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访:为社会进步发展提供助力

2017-06-20项继权

祖国 2017年10期
关键词:抗争公民民众

项继权

作为一项制度,信访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也是维护公民权益,加强政府与民众联系的方式。尽快为深陷纠纷中的信访各方找到化解之策,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由南昌大学尹利民教授撰写的《表达与治理的艺术:民众与国家互动关系中的信访》一书是有关我国信访的新的研究成果,也是为了解决信访问题而寻找破解之策的新的努力。本书是作者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撰写的。为了进行此项研究,作者曾在一个中部省份的信访局工作、调查一年之久,对信访部门的工作流程和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对有关信访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有关信访工作人员以及信访人进行了深入访谈,对一些重大的信访事件进行了深度的调查。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作者对信访的生成和演化的逻辑进行了分析,对信访的困境及其原因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信访治理与制度改革的建议。

尹教授的研究既不是完全站在“大众立场”,把国家预设为“恶”,将上访视为“维权”、“抗争”,赋予信访者天然的道德正当性,也不是站在“国家立场”,将上访视为对权威的挑战或秩序的破坏,而是站在“发展立场”讨论信访生成和演化的逻辑,以及信访过程中公民与国家互动及其影响。作者用发展的眼光审视信访及公民与国家在互动中现代公民的成长和现代国家的构建,力求从发展的角度寻求公民利益表达与国家有序治理的平衡、共赢和互强的途径。在作者看来,信访的本质是公民利益表达,也是公民权益救济的方式,对信访的支持与控制体现了国家合法性的需求及治理与秩序的需要。信访场域中各种权力的交织和运行展现了国家与民众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的特性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公民的素质及国家的状况,这种互动关系也表现为“一种低水平的策略性均衡关系”。作者认为,信访正以“非民主化的方式”来培育国家与民众的民主精神,进而可能推动国家政治结构的现代性转型。

在信访过程中,公民与政府的矛盾与冲突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可能与机会。信访中,上访者不屈不挠的“以法抗争”或“依法抗争”,表明人们在维护自己权益的同时,也在揭露政策与行政的缺陷,并推动政策的完善与行政的改进。当前,信访行为与处置方式的变异与失序,尤其是人们“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和一些部门乱用私刑、截访打压等也暴露了我国司法、行政等领域的制度缺陷,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立法、行政和司法体制,理顺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切实保障公民对公共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加强公共权力运行的合法性、程序性、民主性、正当性和有效性。

信访中,一些人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心态,缠访闹访,以及“信访不信法”,期待“清官”的“清官情结”本身也反映一些人的法律意识淡薄和公民的不成熟。因此,当前不仅需要推进国家民主化与政府的法治化,也要求加强公民教育,尤其是強化民众的科学素养、理性思维、独立人格、平等观念、民主觉悟、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这些是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国家赖以存在和正常运转的基础。

信访中,民众与政府的互动不仅推动了我国政府的政策与体制的改革,也推动了公众观念与行为的改变,这种民众与政府的互动与适应性变迁也为社会的进步发展提供了助力。

(本文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抗争公民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论公民美育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Enabling the Movement
Enabling the Movement
顺命或抗争,接着《天注定》往下讲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