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洗肺 洗眼 又洗心
——当代田园牧歌张谷英村

2017-06-21编辑田宗伟

中国三峡 2017年5期
关键词:天井院落光线

◎文 | 吴 荞 编辑 | 田宗伟

洗肺 洗眼 又洗心
——当代田园牧歌张谷英村

◎文 | 吴 荞 编辑 | 田宗伟

张谷英村鸟瞰。该村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元明交替之际,因创始人名张谷英而得名。随着人口繁衍,建筑也分枝散叶。自建立至今的几百年间,张谷英村已形成一个相当大的大型建筑群。该聚落背靠龙形山,面朝渭溪河,整个建筑群由当大门、王家塅、上新屋3 个群体组合而成。现有巷道62 条,天井206 个,门头12 个,石桥58 座,厅堂237 个,房屋1732间,总建筑面积达4万多平米。 摄影/彭宏伟

在都市生活日久,本就看不见几处乡景,加上城市化进程提速,即使出个稍远的门看到的也只能算是转型中的城中村,全不是田野乡村的景象,根本没有“衣冠简朴古风存”的乡人乡情。于是我以一已之陋见便认为田园牧歌已经在现实中远离。

而这次从岳阳出发去往张谷英村的乡间之行,不仅让我洗了肺,洗了眼,更洗了心,洗了见识。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我为沿途眼见的每一个菜花遍野、清流婉转的河谷平川而兴奋,也为每一处重峦叠嶂、深绿浅绿铺就的大地而感动,看着那些在田野上悠然踱步找虫吃的走地鸡、刚刚学会站立的小牛犊,凫水的鸭、仰颈的鹅,纵然如我般中年岁月,也依然感觉到自然新鲜之美好,不由心生喜悦。

这一天,我想我是找到了心中的田园牧歌——春和景明的季节,清风拂面,暖阳和煦,山环树绕,桃红柳绿,溪水淙淙,鸡栖鸭鸣,村人劳作,儿童嬉戏……一切都是大自然的本色,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所有感官接收到的都是来自大自然的信息。这些信息被我全息地体会到,迅速让我心静神宁,继而产生一种感动,感动于自己竟然会寻到这样一个古风尚存又足具欣赏价值的村落,更感动于这个村落可以带给我如此清雅的心境和静静的喜悦。

我这次来张谷英村本是为看风水与建筑,可当我走进张谷英村,这个无论从规模、建筑、历史、传承各个方面都堪称“天下第一村”的古村落最先打动我的,却是这里的原住居民生存状态,他们怡然自得,过着自己的生活。在鼎鼎有名的“当大门”外的大广场上,村人趁着大好太阳,正在平坦宽阔的广场地面铺着草席晾晒咸菜,泡菜的气息在场院里飘散,一下让我感觉到这个村落的生命力,这是最本真的生活原味。

广场前有一颗意味着风水宝地的“龙珠石”,它是一块巨大的球形石。几个村里的小朋友正在龙珠石的水池里玩耍,其中一个已经爬上了龙珠石的顶。这是真自在。因为这里就是他们的家园,无论是龙珠石,还是广场、院落、天井、巷道、溪水,无论这些场子对旅行者们意味着什么,它们首先都是张谷英村人们居住的家园,是孩童们嬉戏的天地,其次才是旅行者眼中的张谷英村。

有人把张谷英村喻为“民间故宫”。600多年的创建年代、1700多间房屋的规模建制,跟故宫真还有一比,但它却远比故宫更生动,更有质感。当袅袅炊烟从天井的斜光里微微升腾,当女主人洗完衣服将废水泼进天井,水迅速从四面八方流进暗道,一阵皂泡子爆破完毕之后,便只剩下青石板被浸湿后更加厚重的浓黑。这种质感是一种叫做人间烟火色的东西,这是所有其它只有建筑或物品展示的景点无所比拟的。那些蒙尘的摆设,那些完全看不到人的生活气息的场景,是一种隔离。而这里,却是自明朝洪武年代以来,张谷英公家族的世代传人居住生活之所,直到现在,居住在这里的已是第28代传人,2000多人口。他们安详生活,自在居住,无论来来往往的旅行者、观光者、好奇者如何打量、拍照、评说,来了又走,走了又有来,我自过我的生活,我依然挎着我的篮子晒我的咸菜,无论旅行者怎么看,他们总是按自己的方式生活,这才是真难得,不以世外的喧哗与骚动而摇摆善变。若说一个人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一个家族也要活出家族的气质,一个古风院落亦要留有它自己的风格,这才是不同于别处之处,也正是其独特迷人之处。

晒咸菜 摄影/ 吴荞

在来到张谷英村之前,我做了一点关于天井的功课,但当我真的跨进“当大门”的中轴线,看到上午十点的光线从头顶的天窗散射进来,瞬间叹道,这分明就是一首光与影的诗啊。

这是一个布满雕花的木砖砌成的天井屋檐,古色古香。天井瓦片是精致的、有造型的,而日光就被这样一个充满设计感的长方形笼住,再以某个角度铺洒下来,遇到有蒸气或是炊烟的时候,那光线就变得有了形状,似乎能摸得着,飘飘忽忽,就像那些在心里一晃而过的思绪和灵感。这种光影里,万物静穆,身边所有的声响都随了这袅袅升腾的雾气飘往天外了。

张谷英村天井 摄影/吴荞

从天井透进来的光线,像一道神奇的聚光灯,而因太阳起落的位置不同,照进院落的光线角度是不一样的。我多希望某一天能像坐在自己家里一样,坐在这个院子的天井边整整一天,手里有本好书,桌上有壶好茶,就坐在这种带小靠背的木椅上,看书,看日光,看光影的交叠回旋,看光线在天井台上悠悠地转上一整圈。

从来不知道日光也可以像这样在手中盈握,如同魔术师手里的一束时光之杖。以前只知斗转星移,今天才发现日光也可以像星斗一样以明确的角度和弧度转移。这一切神奇的感觉都来自头顶那个神奇的长方形天井屋檐,将整体的屋顶剖出了几何体的镂空,这为封闭的院落引来了新鲜的大自然——引来了云淡风轻,也引来了花香鸟语,引来了风霜雨雪,也引来了皓月星空,而院落里的一切,皆因为从天井投射进来的光线,总会有一定的角度,一旦光线变成了侧光或侧逆光,万物都开始生辉,变得有灵性,这是摄影师最喜欢的绝佳的采光点,能拍出特别精彩的自带故事光感的照片。这里,时间变成了一个可以用肉眼计量的单位,你可以享受慢时光,也可以像用番茄时间一样,按天井的刻度图腾(日光投射到什么图腾上,就代表那是什么时辰)计划一个时辰的任务。这,实在令人着迷。

张谷英村中的长寿走廊 摄影/吴荞

张谷英村,春风十里。 摄影/谭勇

穿行在这里的巷道,“晴不曝日,雨不湿鞋”,这种巷道在整个聚落里有62条,你能体会到院落的祖先在建制房屋时的用心。除了迷宫一样密布其内的巷道,在抱村环绕的渭溪河边,还建有一条畔溪走廊,上有顶篷,下有坐靠,和巷道一样,雨天淋不着,热天晒不着,走累了,或是遇见姐妹嫂子熟人了,还可以顺便坐在“美人靠”上歇个脚,聊个天。前人的用心设计,真是好体贴入微。

闲云潭影日悠悠,我们挑了一个阳光能照到的位置摆上桌子吃午饭。这个季节正好有山笋,山笋炒腊肉是一道特别的时鲜美味,油豆腐是这里的特色出品,另外要了一份炒青菜,这真是一顿被光色笼罩着的地道山野美味。我们在北京很难吃到这样脆嫩的竹笋,没有一丝老硬的口感,甚至连纤维的质地都尝觉不到,腊肉已经香得我连肥肉都干下去不少。而这几样菜里要说最打动我们的,还是那盘入口清香的炒青菜,那是田野的味道,吃在口里,心里泛起的却是春风十里。

这里,的确是配得上“春风十里”的。走在这里的田间路边,心会被清风穿透,荡涤干净在都市郁积的所有浮躁和喧哗,只剩宁静,放松,静享这里的山、水、鸟鸣、狗吠、孩子嬉戏的雀跃、居民们的桑麻问话,看他们准备各种食材,看他们趁着太阳洗出那么多的衣物床单在阳光下晾晒。这是个周六,有几个放假的小姑娘在卖自己从山上挖来的春笋,他们是多么克勤克俭,本分为人,他们享受着祖辈带给他们的各种传承,除了风水宝地、建筑艺术、生活便利、土肥地良的天时地利,更传承着关于勤俭、关于耕读、关于为人、关于处事的家学精神。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俭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真盼望可以在某个闲来无事的夜里,我还能乘月而来。

猜你喜欢

天井院落光线
不同火源位置情况下的内天井结构建筑
Neve Tzedek天井住宅
八一作品
消失的光线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你看不见我”
雨天
院落里的黄昏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
院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