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

2017-06-20蓝艳

东方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勃拉姆斯交响曲浪漫主义

蓝艳

摘要:勃拉姆斯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是一首能够和贝多芬交响乐齐名的交响曲,其结构、配器方面影响了音乐历史上众多音乐家。

关键词:勃拉姆斯;交响曲;浪漫主义

德国作曲家约翰奈斯·勃拉姆斯在1833年5月7日生于汉堡一个职业乐师家庭里。他童年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十五岁起开始过着以音乐为职业的独立生活。十九世纪后半叶,在德国浪漫主义乐派兴盛发展的同时,产生了一些极端化的潮流,如一些极端的个人主义者,把统一的音乐进行繁琐的分割,在华丽的外表和眩目的辞藻下掩盖着空洞的内容。1848年德国革命失败后,德国的分裂和社会的矛盾造成了德国艺术界的分裂,给整个德国文化带来危机。勃拉姆斯对于贝多芬以来的古典音乐遗产,既不是“打碎”后据为己有,也不是重新熔化,而是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完整地继承了德国古典音乐的优良传统,同时又运用了浪漫派的创作技巧,他还广泛运用民间音乐,有意识地发展民族特征,从而形成了“新古典主义”的音系。由于勃拉姆斯的作品不失浪漫主义的诗情与幻想的特点,它仍属浪漫主义作曲家。

1858年,勃拉姆斯在迭特莫尔德城担任合唱指挥,接触到各个不同时代和风格的合唱作品,为他后来创作大型声乐作品打下牢固的基础。1897年4月3日,他在维也纳逝世。勃拉姆斯是一个沉静、朴实、厌恶虚饰的音乐家,他的这些品质也表现在他的创作上。交响乐是勃拉姆斯创作中的最高成就,虽然只有四部,但它对德国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交响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43岁的时候发表了第一首交响乐,为了完成第一交响乐,勃拉姆斯花费了整整十四年的功夫,可见他对艺术创作的严谨态度。他的作品独具一格,具有自由的、即兴式的气质和丰富的形象,他从深刻的人道主义和热烈的爱国主义中不断汲取力量,着力表现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斗争生活。这部交响乐被指挥家彪罗成为《第十交响乐》,认为它是继贝多芬九个交响乐后当之无愧的作品。

勃拉姆斯的交响乐构思壮丽、规模宏大,保持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风格。《c小调第一交响曲》从构思到最后完成,先后几近十五年的时间,第一乐章完成于1862年,而整个交响曲则到1876年才完成。交响曲在风格、精神乃至结构原则上都接近贝多芬的作品特点,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用传统的奏鸣曲式写成,序奏是一个慢板式的宏伟的段落,确立了悲剧性的基调,实际上预示了整出戏剧的内容:定音鼓不断的敲击,低音大管和低音提琴均匀奏出的一系列八分音符,构成阴沉不祥的悲剧气氛。接着,呈示部兴奋、热烈的主题以富于战斗性的快板进行曲形式出现,一个是小提琴和大提琴奏出的上行旋律,另一个是木管乐器和中提琴的下行乐句,这个上行旋律好像主导动机一样,它孕育出第一乐章的基本主题,并在整个乐章中起作用。在这段引子中还出现了两个动机:第一个是宽广音程的跳跃,这个音型后来在乐章中用来表现一种绝望的心情;第二个动机是弦乐器齐奏的和弦分解音型,好像是对美好未来的一丝希望。当引子渐渐平息后,情绪出现了转折,仿佛一出悲剧的宏伟序幕一揭开,剧情的发展就完全展露在听众面前。紧接着,弦乐的拨奏又燃气激情的火焰,音乐再一次高昂起来,这个主题的进行是不安定的、爆发性的,它的发展像万马奔腾那般有气势,不多久情绪转趋和缓,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宁静瞬间:双簧管奏出了一个溫柔感人的旋律,像是轻轻叹息。一转眼,乐队刚要静息下来,中提琴立即拨弦奏出一个新的主题,它起初轻声,但坚强有力,这是呈示部结尾段的主题,有点凶险的意味,使整个乐章的发展更加活跃。很快进入到发展部,乐章的发展部非常紧凑,音乐有一定的感情起伏。在发展部末尾,非常强烈地再现了引子的主题,再现部的音乐大体上按照呈示部的顺序重现,尾声中又浮现了引子中定音鼓的敲击,在温柔起伏的音乐浪潮中,第一主题最后一次露面,但它的进行猝然中断,恼人的斗争并没有解决,弦乐器组最后一个拨弦音把整个乐章带入寂静之中而告终。

在经历过第一乐章的暴风雨后,当中两个乐章就显得格外温暖,使人想到平静的大自然景色,或是赏心悦目的风景画,这两个乐章的特点是进行从容不迫、情调明朗却又带有些许伤感。第二乐章是一首典型的器乐抒情诗,表现出一股淡淡的抑郁和失望情绪,体现了对生活静观中产生的梦幻和沉思的心境。乐章直接从弦乐器奏出的柔和平静的第一主题开始,旋律美妙但却十分伤感,它那宽广的呼吸,犹如透过泪珠的笑容。紧接着,双簧管便孤独地奏出沉思的旋律,有一种内省的深沉悲哀,当沉思的旋律再现时,圆号也加了进来,音乐显得格外深沉、丰满和抒情。

第三乐章用复三段体形式写成,充满着维也纳日常生活中舞曲的音调,文雅而优美。它继续发展了前一乐章的抒情气氛,也可以说是一首小型的间奏曲,怀有轻淡的忧郁之情。乐章的第一主题开始由单簧管柔美地奏出,它的进行典雅、秀丽,充满着维也纳生活舞蹈音乐的音调,由于省略了低音大管和定音鼓,色泽清澈透明。这一主题反复陈述的间隙,有一段更加诙谐性的穿插,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匈牙利民间的音调,这一插段历时虽短,但对音乐的节奏和样式的变换影响很大。后来,开头一段音乐重又呈现,只是其中类似匈牙利音乐主题的插段却省略掉了。像第一乐章那样,终曲也从一段引子开始,首先是绝望的又一次表现,乐队的恸哭,从深处偷偷地爬上来并迅速席卷全部弦乐器组的神秘拨奏,以及定音鼓的滚奏,掀起了一次次的浪潮起伏。突然,一个法国号在小提琴的颤音背景上温柔地奏出一个动人的旋律,随后长笛立即用它那冰冷的银色音响加以复奏。乐章的基本主题终于在弦乐器组上呈现了,它在C大调中显得那么纯朴,同时又是那么堂皇、雄伟。在这个基本主题旋律稍经反复和发展之后,引子中那个法国号的旋律又出现了,随之而来的是第二主题,仍由小提琴奏出,它的进行轻盈优美,与此同时,有一个低声部的下行动机顽强地纠缠着这一主题的活泼进行。

第四乐章是一个欢乐的快板,用奏鸣曲形式写成,但是在呈示部的两个主题呈现后,作者运用类似合唱的基本主题以构筑一首宏伟的欢乐颂歌,因此他省略了传统的发展部,同时他把发展部的任务交给了再现部去完成,即把发展和再现的作用结合在一起。再现部开始时,德意志大学生革命歌曲的音调在弦乐上爆发出来,十分辉煌灿烂。在乐曲的尾声中,铜管乐器以其雄伟的力量完全主宰了整个乐队,这部c小调交响曲最后用C大调强有力的主和弦作为结束,一切都沉浸在胜利和凯旋的欢乐之中,成为对生活的大喜若狂的赞颂。

勃拉姆斯的创作虽然也存在着矛盾,他运用古典的宏伟曲式,但内容常有主观主义的印记,他的作品结构严谨、凝练,但又带有学究气息,这主要是因为他常常同社会潮流相隔绝导致的。他的一生鲜有什么惊人的事迹,但是他平静的创作活动为他赢得了盛名和荣誉,他不追求色彩和光辉的表现,但他真的在用音乐撰写生命。

参考文献:

[1]《欧洲古典名曲欣赏》 马慧玲编著 北京出版社

[2]《世界名曲欣赏》 杨民望编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猜你喜欢

勃拉姆斯交响曲浪漫主义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设计
从浪漫主义角度浅析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钢琴前奏曲》的演奏技巧
厨房交响曲
色彩交响曲
晚霞剑影交响曲
人生交响曲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亲爱的克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