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鉴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2017-06-20周楠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鉴赏贝多芬

周楠

摘要: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享誉世界,给广大听众带来了不竭的生活动力,赢得世人的普遍推崇。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欣赏这部世界名作,听众仍然会被乐曲的强大气场所震撼,为贝多芬不屈的斗争精神所鼓舞。本文从四个章节入手,鉴赏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令人感受乐曲中震撼人心的命运抗争。

关键词:贝多芬 《命运交响曲》 鉴赏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师,其一生创作出很多音乐经典名曲。《命运交响曲》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又被称为《第五交响曲C小调》。贝多芬的音乐具有强大的震撼力量,催人向上的积极力量,以及鼓动人心的传播力量,这些力量能转化为激励人们前行的内驱动力。

贝多芬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他从小就酷爱音乐,十岁便开始学习音乐创作。因为疾病,贝多芬双耳失聪,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可他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以顽强的斗争精神直面生活的苦难。他这样的人生态度在《命运交响曲》中也有所体现,所以在静心聆听这首乐曲时,我们能获得心灵的震撼。基于对《命运交响曲》的热爱,笔者鉴赏了这首乐曲,分享自己的感悟。

《命运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每一个乐章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有一定的统一性,其情绪发展脉络清晰,感情在蓄积、喷发、爆炸过程中,始终彰显出斗争的姿态,给人以不屈不挠的硬汉精神。下面,笔者对四个章节进行了详细地鉴赏:

一、命运敲门,抗争力量迅速汇集

第一乐章属于命运抗争前夕,这应该是战斗力量蓄积的过程。开头乐曲一展开,随即有类似敲门的声音出现,这是命运的强势登场。随后,音乐顿时沉重起来,给人以不容分说的感觉,表达出命运势力的强大无比,也预示着命运抗争即将开始。音乐节奏开始出现跌宕起伏,这也是人们心理的直接表现。命运强势介入,人们心中难免产生躁动和不安,面对命运的霸道行为正在逼近,人们自然有担心,也有反抗。因为命运不公,人们开始表达出内心的强烈不满,产生了反抗意识。正如毛主席所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人们抗争的信心和决心正在蓄积力量,向命运宣战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乐曲逐渐高扬起来。这时,圆号徐徐响起,预示着残酷的抗争战斗即将上演。

这一乐章节奏欢快有力,但起伏仍然是主旋律,因为在与命运抗争的战斗中,人们有抗争的勇气,也有对战争的担忧。由于命运的力量非常强大,很多人都“牺牲”在命运的淫威下。面对命运的不公,反抗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妥协意味着牺牲,唯有奋起抗争,才有获得胜利的可能。这时,乐曲瞬间高亢起来,显示出人们抗争的决心不可动摇。再现部和呈示部的多重会和,将音乐气势推向了高点,这表示人们向封建社会发出了宣战誓言。

贝多芬一生历经坎坷,在遭遇命运戕害时,他肯定有过彷徨和忧虑,也会出现沮丧的情绪。但在抱怨无果的情况下,唯有选择抗争,他才能看到希望。在音乐创作中,贝多芬其实是在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故事告诉人们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本质就是斗争,与自然斗、与生活斗、与人类斗,在斗争中求得以生存,这样的生命才能光彩夺目。

二、抗争开始,展示顽强斗争决心

第二乐章的节奏变化与第一章是相同的。如果说第一乐章是抗争序曲,那么第二乐章则是真正开始抗争,其情绪变化也呈现有序化。

在第二乐章中,贝多芬采取的是双重主题变奏曲式。第一个主题,表现出来的是沉思、安详的情绪,抒情意味比较突出,主要由中提琴、大提琴演奏出富有节奏的旋律,表示抗争序幕已经拉开,人们需要的是内在的热情和信心,其气氛已经由第一樂章的不安转变为第二乐章的坚定和自信;第二主题,主要彰显了英雄豪迈的气概,因为斗争已经展开,前进是唯一的选择,乐曲用木管开篇,然后引入铜管乐器,声势逐渐浩大起来,宛如排山倒海之势爆发,这正是命运抗争最需要的精神。

第二乐章整体表现了人们抗争命运的活力,又表现了人们豪迈的气势,以及勇往直前的决心和信心。第二乐章是第一乐章的承接,也是第三乐章的铺垫,这是情节发展的过程,在不断蓄势之中彰显抗争的力量。命运势力是非常强大的,要与命运进行抗争,人们不仅需要勇气和信心,还要有斗争的策略和方法。在第二乐章中,乐曲展示的是抗争精神,也有抗争的计划和对未来的展望。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但不是坐等,而是奋起抗争,这也许就是乐曲要告诉人们的真理。

贝多芬在生活中屡遭不公,命运强势压力可见一斑,但贝多芬不向命运屈服,他要向命运宣战,他用实际行动、丰富的智慧和才能,在与命运周旋中赢得了先机。贝多芬是用音乐演绎出自身的斗争历史,其教育力量是巨大的。

三、推向高潮,呈现抗争激烈场面

第三乐章是《命运交响曲》的高潮部分,这是人们与命运战斗最激烈的时刻。首先,大提琴和低音琴奏出了沉重的旋律,表明命运势力的强大,再用小提琴奏出高亢声响,表明人们抗争力量丝毫不会退缩,这是决战前的力量和信心对比。在这个展示阶段,双方势力都在较劲儿,给读者也留下了思考:命运如此强大,不屈服的结果会怎样呢?其次,是展示战斗的豪情,人们在欢快的舞蹈声中激流勇进,胜利在望。乐曲欢快起来,情绪被调动,预示着人们对胜利的渴望,也为引出第四乐章做好了铺垫。

第三乐章是快板节奏,体现的是诙谐意味。之所以采用这样的展示手段,目的是呈现出必胜的信心,对命运黑暗势力的讥讽,黑暗总会过去,光明即将到来。在乐曲结尾时,其气势逐渐张扬起来,恢宏起来,这是战斗者在为胜利做准备,为庆典蓄势。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命运抗争的真实写照,当生活困境压来时,贝多芬用更坚韧的毅力予以应对。他虽然双耳失聪,但经典作品在源源不断地诞生。《C小调奏鸣曲》《第三交响曲》《第六交响曲》《费德里奥》《第九交响曲》等,每一部乐曲都代表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伟大胜利。从贝多芬的巨大成就中可以看出,同命运抗争需要用成就说话。在这一方面,贝多芬当然是我们仰视的英雄,所以他的乐章里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激励着人们向困难发出挑战,以赢得人生一场又一场战役的胜利。

四、接近尾声,预示胜利属于战斗

随着乐曲的自由延伸,音域慢慢增大,音响也在持续增强,音乐内驱力主导了乐曲走向,最终导入光辉灿烂的尾声。第四乐章是命运抗争获得胜利的场景描写,开始时用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为人们展示胜利即将到来的期待,所以乐曲主旋律是欢乐的,表达了人们胜利的喜悦心情。在欢乐的氛围中,乐曲时常出现一些波折,表示黑暗势力还在苟延残喘,对人们的完全胜利带来了一些阻碍,但最终还是归结到欢乐的主旋律上面,说明同命运抗争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任何阻力都不可能逆转历史发展的进程。

第四乐章主要体现出大合奏效果,其气势是豪迈的、雄伟的,给人以大气磅礴的感觉。在弦乐引领下,其节奏欢快有力,表达了人们的普遍心理:经过殊死搏斗,人们与命运的抗争即将获得圆满成功,这是值得庆祝的时刻,人们的欢快心理呈现复杂性,因为命运势力还在,我们还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做好继续抗争的准备。在第四乐章中,贝多芬要给人们带来一个完美的结局,目的是鼓舞人们增强必胜的信念,只有不断抗争,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命运交响曲》是一首不朽的音乐史诗,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贝多芬在年仅57岁的生命历程中,为我们做出了生命榜样。贝多芬的交响曲具有无穷力量,他的人格魅力同样具有震撼力,鼓励人们面对困境不妥协,为生命注入抗争内力,并在不断抗争中征服生命一个又一个的制高点。

《命运交响曲》是伟大的乐章,贝多芬的生命历程也是伟大的,无论再过多少年,人们都会对贝多芬、对他的作品,报以崇高的敬意,这正是音乐带给我们的情感共鸣。

早在1804年,贝多芬就准备构思《命运交响曲》,后来改变了计划,先完成了《第四交响曲》。此时的贝多芬正在与命运做殊死搏斗,这也正是《命运交响曲》战斗力量凝聚的过程。他曾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他毁灭我!”随着他思想的不断成熟,《命运交响曲》也最终诞生。这是一首向命运宣战的檄文,也是自我人生的真实写照。聆听这首世界名曲,我们依然可以清晰感知贝多芬的抗争力量,并从中获得生活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陈小宁.聆听命运交响曲 感悟贝多芬[J].科技信息,2010,(35).

[2]唐南.聆听品味酝酿鉴赏感悟思考——第五交响曲作品赏析与体味[J].音乐时空,2013,(6).

[3]李悦平.贝多芬对交响曲中奏鸣套曲的发展和創新[J].四川戏剧,2013,(1).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系本科生)

猜你喜欢

鉴赏贝多芬
贝多芬只有一个
“没良心”的贝多芬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贝多芬的故事(下)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
相见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