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植物基础”课程教学法的研究

2017-06-22甘德欣

中国林业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园林植物基础教学法

甘 灿 甘德欣

(1.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长沙 410128;2.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长沙 410128)

“园林植物基础”课程教学法的研究

甘 灿1甘德欣2

(1.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长沙 410128;2.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长沙 410128)

植物是风景园林的重要素材,“园林植物基础”是风景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版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园林植物基础”课程具有专业术语抽象和知识体系庞杂两个特点,使学生在学习“园林植物基础”课程知识时产生畏难情绪。针对“园林植物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和实践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的问题,进行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围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行了综合运用习题训练法、实物教学法、引导性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实践,同时将课程考核融入教学全过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风景园林;园林植物基础;教学法

植物是风景园林特有的设计素材[1],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素材[2]。学生掌握扎实的植物知识是学习风景园林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但是经过大学4年相关课程的学习后,还有部分学生不能迅速、准确地识别出实践中常用的园林植物[3]。究其根源,主要是学生对植物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园林植物基础”作为风景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的先修基础课程,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笔者从2010年“园林植物基础”课程开设以来即担任了该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许多问题不断出现,因此笔者对“园林植物基础”课程教学法进行了探索。

一、“园林植物基础”课程的特点

(一)专业术语抽象,难以理解

“园林植物基础”课程专业术语繁多且晦涩难懂,对学生来说,学习“园林植物基础”课程就是一大挑战。初接触“园林植物基础”课程知识时,学生都兴趣盎然,但是过不了多久热情就会大大消减,甚至避而远之。如何让学生保持并激发他们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变得通俗易懂,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一直是任课教师探索的课题。

(二)知识体系庞杂,难以记忆

由于“园林植物基础”是近年新开设的课程,现行教材中并没有与之完全配套的教材,理论教学大多以《普通植物学》为蓝本,其内容十分庞杂,涵盖了从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到分类学的所有知识。虽然知识体系完备而又深入,但是学生学习起来却很困难,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大减。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上,虽然将一部分常用的园林植物作为观察和识别的主要对象,但同时也包括了大量不常用的野生乡土植物,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园林植物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理论教学以讲授为主,虽然借助了现代教学设备,可以放映大量精美图片和视频,但这仍不足以消减专业术语的抽象性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枯燥性,久而久之,学生兴趣渐失、注意力不集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实践教学的设计缺乏科学性

实践教学采取的是边走边看边讲的模式,走到哪讲到哪,看到什么讲什么,既没有预先设计观察路线,也没有划定知识要点,随意性较大。实践教学应是一个可以大幅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的环节,但是由于缺乏严谨的教学设计,导致学生仅仅是走马观花,掌握的知识要点少之又少。

三、“园林植物基础”课程教学法的改革实践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不断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学法的改革不仅要关注教师“如何教”,还要关注学生“怎么学”。笔者认为,兴趣和信心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两大要素,二者之间同时又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当学生对一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好奇心会驱使其不断进行深入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所收获,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其学好该课程的信心;而在一次又一次信心增加的过程中,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亦会持续提升。因此,“园林植物基础”课程教学法的改革主要围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而激发其学习的自主性而展开。

(一)结合习题训练进行重点、难点的讲授

针对“园林植物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通过详细讲授之后,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理解重点、难点内容,不给后面的学习留下隐患。如“复叶的类型”就属于植物形态识别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笔者先让学生在课堂上将每一种复叶类型画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下一次课复习时再进行抽查。因为当学生准确判断出了复叶的类型,再根据科属特征就能断定植物所归属的科或属,同时结合其他形态特征就能推测出植物的种类,可以大大提升学生识别植物的效率和准确性。经过这样的练习,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逐渐被消化和掌握,教学效果较好。

(二)利用实物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实物教学法是植物类课程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植物局部器官或整体植株的接触和观察,抽象的专业知识会变得直观和形象,理解难度大幅降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也会更为深刻和牢固。

1.标本展示

用植物标本开展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课前,笔者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到校园中采集一些植物的枝条、叶、花序或果实等作为教学标本。如要讲授“叶序”这一部分内容,笔者会确定好每一种叶序的代表植物种类,将需要展示的植物枝条带到课堂,在讲授每一种类型的叶序时,将其对应的代表植物枝条标本展示给学生。学生在了解“叶序”知识的同时,还识别了一些植物。在“园林植物基础”课程中,适合采用该教学方法的内容较多,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必定能给理论课堂带来生动活跃的气氛。

2.现场观察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机会对植物进行更近距离的接触和观察,学习效率和效果骤增,因此实践教学是植物类课程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以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植物学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和形象,提升学生对植物类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实践教学环节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安排,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①确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

“园林植物基础”课程开设于大一下学期,此时学生入学时间并不长,对专业的认识也不深刻,还处于摸索期。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激发并保持他们对专业和课程的兴趣与信心是最重要的。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如果硬性要求学生全部掌握,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心。因此,“园林植物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应确定为对常见园林植物的观察与识别,乡土野生植物虽有涉及,但不作为重点。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可以将课程要求识别的植物划分为必认植物和选认植物。兴趣浓厚、有意愿和能力的学生上不设限,对于兴趣和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则设置了最低要求的必认植物。

②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植物知识的学习讲究的是理解与记忆,充分理解理论知识是前提,再通过反复练习记忆才会真正成为自己内化的知识。如果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脱节,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将理论课的重点内容与实践课中要求识别的植物及其特征对应起来,通过实践掌握课堂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理论知识简单易懂。虽然这要求教师花费足够的功夫,但是教学效果却十分明显。

③选择适合的实践地点

教师选择实践地点应充分考虑课程教学和学生课后复习的可行性,因此校园应是首选之地。例如,湖南农业大学地处郊区,植物资源十分丰富。随着近年的不断建设,常用及新优园林植物种类不断增加,基本上满足了“园林植物基础”课程教学的需要。同时,在校园开展实践教学也相对方便,不需要在路途中浪费过多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园林植物基础”课程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反复练习才会有良好的效果,而校园是学生最熟悉、到达最便捷的地方,可以满足学生反复学习观察的需要。

“官渡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非公经济发展,广泛听取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意见建议,及时出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32条意见,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撑。”官渡区人大副主任、区工商联主席石玲红介绍,全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国民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GDP连续两年全省县区排名第一,2018年位列“中国百强区”第52名,其中非公经济贡献率超过50%。

(三)以课前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导性教学法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可以在课程前期精心设计各种形式作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程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观察记录

植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时令性,“春花、夏叶、秋实(色)、冬干”描述的就是植物的这个特点。课程教学讲究的是系统性及循序渐进,教学进度与植物生长时令合不上拍是很正常的现象。比如每年二、三月间,许多植物已经开花和陆续发芽,但是这时的教学还没有进行到植物的花或芽这部分内容。错过了这个时间,学生就要等到第二年才能观察到相应的现象,而此时课程早已结束。如果没有教师的督促,学生很难自发地去观察植物。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后观察记录作业,作为复习或预习。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还能顺便游览校园,体味植物景观的无穷魅力,为后期的植物景观设计作准备。学生在记录观察时会发现一些平时从来没有注意到的植物细节,这种发现的惊喜,激发了学生对植物进行更深入学习与研究的决心和信心。作业不再是一个负担,而成为了一种享受。为了不让部分学生敷衍了事,教师可以分班级选出一些优秀作业,制作成PPT,让学生在课上进行汇报,一方面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给其他学生做出了榜样。每一年的优秀作业,可以在下一个年级的课堂上进行展示,有了优秀作业作为榜样,学生的作业质量一年比一年好,学习效果也一年比一年好。

2.叶画制作

叶的形态特征在植物识别中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叶画制作作为一个选做作业来布置。与普通的叶画手工作品所不同的是,该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查阅资料或询问教师,弄清楚叶画中所运用的每一种植物的名称及其叶的形态特征,包括叶的类型、叶形、叶尖、叶基、叶缘、叶裂、叶色、叶片的质地、脉序等。教师应预先规定叶画只能用植物的叶来制作,所以学生只有对叶的细部特征进行仔细观察后,才能描述到位,这样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同时也为后期实践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学生的叶画作业见图1。

图1 学生的叶画作业

3.标本压制

4.植物绘图

植物绘图作为实践课程学习的成果,是每个学生必交的作业,这也是专门为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设计安排的作业形式。实践课程中观察的每一种植物,都是教师精心挑选的典型代表植物,掌握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对于以后识别其他植物有着举一反三的效果。学生通过观察将植物描绘出来,不仅可以

巩固已学的知识点,还可以发现一些在课堂上教师并没有详细讲解的问题。学生出于作业完整性的要求和好奇心的驱使,一般都会自主去寻求答案,如果产生偏差亦会在作业批阅过程得到修正。学生的植物绘图作业见图2。

(四)将课程考核融入教学全过程

在传统教学中,复习与考核意味着全部教学过程的完结。通常情况下,由教师出一套考卷,学生答题;或者学生交一份学习报告,由教师批阅后得到一份成绩。整个考核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交流,考卷和学习报告中反馈的教学问题也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考核流于形式,且夹杂着许多侥幸和随意的因素,不仅难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而且也无益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此,笔者尝试将考核融入教学全过程,探索了现场考核与抽签考查两种考核方式。既在一定程度上卸下了学生的心理包袱,又达到了考核的目的,学生对两种考核方式的认可度均较高。

1.现场考核

现场考核方式极为灵活,具体做法是:先根据考核内容及相应植物种类设定好大体路线,然后带领学生沿此路线游览,碰到相应的植物即随机出题,学生按学号顺序依次回答,对于没有得到满意回答的问题,教师视情况作一定讲解。该考核方式使学生没有作弊的机会,打消了部分学生的投机心理;同时,只要学生平时足够认真和努力,就能顺利而轻松地通过考核,因为考核的每一种植物和每一个知识点均在实践课程中反复观察和讲解过,而且教师也能在考核过程中依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出题的难易程度。该方法的另一优势在于教师不仅能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摸底,而且能发现前期教学中存在的薄弱之处,并及时进行弥补。

图2 学生的植物绘图作业

2.抽签考查

教师预先准备好足够数量的抽签考题,如“采一段具有叠生芽的枝条”“采一枚奇数羽状复叶”等打印出来备用。学生在教室里逐个进行抽签,全部抽签完毕后,给予一定时间(一般为半小时)到校园中采集相应的植物标本。学生采集完对应考题的植物标本后回到教室,教师逐个检查考核学生完成的正确性,同时针对每个人的标本及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提问,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理解不透彻的知识点再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学习建议。

四、“园林植物基础”课程教学法改革的成效

通过对“园林植物基础”课程教学法的改革,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一)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

自从教师布置作业后,时常有学生主动要求将自己的观察结果或作品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和展示,与同学分享,有些汇报文件制作得十分精美,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重视程度明显提升。2016级园林专业的一名学生出于对植物及其栽培养护的强烈兴趣,在网上购买了一批美国红枫小苗,利用假期种在自家已荒弃的田地里,悉心照料,同时摸索植物嫁接和组培的方法。他将学习的过程和经验用照片和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在班上作了精彩的汇报,学生反响很大。在组织课后兴趣小组的过程当中,笔者发现选择植物方向的人数明显增多,学生对植物的学习和研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较多学生选择了植物方向的课题,如“某校园园林植物调查与应用研究”“某公园园林植物调查及配置特色研究”等,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意愿对园林植物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研究。

(二)学生增强了学习植物学的信心

通过访谈,高年级学生均表示在前期“园林植物基础”课程尤其是“园林植物基础”实践课中学到的知识,对于后续课程“观赏植物学”中的植物识别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后续植物类课程的任课教师也反映,园林植物基础扎实的学生在植物识别、栽培及设计方面具有着明显的优势,学习植物相关课程时更加自信。2013级园林专业的一名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后,立志在植物方面有所作为,通过拜访国内知名的多肉植物研究专家,深入学习相关知识,继而自主创业,现已多次参加国内大型植物展览,并受到好评。

[1] 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77.

[2] 诺曼·K·布思.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70.

[3] 周春玲,孙玉林,刘孟.“园林植物识别”教学方法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1):76-78.

(责任编辑 王 伟)

湖南农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湖南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4QN03。

猜你喜欢

园林植物基础教学法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