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训练方法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

2017-06-21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源性尿量膀胱

王 芳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北承德 067000)

短篇报道

不同训练方法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

王 芳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北承德 067000)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训练;间歇导尿;排尿功能体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或尿道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等疾病的常见并发症,膀胱括约肌失去神经支配后会发生尿潴留、尿失禁、残余尿量增多,可能造成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泌尿系统感染和肾功能减退,严重者会导致肾衰竭。因此,恢复患者自主排尿能力一直是临床康复的主要任务,早期进行膀胱康复治疗,恢复自主排尿能力,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1]。本研究探讨了不同训练方法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4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35-77岁,平均55.6岁。①纳入条件:确诊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病情平稳,住院1个月以上。②排除条件:有尿道严重损伤或感染,不合作或意识不清,有精神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的心肺疾病者。5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26),两组患者年龄(57.2±14.5 vs 53.7±16.8)、性别(男/女为19/11 vs 16/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实验组开展膀胱功能训练结合间歇导尿术的康复方法,对照组仅给予间歇导尿术。均嘱患者定时饮水125ml/h,均匀摄入,每日摄入液体量不超过2000ml,建立排尿日志,记录排尿量,B超检查残余尿量。

1.2.1 膀胱功能训练:①盆底肌锻炼法(PFME)。患者平卧于床上,做肛门收缩和放松动作,每次收缩3秒钟以上,然后放松一次,连续15-20分钟。②Valsalva屏气法。患者取坐位,身体向前倾,吸气屏气,增加腹压,向下用力做排尿动作促进排出尿液。③反射训练法。牵拉阴毛、摩擦大腿内侧和叩击耻骨上区。叩击法:用手指在耻骨上区进行有节奏的轻扣击,每次7-8下,间歇3秒再扣7-8次,反复2-3分钟。④Crede排尿法。在脐上一横指触及膀胱底处,患者双手拇指置于髂嵴处,其余手指放在膀胱底,由膀胱底向体部环形按摩3-5min,再把双手重叠放于膀胱上,慢慢向耻骨后下方由轻到重挤压,直至排出尿液,操作时可配合让患者听流水声。

1.2.2 间歇导尿术:初期导尿1次/6h,记录残余尿量,根据残余尿量对导尿次数进行调整。残余尿量≥200ml,4次/天;150-200ml,3次/天;100-150ml,2次/天;50-100ml,1次/天;残余尿量≤50ml停止导尿。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3周检测患者的自主排尿量和残余尿量,以及两组患者的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2]①显效:症状、体征消失,恢复正常排尿,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50ml,B超显示膀胱无充盈,肾盂积水消失;②有效:症状减轻,有时仍溢尿,平卧位及情绪紧张时明显,B超显示残余尿量100-200ml,双侧肾盂积水减少;③无效:症状及体征无好转,B超显示膀胱仍明显充盈,残余尿量无明显变化。以显效+有效的例数计算治疗有效率。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自主排尿量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自主排尿量、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自主排尿量均明显多于治疗前,残余尿量明显少于治疗前(P<0.01),并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自主排尿量和残余尿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自主排尿量、残余尿量比较(ml)

2.2 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采用间歇性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的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患者自主排尿量、残余尿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膀胱功能训练结合间歇导尿术治疗神经源膀胱切实有效,能提高患者的自主排尿能力,恢复膀胱功能。

通过膀胱功能训练刺激膀胱舒缩,使膀胱括约肌和逼尿肌协调配合,逐渐形成排尿反射,通过饮水控制、定期排尿,可以训练患者的排尿意识,利于膀胱排尿功能的恢复与重建[3-4]。神经源性膀胱由于排空障碍和尿潴留引起膀胱过度充盈膨胀,可造成黏膜充血、水肿,防御机制受损,常引起尿路感染。通过功能训练结合间歇性导尿,使膀胱周期性地充盈、排空,保证了膀胱黏膜充足的血流量,可以明显减少泌尿系统感染,进而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5]。

本研究使用的膀胱功能训练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只要在训练过程中做好康复指导,充分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达到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早期康复的目的。

[1]蔡鸿,王芳.脊髓损伤患者反射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与护理[J].临床护理,2011,1(1):70.

[2]张晓慧.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5):57-58.

[3]李华,王玉龙.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对膀胱功能重建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2):129-132.

[4]Furlan JC,Krassioukov AV,Fehlings MG,et al.The effects of gender on clinical and neurological outcomes after acut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J].J Neurotrauma,2005,22(3):368-381.

[5]Vela Navarrete R,Soriano F,González Enguita C,et al.Infections of the urinary tract caused by permanent catheterization.Natural history,infective mechanisms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An overall review based on our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research[J].Arch Esp Urol,2007,60(9): 1049-1056.

R587.2

A

1004-6879(2017)03-0252-02

2016-11-28)

猜你喜欢

源性尿量膀胱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膀胱镜的功与过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
膀胱镜引导下经耻骨上气膀胱膀胱肿瘤切除术(附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