培训的入学资格。
(一)完善了现行气象教育培训体系
示范点建设大幅度缩小了有限培训能力和日益增长的培训需求之间的差距,弥补了人才培养与现代气象业务发展脱节的“短板”,成为干部学院建构特色鲜明的开放式气象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一环。气象远程教育培训体系包含国家级主站、省级二级站和地县级基层台站远程学习点(第三级),示范点的创建适应了气象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有效促进了气象教育培训任务在基层的落实,改善了过去地县级远程培训效益发挥不充分的情况,是满足基层气象职工终身教育需求,实现分层分类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
(二)提升了基层台站业务服务能力
示范点创建单位的职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学习交流促进了职工间的感情沟通,从而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据中国气象局在职培训档案管理系统的统计显示,示范点创建直接受益的气象基层干部职工约5千人;示范点职工学习的人均时长、学习次数、考试成绩等各项指标在本省均遥遥领先于非示范点。
根据实地调研情况,示范点的创建转变了基层台站人员观念,为基层员工提供了方便、快捷、实用的新知识、新技能。通过学习培训、讨论交流、技术指导、专家授课等活动提高了示范点职工在观测、人影、防雷、自动站维修等业务领域的技术能力和业务工作质量,提升了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和科技服务能力。在中国气象局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中,为实现一岗多责的岗位设置提供了有力保障,得到了中国气象局的认可,受到广大基层气象职工的欢迎。
(三)拓宽了气象知识信息传播渠道
伴随着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愈发显现,广覆盖、重推广、上下联动、形式多样的气象知识信息服务格局初步形成。几年来,从干部学院到基层台站,自上而下积极拓宽气象知识信息传播渠道,扩大气象科技与管理知识和信息覆盖面,通过中国远程教育网、宣传产品、培训简报、新闻报道、专题培训等多种途径,与人事部门一道,着力建立面向地县级干部职工、信息员、协理员的气象知识信息服务机制,增强服务理念、找准服务定位、搭建服务载体、突出服务重点,在提升基层业务服务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气象远程教育自身能力的提升。
(四)推动了气象教育培訓工作现代化
气象教育培训现代化是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示范点创建工作为建立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目标加油助力。经过六年的努力,各示范点完善了学习制度,优化了学习环境,职工参学率大幅提升,从原来每年不足30%提升到90%以上,切实提高了基层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干部学院还制定了气象远程学习点建设指南,推进了示范点标准化、规范化、长效化建设,已成为基层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有力支撑。
气象远程学习示范点建设,推进了远程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和基层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实践,在基层台站人才培养、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气象职工终身教育、基层气象综合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获得各方的好评。2012年,示范点建设工作获得了“中国气象局直属机关展示学习品牌”的荣誉。2015年12月干部学院远程教育中心党支部在中央国家机关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品牌选树活动中被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评为40个“展示品牌”之一,示范点创建工作的创新和实践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总结与展望
示范点创建是适应当前和今后气象事业发展,特别是适应基层气象现代化、综合改革的需要,是建设气象部门基层学习型组织的需要。六年示范点建设工作的显著成绩和宝贵经验已经证明示范点的创建对基层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得到了中国气象局的认可,受到了广大基层气象职工的欢迎。这是干部学院、省级管理部门和各示范点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展望未来,鉴于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和建设学习型组织(台站)等多方面的迫切要求,就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以点带面,推动示范点建设的进一步延伸,力争在2020年前将所有县级气象局建成气象远程学习点,进而抓住互联网加速向农村地区普及的有利契机,将气象远程教育服务延伸至乡镇气象工作站、信息员、协理员这一层级。二是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按需服务,不断解决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继续将示范点建设与基层台站人才队伍建设和基层学习型组织建设紧密结合,推动气象远程教育在创新中不断取得新发展。三是继续着力推进气象教育培训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不断跟随网络培训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打造气象虚拟网络大学,使远程学习成为基层台站职工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基层台站远程学习示范点创建方案》.http://www.cmatc.cn/www/res/shfdfangan/6624.shtml.
[2]王梅华,高学浩,曹晓钟.围绕气象人才发展战略 加强气象远程教育培训体系建设[J].继续教育,2003(1).
[3]刘军,何华军,彭勃.建设基层台站远程学习示范点推进气象远程培训体系发展[J].科技风,2012(18).
[4]殷丙山,李玉.“慕课”发展及其对开放大学的启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
[5]马景奕,邹立尧.基于教育云资源平台的远程教育研究[J].继续教育,2014(10).
[6]王雪.混合式学习在企业培训中的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7]魏雪峰,杨现民.移动学习:国际研究实践与展望[J].开放教育研究,2014(2).
[8]刘模群.虚拟现实及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0).
[9]林秀芳,孔令强,侯锦芳,林彬,林丽萱.基层学习型组织的实践与探索—以福建省长乐市气象局为例[J].继续教育,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