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声乐专业应用型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6-21毛毳

艺术评鉴 2017年8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应用型互联网

毛毳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使得市场需求不断地丰富,也给我国高校声乐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艺术产业迅猛发展的阶段,市场急切需要大量适应声乐产业发展趋势,具有高水平专业素养的声乐专业人才,同时也要求声乐专业的人才能够与时俱进地担当起引领行业变革与发展的重任。构建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声乐专业应用型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缓解声乐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促使我国高校声乐教育事业向良性方向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应用型 声乐专业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9-0099-03

为了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2010年国务院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细化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阶段的发展方向和具体任务。其中高等教育阶段,要求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优化办学结构,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进一步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在此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素养的提高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研究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高校义不容辞、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根据以上精神,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互联网+”的概念整合,探索高校声乐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构建新型声乐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校声乐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艺术专业在很多高校中普遍开设,学习音乐的学生愈来愈多,声乐专业的学生相比钢琴专业的学生要多得多,具体原因为:音乐专业的高考分数线比文理科专业的分数线低几百分,声乐较之钢琴,其学习时间相对较短、见效较快,因此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比钢琴专业的学生人数多。从长远来看,声乐专业的毕业生会逐年增多,供大于求的状况愈演愈烈,其就业情况会愈来愈困难。具体分析如下:

(一)应用型声乐专业人才培养合力尚未形成

受固有模式和传统观念影响,高校的声乐大部分仍以声乐演唱为基本,为了教授学生演唱技能而授课,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不能够胜任就业时需要的“能文能武”——既能唱又能弹、既能演又能排的综合素质。因此,声乐专业教育体制改革,根据就业方向,多角度、全方位合力培养学生的个性、打造学生的能力,增强社会应用能力的问题,是培养声乐专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突破口。

(二)培养目标不够确切

以吉林省高校声乐专业培养的状况做调查研究,发现所有学校都在看齐911、985及专业艺术院所的教学模式,培养以专业精尖人才为目标,注重专业演唱能力居多,忽视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就目前看来,不同级别的院校声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不同。教育部直属院校声乐专业人才培养应以专业学术型为目标;专业艺术院校声乐人才培养应以高精尖的艺术表演人才为目标;而其他省属院校声乐专业人才培养应以应用型开放型为目标。明确以上培养目标,能够指声乐教学模式,缓解声乐专业毕业生与市场之间的供求压力。

(三)课程设置的创新性不足

高校声乐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多注重于传统经验知识的讲授、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各高校课程教学普遍缺乏变通和特色,较为单一,内涵不够丰富。以我省高校声乐课程设置为例,主要课程声乐1-4学期为专业普修,主要为了扎实训练声音技能技巧,第5学期开始根据专业能力发展分流至钢琴、声乐、器乐等方向,能够分流至声乐专业的学生,后4个学期的课程主要以声乐、声乐发展史、声乐教学法为主要学习内容,课程设置上理论课居多,实践应用型课程较少,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得不到进一步提升。

二、应用型开放式声乐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通过高校声乐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声乐专业培养模式应以应用型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改变教学思维,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训练学生教育与学习的能力。

(一)改变教学思维,与时俱进

高校声乐教学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根据市场对声乐人才的需求调整教学模式,改变固有的声乐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意识,开放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声乐专业人才。

(二)创新教学方法,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训练学生教学能力

1.教学方面

声乐课改变传统“一对一”“一对多”的声乐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主导,变为学生共同参与声乐的学与教。以“二人小组”为单位,互相弹奏发声练习,互相弹奏回课曲目的简单伴奏,在授课的同时与学生共同探讨演唱时存在的问题,训练学生学习声乐的自主性和解决自身及他人问题的能力,增加了互通,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演唱技能,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增大了曲目的浏览量。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学中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主动学习,融教、学、做一体的实施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实践方面

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的平台,定期举办个人、小组、纪念日主题音乐会及综合性文艺演出,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规划——组织——演出”,让学生走出琴房,走出只会演唱的单一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个人演唱能力、表演能力、组织协调晚会能力、心理调控能力,全面提升个人综合应用能力,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根据学生就业方向建立培训机制,与社会艺术培训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企业文化观摩及实习授课,回学校探讨社会艺术培训学校授课对象(幼儿、青少年、成人、中老年)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经验中总结每个学生欠缺的能力,着手重点培养,逐渐提高学生授课曲目量,积累教学经验,使其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社会、凭借一身的“好武艺”在社会中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生存能力。

(三)利用“互联网+”的媒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十年来,社会经济文化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媒介,人类社会“信息化”色彩愈加浓烈,人们对信息开发、拓展和使用越来越广泛,强烈刺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概念也在不断完善发展。互联网最初是指专业的计算机人员通过科研将一个个单独的网络连成一个整体的系统,网络之间通过特定的“合同”相互连接,形成类似“天网”一般的无形数据空间。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赋予了互联网更深层次的含义:不再单独是计算机人员进行科研的领域,而是变成了覆盖全球的信息海洋,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信息社会的缩影,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生活。

互联网背景下,多元化思想影响着声乐教育教学的发展,声乐教学应打破民族美声流行的界限,努力培养开放式的应用型声乐人才。其实三种唱法在技能技巧与演唱上是相通的,曲目之间也可以根据个人演唱条件重新演绎,打破三种唱法的界限,能够拓宽学生多元文化的视野,提高声乐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够演唱不同风格不同类型声乐作品的能力。

另外,在声乐教学改革中融入互联网思想,应用多媒体技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采取与社会符合的教学方法,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应用型专业人才的质量。

利用网络化学习平台,组内、年级内、系内建群,搭建“慕课”“微课”类型的实训平台,由学生之间互相授课,录制课程内容,传入网络平台,共同平台内部其他同学可以通过平台学习、探讨,在线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里提问、答疑。

三、结语

音乐以其魅力对文化进行传播,而音乐人才是音乐文化的传播者。互联网背景使得市场需求进一步丰富,也给我国高校声乐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艺术产业迅猛发展的阶段,市场急切需要大量适应声乐产业发展趋势,具有高水平专业素养的声乐专业人才,同时也要求声乐专业的人才能够与时俱进地担当起引领行业变革与发展的重任。因此,声乐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需要,而且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徐离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02).

[2]孙作懂.高师应用型声乐人才培养的探索[J].音樂创作,2012,(04).

[3]管建华.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应用型互联网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