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人群高血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2017-06-21蔡佳飞
蔡佳飞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体检人群高血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单位体检中心自2015年12月~2016年9月在体检中心的参加体检人群1100例,對其进行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7%。男性的患病率22.2%,女性的患病率14.5%。男性高于女性(x2=5.152,P<0.05);正常体重人群为l7.8%,超重人群为42.5%,超重人群高于正常体重人群(x2=4.261,P<0.05);饮酒51.2%,不饮酒33.7%,饮酒人群高于不饮酒人群(x2=5.418,P<0.05);吸烟60.4%,不吸烟28.5%,吸烟人群高于不吸烟人群(x2=4.439,P<0.05)。结论 根据调查发现的高血压影响因素,针对高血压易发病人群,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高血压的发病几率。
【关键词】体检;高血压;影响因素;调查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34..01
高血压病是一种控制率低、发病率高、治疗率低、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的心血管疾病。我国居民由于文化条件、经济条件落后,生活方式不健康,卫生知识匮乏等因素的存在,高血压患病率偏高[1]。国务院新闻办于2015年6月30日发布的《2012年国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高血压患病人数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为2.7亿,其中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5.2%[2]。高血压病的防治已经成为是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本研究采用自制问卷收集我单位体检中心体检人群1100例的资料,为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的发生,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单位体检中心自2015年12月~2016年9月在体检中心的参加体检人群1100例,年龄18~74岁,平均(64.1±4.9)岁。其中男603例,女497例。职业为企业职工、公务员、农民和自由职业者。纳入标准:(1)调查对象无沟通障碍,能够与医务人员很好地沟通;(2)调查对象均为到我单位体检的人群;(3)调查对象自愿接受问卷调查,并能够准确地对问卷内容进行回答。排除标准:(1)调查对象无民事行为能力;(2)调查对象不能够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1.2 方法
我单位体检中心自行设计的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分别根据相关文献资、对患者及专家进行咨询制定的。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高血压、肥胖、脑卒中等病史,饮酒和吸烟情况,体重指数,饮食状况,健康知识水平,腰围和臀围,运动情况等方面。血压的测量是用汞柱式血压计,受检者取坐位,在静息5~10 min后测量右上臂血压,连续进行3次测量,每次间隔为0.5 min,3次测量值总和的平均值即为血压值。体重指数计算(BMI):BMI=体重(kg)/身高(m2)。
1.3 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确定:未用降压药,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有既往高血压病史及在用降压药,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收集的数据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研究诊断出高血压者206例,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7%。其中男134例,女72例,男性的患病率22.2%,女性的患病率14.5%。患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52,P<0.05);正常体重人群的患病率为l7.8%,超重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2.5%,超重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正常体重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61,P<0.05);高血压患病率,饮酒51.2%,不饮酒33.7%,饮酒人群高于不饮酒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18,P<0.05);高血压患病率,吸烟60.4%,不吸烟28.5%,吸烟人群高于不吸烟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9,P<0.05)。
3 讨 论
近年来,定期体检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由于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血压值已成为体检中一项重要的检测指标。本研究通过对体检人群进行高血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体重指数、饮酒和吸烟情况。因此,针对高血压易发病人群,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高血压的发病几率。
参考文献
[1] 樊永旺,马 骏,邱 健,等.不同肥胖指标对冠心病、高血压及其合并糖尿病患者患病风险的评估作用[J].山东医药,2017,57(1):11-14.
[2] 隋 辉,陈伟伟,王 文.《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要点介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7):627-629.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9(5):579-616.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