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调整视角下家族企业治理的路径研究
2017-06-19郑婧张九星
郑婧 张九星
摘 要:家族企业无论是在英美发达国家还是在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都占有较高的比重,在GDP贡献、解决就业、技术革新等方面对本国经济有重大影响,因而一条平稳健全的转型之路对家族企业本身以及相关经济体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家族企业的分析与总结,探讨一条较为适合当前中国家族企业转型走的路。
关键词:家族企业 转型 产权 人力 政府
家族企业在生命周期上有着“富不过三代”的延续规律。家族企业能持续发展下去的并不多,而相较于世界平均水平而言,中国家族企业的存续时间更为短暂,究其根源,大致有以下三點:
其一,企业产权高度集中。家族企业的产权绝大部分都牢牢地掌控在家族成员手中,高度集中的所有权直接导致了管理模式集权化、决策机制独裁化、用人机制家族化。此外,家族企业的人力资源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家族本身或者是关系较为密切的朋友,这跟家族自身想完全掌控企业所有权以及儒家文化的根深蒂固有很大的关系,但这种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使得新鲜的血液无法引入企业,有能力而无关系的人才也不能进入管理层,企业人力资源不足。以上两者间接导致了企业竞争力低下、创新发展能力不足、人力资源紧缺。
其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混合。家族企业的产生一般是由一个大家族中的人出资共建、共同经营,再逐步扩大规模,发展成大型企业。因而企业的管理者一般是由家族自身的成员担任,在企业规模较大后,许多家族成员不具备管理企业的能力,但职业经理人很难融入到一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企业中,因而家族企业很可能因为家族成员能力有所欠缺但同时又抵制职业经理人的插手而导致决策失误。
其三,受儒家文化影响,中国家族企业投资主体几乎全部来自本家族,最多延伸至周围的密友,极其地排斥外人的涉入,这使得当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来进行更高程度的发展,企业在进一步壮大规模上遇到瓶颈。
家族企业成员能力不足、专业人士无法有效的对家族企业进行管理以及资金不足三者共同驱使家族企业举步维艰,生命短暂。
中国家族企业究竟如何稳而有效的度过转型期,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研究并结合本土家族企业的特点,总结出了以下经验。
一、优化产权结构
产权结构不合理是家族企业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在企业规模较大,业务繁多,单一的管理层结构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管理要求时,应当适当的“放权”,根据成员各自的能力进行产权分割,产业分离。在融洽氛围中进行的所有权分离和下放,不仅使得家族成员各自都能集中精力主攻自己擅长的方面,使整个企业在各个方向齐头并进,而且能有效的缓解家族内部在利益方面的纠葛。此外,除了家族成员内部分割产权外,还要大胆的引进外来投资者以及对职业经理人和普通员工分发股份。产权结构多元化是现代产权结构的发展方向,家族企业引进外来投资者能够有效的缓解企业融资难的困境,还能与其他企业相联合形成规模优势,而对职业经理人和普通员工分发股份,则能为家族企业吸收人才,解决企业人力资源不足的困境。
二、广泛吸纳人才
人员冗杂、人才不足是中国家族企业的一个通病,这跟中国的宗法文化传统和家族为了维护自己对企业的完全控制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在中国,走后门随处可见,而在完全由一个家族掌握的企业中,这种裙带关系便发挥到极致,只要是稍微有一点关系的人,便能进入企业中,无关乎其本身的专业素养。其次,大部分的家族还是愿意把企业交给自己的后代,尽管现如今绝大多数的“二代”都接受了较高水平的教育,但是难免有些能力不足者,无法承担起整个企业的重任。此外,企业掌权人为了保证本家族对整个企业的掌控,在人事方面会更加倾向于选择身边的亲戚或是关系紧密的朋友,对即使是有能力的外部人员也会不自觉的加以排斥,职业经理人就是外人之一。这三者严重导致了家族企业人员冗杂、但真正的人才却极为匮乏的现象。要转型成功,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家族企业必须要改变用人机制,不能一味地任人唯亲,要大胆地引进外部人才,把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将管理权交给职业经理人,非管理层家族成员不随意的对企业的决策指手画脚。
三、改善外部环境
我国的家族企业在转型路上走得艰难除了自身的问题外,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外部环境恶劣所导致。比如黄光裕,他走上歧途与自身的贪念脱不了干系,但政府制度建设不完善、监管不力也是助因。为了帮助我国家族企业转型,政府必须要旅行好自身的职能。第一、我国政府应该努力健全民营企业的相关法律建设,加大监管力度,防止家族成员利用自身在企业中的职位和威望假公济私,损害其他相关方的利益。第二、除了要对家族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外,各级政府应当为家族企业提供较为畅通的融资渠道和宽松的融资环境,帮助他们度过转型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