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海的影像
2017-06-21
两位艺术家均用影像的视觉语言,借由山、海的主题,映射出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城市里工业化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对自由和梦想的追求与向往,无时无刻不触碰着人们的敏感神经。生活、梦想,应该如何兼得?希望通过对本次展览的透视读者能获得自己的感悟。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山·海》智军、孙涛影像双个展
艺术家:智军、孙涛
策展人:叶青
学术主持:刘立宏
展览时间:2017.5.1—2017.5.30
主办单位:沈阳久麗美术馆
承办单位:COWRY艺术展览(沈阳)有限公司
地点:沈阳市沈河区青年大街211号 久儷百货一楼
两位艺术家分别以山和海为主题入镜,智军的作品极具地域性特征,透过老工业基地“工业化”山水与微观生命的重构,表现了宏大叙事语境下对工业景观中的精神故园追思。孙涛的作品则运用真实直面无修饰的手法、透过纯粹的主题性,将心中的主观之物与镜头下的客观之物,主客交融地呈现在观者面前。
孙涛《我去寻找一盏灯》
我旅行在两座桥之间。一座是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大桥,一座是中越边境的中越友好大桥,两桥之间是绵延18000公里的中国海岸线。2011年2月,我从辽宁丹东出发,独自驾车沿海岸线由北向南,经过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无数的城市、村庄、港湾、岛屿。同年5月底,我到达广西东兴市的北仑河口。
关于出走,灯塔只是理由。正如人类赋予灯塔的意义:方向、希望、温暖、孤独、坚守、远古的诗意。我们常常在黑暗中行走,远远地,望见那盏橘黄色的光,我不再犹豫,不再恐惧,挺直了身体继续向前。
没有哪座灯塔是相同的,没有哪片海是相同的。北方的寒冷清透,南方的闷热潮湿。一路走来,海盐的咸味,海藻、贝壳、鱼类的腥味,浸透在身体间挥之不去。
我学会了聆听。风的声音,海浪拍打礁石的声响,招潮蟹钻出沙地……每次潮汐更迭之间大海的喜怒哀乐。仿佛小时候,拿出母亲从海边带回的礼物,把耳朵贴近海螺后的一切想象。
我享受孤独。在远离大陆的孤岛,我试着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我见到真正大海的蓝,世界上最美的星空。于是,在深夜无人的海岸,我战胜了对黑暗的恐惧,甚至享受颤栗后的快感。
去灯塔就是去海角天涯。每当上路之时,我的脸上总挂着微笑,我对一切的不期而遇充满好奇和憧憬。
智军《拆解与修复》
这个系列是我从2010年冬天开始持续拍摄制作的大画幅平面影像作品。我从工业景观的外貌入手,尝试去理解中国工业山水景观的当代境遇,主题逐渐指向了工业文化中的“拆解与修复”。这个系列切实体现了我一直坚持的影像理念:在宏大背景叙事与微观生命感知之间搭建有效的语言桥梁,使现实的书写与心灵感知同步。
山·海
文 | 冯丽
没见过山的人还有吗?
没见过山的人,要来这里看山,这是一种别样的观看,在一张山的照片中,你也许看到了静。
摄影师把山印到了绢上,盖上了名章,去掉了天空,改变了山的上空的颜色,但这仍然不是一幅风景,因为它们拓出了东北的山、东北的崖、东北的矿……东北的情怀!
这样的旷远、豪迈,仿佛被从天地之间切割出来,在滑腻质感的绢上,它们的立体消失了,它们浓缩了自己,那么安静地镶嵌在那里……
看久了,会听见喧嚣的静,山和矿恒定的沉稳,在心底渐渐轰鸣起来,发出莫名的回声……这是多么难以言传的共鸣,北方人可以意会的某种气势——艺术家的骨血。
看久了,山好像在跟随着我们……
海上的灯塔
我们常说,眼见为实,真的吗?
孙涛拍摄的这些海面和灯塔,与你在现场肉眼所见有相当大的差距……
我们也说,耳听为虚,真的吗?
這些海和海上的灯塔,因为创作者选取了不同的拍摄时间,不同的曝光长度……有的曝光两个小时,有的曝光一夜……它们向我们呈现了另外的表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说,时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所有的艺术家都希望趋近本质,假如本质是最后的那道帷幕,艺术家撩开的一道道帘子,便是趋近本质的不同意象,在这个过程中,挖掘得越深,它们越忠实。
在孙涛的灯塔作品中,他让一个镜头睁眼一夜,这是任何人眼无法完成的,于是,我们看到了灯塔另一个更加美丽更加凝重的表象。
把有限的自我,投入到无限的浩瀚之中……能够意识到这一点的艺术家有福了,这不是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但却是一条可以走很远很远的风光旖旎的长路……
孙涛对客观的尊重,他的耐心和守候,他的自我控制,正在赢得观者的信任,在那条长路上,去看他的等待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