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一级市场
2017-06-20汪沐
汪沐
相比以往,今年的艺术北京在参展商与场馆设置上自然少不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一些老牌画廊的退出、新生画廊“面孔”的出现,设计北京场馆扩容等等。根据去年艺术北京的销售情况统计,逾70%的作品价格在10万元以下。今年10万元以下的作品成主流,走“消费型路线”仍是趋势,而且整体看来,作品在成交数量上对比去年有所翻番。
去年至今,在国内艺术品拍卖二级市场尚处在深度调整期的时候,内地藝博会的陆续登场,却有逆市上升的势头,大众化成为了当中的关键词。另一方面,国内相当一部分画廊的生存状态还处在艰难当中。作为北京老牌的艺博会,长期以来又以“本土化”作为特色,面对市场压力表现如何,无疑也是对北京一级市场乃至整体反映的一种“晴雨表”。
不妨先听听这些来自业界的声音吧。
近些年,受经济大环境影响,艺术品市场遭遇“寒流”,这一现象在当代艺术领域尤其明显。在这种市场环境下,画廊对于艺博会的有效性要求更为精准。艺术北京一个标准展位费用为9万元,以在北京的画廊为例,包括运输布展等费用,至少需要12万元的成本。亚洲艺术中心(北京)总经理李宜霖就此算了一笔账:“如果参加一场艺博会,展位费加上布展等各方面的成本是20万的话,再加上与艺术家对半的分成,那么意味着至少要卖出80万才能收回成本。”以艺术北京平均10万以下的销售价格来看,走量成为画廊不小的压力。 —— 21世纪经济报道
虽然在成交数量上翻了一番,但在整个2017艺术北京,以百万元价位售出的作品屈指可数。秋刀鱼艺术中心的廖婉如表示:“我们销售的12件作品,有10件都销售给了北京的藏家,而且以新的客人为主。”价位的下调也造成了相应的艺术家名单变化。从2016年的情况可以看出,10万左右的价格是一个销售的基数。而纵观近三年的艺术北京数据,由于价格区间的定位,艺术家名单波动不小。这可以理解为当价格低位时,画廊更愿意推出新人名单。 —— 雅昌艺术网
从今年艺术北京的参展名单来看,能够看到一些新的画廊参展亮相,但同时也能看到一些比较重要的老牌画廊缺席。首先这取决于市场环境的恶化。其次,艺博会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不能实现有效成交或者拓展新的藏家,从展位费、运输费、人力等参展成本考量,可能就让很多画廊机构无奈离场。 —— 北京商报
蜂巢负责人夏季风认为,虽然大环境不容乐观,但是市场的刚性需求始终存在,“2005年到2009年的市场有太多的泡沫存在,不管什么样的作品都能卖、都好卖,那时的市场是不正常的,即使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市场的刚性需求也始终存在。因此,个人感觉市场没有想象的那么差。” —— 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