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通识教育构成内容的思考
2017-06-20程士富
程士富
摘要:通识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手段。大学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把统计学作为通识教育内容之一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现实选择。统计教育是经过本科教育的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训练经历,是本科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构成内容。把统计教育纳入通识教育的范畴,既是大学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和科学发展对统计学的要求。列入通识教育的统计教育要明确它的归类,并设计好教学内容和形式。
关键词:教育学;实证;通识教育;构成内容
通识教育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又称“通才教育”。它是指非专业性、非职业性的高等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道德、情感、理智等方面全面发展。通识教育是一种实现素质教育的手段。
基于素质概念,素质教育是一种具有“功利”倾向的目标教育。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大学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为社会所需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但它又区别于专业教育。专业教育是对可能从事某种职业的专业人员的执业资格所进行的必备专业学习背景的教育,也称专门教育。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又相辅相成,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形成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专业教育要充分发挥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要把通识教育的优秀教育理念移植到专业教育中,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国是开展通识教育最早、通识教育体制最完善的国家之一。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因学校的不同而不同。但总体而言,各学校对通识教育学分的设置一般不少于35学分。据调查显示,美国大多数大学的通识教育学分为45学分。其中技艺或技巧为15学分,包括演讲与写作9学分;量化分6学分。知识范畴为30学分,包括健康与身体活动3学分;自然科学9学分;艺术6学分;人文学科6学分;社会与行为科学6学分。
哈佛大学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一直推行通识教育课程计划,并对美国的高等教育产生重要影响。哈佛大学在近四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五次较大程度的通识教育改革。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哈佛大学将本科生必须完成的课程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专业课程,学习量约占总学习量的50%;第二类、第三类分别为核心课程、共同必修课程,学习量各占总学习量的25%。其中,第二类核心课程为通识教育课程,划分为10个领域,主要内容包括:审美学的理解、文化与信仰、以实验为依据的推理、道德推理、生存方式的科学、客观世界的科学、世界中的各种社会、美国与世界等。第三类为共同必修课程,包括英文写作、外语课程以及数据资料分析与诠释。
哈佛大学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与共同必修課程界限明显,但又相互支撑;提出了关于道德观、价值观和对心灵、理性的培养要求,帮助培养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提供了关于社会、自然、人文、艺术等领域广泛的知识,帮助学生以跨学科的、文理综合的广阔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着重能力的培养,符合终身教育的思想,帮助学生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岗位变动和职业转变的要求;重视国际知识和国际问题的学习,符合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改变也在呼唤素质教育。此外,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以广泛的通识教育为基础,如果学生不了解各领域最基本法则,也很难在这个融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智能化为一体的时代成为真正的专业人才。基于这种认识上的转变,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一些大学都开始进行通识教育的探索。目前,国内对通识教育内涵的认识基本可以概括为:通识教育是人性教育、全面素质教育、思维方法教育、非专业教育。
复旦大学在国内大学中是发展通识教育起步较早、成果较多、影响较大的一所重点大学。1994年,复旦大学启动了学分制建设,将全校专业划分为13个学科大类,实施“通才教育、按类教学”。进入本世纪以后,本着“大学本科教育是通识教育基础上宽口径专业教育”的理念,复旦大学于2002年将全校课程划分为综合教育、文理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三大板块。文理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为人文、法政、经管、自然科学、数学、技术科学和医学七个大类,实现了由按类教学向大文大理教育的转变。
2005年,复旦大学为进一步推行通识教育成立了复旦学院。本科生进校第一年开始接受通识教育,学校专门在综合教育课程板块中设置有通识教育课程,并对不分专业的所有本科新生,统一进行一至两年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六个板块: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这些课程是学校各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体现了复旦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基本要求。
总之,通识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人的整体素质;强调不同领域专业知识的整合和兼收并蓄;重视培养人的思维方法及敏锐的洞察力;强调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强调对对方文化的尊重。通识教育也重视培养人的情操,其宗旨是培养完整的人;在教育的意义上,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也是为学生未来人生所做的能力准备。
参考文献:
[1]张慧洁,孙中涛.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研究综述[J].北京: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2]陈向明.从北大元培计划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北京: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3]张亚群.什么是好的通识教育[N].北京:光明日报,2016年05月10日
[4]刘豇豆.试论我国通识教育的缺失与大学理性失范的联系[J].成都:亚太教育,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