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6-20刘正萍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阶段质量过程

刘正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是教学的关键,它对提高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显著的作用。然而,在语文朗读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分析了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朗读时间不充足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朗读教学存在较为显著的问题之一,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多数时间都是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学生朗读的时间几乎不到5分钟,在严重缺乏朗读时间的现状下,朗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不言而喻。

2.朗读目的不明确,朗读面窄

朗读目的不明确、朗读面窄,也是語文朗读教学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很少学生知道为什么要朗读。在朗读目的不明确的情况下,学生对于朗读会敷衍了事,很难达到语文朗读的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在开展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让学生朗读,并不重视朗读之后的讲析和评价。在这一背景下,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不到有效保障。

3.过分注重形式,没有实效

在开展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没有重视学生的朗读环节,大部分时间都是指定一两位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内容通常只有一两段,时间非常短。在这种没有经过合理设计和安排的朗读教学模式下,朗读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点缀,很难起到实质作用。由此可见,朗读教学没有实效,也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

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朗读教学的解决对策

1.给予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

在开展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要想确保朗读教学的质量,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只有具备了充足的朗读时间,才能将课堂称之为朗读教学课堂。

在开展朗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朗读时间,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使用普通话进行朗读,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文章的情感和主旨,从而有效解决朗读教学缺乏充足时间的难题。

如在教学《理想》时,由于课文自身的内容不多,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安排10~15分钟让学生进行朗读。这样,就不存在朗读时间不充足的问题了。

总而言之,在朗读教学过程中,要想确保朗读教学质量,充足的朗读时间必不可少,所以教师可以将一些较为烦琐、冗长的讲解时间转化为朗读时间,以保障朗读教学的实施和开展。

2.明确朗读目的

在开展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朗读教学,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确朗读目的,并在任务驱使下进行朗读,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朗读教学的积极性,最终在朗读过程中产生共鸣,真正领悟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如在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会怎样?”这时,学生就会通过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可以继续说道:“现在让我们通过朗读,看看普希金是怎样做的吧。”以设疑的方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主动参与到朗读中,有助于提高朗读教学的实效。

3.采用不同方式让学生进行乐读

无论学习哪一门课程,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更好地保障朗读教学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丑小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朗读,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朗读,也可以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配上音乐等……这都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最终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朗读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朗读,能够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与文章产生共鸣,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好地保障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新泉学校)

猜你喜欢

阶段质量过程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睡个好觉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