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的美学精神
2017-06-21姜闪闪
摘 要:在中国的艺术当中陶瓷一个与手工艺相结合的艺术,利用大自然的天然物品与中国的精神世界相结合展现其天人合一的精神;陶瓷中的观物取象以及创意立体让我们领略到古人的生活环境极其人生观;而其整体带给我们的中和之美,展现了中国艺术的独特韵味。
关键词:天人合一;观物取象;中和
作者简介:姜闪闪(1992-),女,汉族,河南省洛阳市人,郑州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环境美学。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7--01
前言:
中国陶瓷以有限的形式表现无限的精神境界,陶瓷具有三种功能,第一实用功能,陶瓷在原始之初的形式就是为了存放或者储存物质。第二个功能是审美功能,陶瓷在新石器时代,人们才开始对形式有所意识,工艺美术的第一页篇章开启了。[1]第三个功能是表现生命的功能。原始时期,人们普遍的思想是万物有灵论,陶瓷作为祭祀的陪礼,可以通达神灵与人间。陶瓷作为艺术,工艺者在进行创作时,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是审美情趣的一种体现。在期待视野中又会生成另外一个生命空间。所以,中国陶瓷是一个生命的世界。[2]
一、中国陶瓷中的“天人合一”精神
中国哲学所提出的“天人合一”学说不是为了认识世界,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其目的在于寻找一片安身立命的空间。[3]
中国人在对待精神世界和自然世界的联系,基本的文化思想是“天人合一”。自然化于人之中,人也在自然之中。[4]自然崇拜普遍存在于原始时期。在一切自然世界中,人们最先惊讶于太阳。太阳给予我们光明,滋养万物,促使庄稼成长与成熟。人们对于太阳是一种崇敬之感。在进入原始农耕时期,人们由于生活粮食的主要供给来自于农作物,人们对于太阳的崇拜现象就更加突出。
人们把对太阳的崇拜应用到了生活中的陶器中,比如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十八角刻花陶釜。这是原始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创作出来的工艺品。如果我们从高空俯视这十八个多角形形状的话,就会产生一个与太阳非常相似的视觉效果,向四周放射光芒。很显然,原始先民这样在陶器上的设计与装饰,表达了对太阳的崇拜。[5]
二、中国陶瓷中的“观物取象”和“创意立体”
观物取象的艺术思维也影响到了陶瓷造型的艺术创作,取万物之造化,观物于大千世界。观物取象的审美过程从“物”开始,包罗万象的大自然以及后来人们心中的酸甜苦辣的心境,都是“观”的对象,以及创作的源泉。从起初的“观物”到“取象”,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客观对象的良好品质,而且能否在胸中形成一定的艺术意象,更是考验创作者的艺术修养,而在创作过程中因为物质材料的限制以及工艺者本身技术的娴熟都会影响最后作品的呈现。
“观物取象”的下一步就是“象形取意。”陶瓷的造型,原来是半圆形,后来逐渐变成“站立式”,如鼎,细颈壶,钵形鼎,三组盘等等。这一转变体现了不再局限于物与象,加入了意的层次,使之升华到更高境界。[6]这种能动性的创造性思维,为陶瓷打开了新的世界大门。这种思维方式概括为“创意立体”,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记述“大凡画艺,应物象形。其天机迥高,思与神合,创意立体,妙合化权。”[7]
三、中国陶瓷中的中和之美
陶瓷在我国宋代可以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以宋代优秀的铁釉陶器——建盏为例,探究传统陶艺所蕴含的中和造型之美。第一,建盏制坯时是从口沿以下呈胎体慢慢加厚的形状。在腹底部的时候,它的厚度大约是口沿的器壁厚度两倍。第二,在手工施釉的时候,腹底部与釉之间形成有无关系。第三,建盏在束口碗的束口线之虚与口沿线之实之间,调和人们的视觉感受,而且还有节奏感。每一个瓷器,都会去用心造就,才会彰显其拥有的高贵品质。[8]他们单一却不乏味。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相结合,虚实相间,有无相生,雅俗共赏,的审美特征表现在中国陶瓷上。朴素简单地造型,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亲切,以及人类智慧的伟大。在欣赏这些器物时,整个身心都徜徉于宇宙之中,思接千古,表现了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9]和谐是儒家的道德价值观的核心之一,而在物我的关系之中也需要和谐,这个和谐具有中和之美。
四、器物的未来
在原始开天辟地以来,人类的开始于大水灌入河道,至此向东奔流不息。人类的文明也是从河道开始,利用盘古开天的水,与厚实的黄土相结合,简单制作成一个器物,人们生活的气息便散发开来。
陶瓷,人们在生产这种器物的原始之初在于盛物,功能性比较显著。在时间的推移过程中,陶瓷的这种功能性渐渐完善。人们在盛物之后给陶瓷注入了宗教,民俗,审美,道德等元素,精神层面凌驾于物质应用层面,并且超越物质成为一种纯观念的审美表达,就像宋代追求的汝瓷的天青色。
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这是陶瓷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也是向社会传达的一种理念。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可以体会到陶瓷在当代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可以体验到他给大家的生活带来的审美享受与审美愉悦。
参考文献:
[1]董贻安 著,试析河姆渡文化原始艺术的审美特征[J].宁波大学学报,1991,01:12.
[2]朱良志 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08:209
[3]陈望衡 著,中国古典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495.
[4]王新婷,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中國林业出版社,1997:243.
[5]魏理,论中国古代设计中“天人合一”思想[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06:10-12.
[6] 程金城 著,中国陶瓷美学[M].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06:99.
[7]黄休复,益州名画录[M].北京市: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05:23.
[8]李亮. 浅析生活陶艺造型与传统中和之美[J].武夷学院学报,2009,04:51-55.
[9]杨永善,说陶论艺[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