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管理者自利行为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2017-06-19刘仕琦

财经界·学术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审计费用过度投资

刘仕琦

摘 要:近些年,国内外高管薪酬的急剧增长使得公司高管的薪酬自行安排,使管理者自利行为日益成为公司治理的焦点问题。本文主要从管理层自利行為的两个重要表现形式在职消费和过度投资两方面进行分析,随着在职消费和过度投资的增加,管理者自利行为逐渐加强,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的增加会增加审计收费。最后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机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管理层自利行为 审计费用 在职消费 过度投资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自1980年,Simunic审计收费的经典模型开始,对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研究领域。对审计费用的研究从企业和事务所两个角度展开,就企业角度而言,国内外的研究者研究发现对审计费用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经营情况,公司治理状况,内部控制质量等方面。管理者自利行为是属于公司治理的范畴,长期以来,人们就公司治理与审计费用的关系进行研究,涉及管理者层面是从管理层持股、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兼任上研究的,没有从管理者自利行为上研究其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因此,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将补充和完善公司治理影响审计费用的基本理论,从管理者自利行为来研究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有利于发展公司治理对审计费用影响机制理论。

本文主要从管理者在职消费和过度投资两方面,分析管理者自利行为对企业经营业绩,内部控制,财务风险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带来的后果。在国外对于管理者自利行为后果的研究中,Conyon and Murphy(2000)研究发现,管理者利益与企业规模呈正相关,公司规模越大管理者的非货币性收益会增加,因此在机会主义作用下,管理者的投资往往会超过预期规模,进而出现投资过度,投资于一些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使得公司的业绩严重下滑。Hart(2001)在研究中发现,在职消费会为管理者带来私人消费的收益,但也会给公司带来财务成本,这些财务成本高于在职消费带来的效益,即成本大于效益。最终的结果是,管理者的在职消费会降低公司的收益水平。Cai et.al.(2005)等人通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管理者花费在娱乐、差旅等活动上的费用与公司的业绩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管理者的在职消费程度越高,其管理费用越高,公司的业绩越低。Yang(2005)研究了管理者的过度投资行为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存在过度投资行为的公司其业绩显著下降。Gul et al.(2011)研究发现聘请高质量的外部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严格的监管,从而有效抑制过度的在职消费行为。

从管理者自利行为两个最主要变现形式在职消费和过度投资来分析管理者自利行为后果,研究主要有,蔡吉甫和谢盛纹(2007)选取沪深 2004-2006年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样本公司管理者的过度投资行为对业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过度投资程度越严重,公司的业绩越差。汤海溶(2007)利用管理费用比率来度量管理者的在职消费水平,研究管理者的在职消费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表明管理者的在职消费对公司的业绩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吕长江等(2007)的实证结果表示,资本结构、管理者利益侵占与公司业绩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管理者利益侵占行为最常见的表现是过度的“在职消费”,会对公司绩效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造成企业价值下降。姬美光(2008)研究发现,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会导致公司盈利能力、业绩的下降。刘学华(2008)采用管理费用与营业总收入的比值来衡量管理者的自利行为,研究发现管理者的自利行为会降低公司的盈利能力。罗进辉和万迪昉(2009)以 2005-2006 年我国 A 股上市公司的横截面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管理者的在职消费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结果显示,管理者的在职消费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一种负面的影响,即管理者的在职消费程度越高,公司的业绩越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冯根福和赵珏航(2012)从管理者薪酬、在职消费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了管理者在职消费与公司绩效存在明显负相关,管理者在职消费的增加就会导致企业绩效下降。詹雷和王瑶瑶(2013)认为管理者过度投资一方面降低长期的企业业绩,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未来的财务风险。罗艳艳(2013)认为管理者自利行为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并从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分析,管理者在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时自利行为也在其中发挥作用,从而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二、管理者自利行为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审计费用主要是由审计业务成本和审计风险成本构成的,对被审计单位的角度而言,公司的治理结构机制是否完善且能否有效运行,对审计成本的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治理作为基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约束、监督和激励机制,是解决委托代理的关键。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一方面对于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有一个很好的划分,另一方面规范了管理者行为,有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提高,维护股东和经营者权利,也有维护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在审计过程中,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体现在其可以减少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缩小审计范围和减少审计程序从而降低审计成本,从两方面减少审计费用。

管理者自利行为作为研究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定义为管理者为了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实施的在职消费、负面投资、隧道行为和“构建企业帝国”等行为,是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的失效引起管理者缺少约束的反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对管理者的行为构成有效的制约,减少因个人利益而进行的会计操纵,反之,如果在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由于委托代理关系不明,信息不对称,管理者权利不能得到有效制约,管理者急功近利,侵占公司资产来换取自身利益,那么其实施的自利行为必然成为影响公司治理的关键因素。所以从公司治理角度,建立起管理者自利行为与审计费用的理论联系,管理者自利行为会恶化公司治理机制使之成为空谈,从而增加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来,进而增加审计费用。本文将从管理者自利行为的两种表现行为在职消费和过度投资具体分析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就管理者在职消费的代理观而言,由于公司的股东与管理者双方追求的目标函数不同,管理者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会利用职权进行在职消费以获取超额收益,这就产生了公司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一种代理冲突。管理者在职消费给公司带来的财务成本很难低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这不仅损害了企业的股东利益和企业绩效,而且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对财务会计进行操纵的行为,增加了财务风险,降低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因此,在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时的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都相应的增加,从而增加审计收费。

就过度投资角度而言,管理者为了获得更多收益而盲目的过度投资,这严重降低了资金的配置效率,甚至影响到公司的现金流,增加了资本支出,侵蚀了企业的业绩,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管理者通过过度投资,扩大企业规模,可以增加其对企业的经营控制权,这更加使得公司治理成为纸上谈兵,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从企业的内部对经营者的行为形成一种有效的制约,会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风险,财务运营等方面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必然要增加审计程序和审计证据来对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由过度投资带来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增加使得注册会计师靠收取更多的风险溢价来弥补审计风险。

三、政策建议

第一、制定有效的管理用人機制,加强对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上市公司应该制定严格的管理者录用机制,对管理者的筛选和录用严格管理,从资历能力、业绩、作风等各个方面综合对人才进行考量,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对管理者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存档,以供用人单位参考。在薪酬待遇上,公司应该建立和完善合理薪酬待遇和晋升机制,使得管理者在公司能有合理的薪酬待遇以及公平的晋升机制,适当给于管理者股份激励,这样缓解了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委托代理矛盾,同化了公司的目标和管理者目标,使公司的效率与管理者自身利益紧密相关,从而减少管理者自利行为。

第二、限制管理者对资本的控制权,严格上市公司的资本投资管理。过度投资是管理者自利行为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因此,如何加强对上市公司投资管理尤为重要。首先应增加上市公司资本投资信息的透明度,使投资中所涉及的各方利益更加清晰,这样因管理者自利行为产生的过度投资就更容易被发现。其次,建立资本投资体系,加强对投资资金的监管。对所有的投资项目应该设置专门小组,运用专业人才对投资成本、收益、可行性进行核算分析,并且对投资资金进行专门的监管,防止管理者个人行为而产生的对外投资。

第三、完善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和我国的市场监管体系。从企业内部而言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在公司重大决策上,董事会应该充分积极的发挥其作用,以防止管理者因自利性所进行的决策和投资;监事会应该健全其职能,加强对公司管理者行为的监督;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落实和增强独立董事的责任感和监督力;重视股东大会的作用,切实保障全体股东的利益和意愿。此外,我国相关机关应该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法律法规没,建立切实有效可行的措施来约束管理者自利行为,并且提高法律的执行效率,使得管理者在高违法成本下降低自利行为。

参考文献:

[1]蔡吉甫、谢盛纹:《控制权性质、代理成本与公司治理机制效率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第5期:119-125

[2]冯根福、赵珏航:《管理者薪酬、在职消费与公司绩效——基于合作博弈的分析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12第6期:147-158

[3]刘学华:《我国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来自管理者自利与债权治理的初步证据》,《特区经济》2008年第10期:112-114

[4]罗进辉、万迪昉:《大股东持股对管理者过度在职消费行为的治理研究》,《证券市场导报》 2009第6期:64-70

[5]罗艳艳:《浅谈管理者自利行为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年

[6] 吕长江、金超、韩慧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管理者利益侵占与公司业绩》,《财经研究》2007第5期:50-61

[7] 汤海溶:《管理者自利条件下的公司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8] 詹雷、王瑶瑶:《管理层激励、过度投资与企业价值》,《南开管理评论》 2013年第3期:36-46

[9] Cai Hong bin, Fang Hanming and Xu Lixin. An Investigation of Corruption from Entertainment Expenditures of Chinese Firms.Working Paper, 2005.

[10] Conyon M J, Murphy K J. 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 CEO Pa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United Kingdom. The Economic Journal, 2000, 110(467):640–671.

[11] Gul F A, Cheng L T W, Leung T Y. Perks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stock prices in the Chinese market.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11, 17(5):1410-1429.

[12] Hart O. Financial Contracting.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1, 39(4):1079-1100.

[13] Yang W. Corporate Investment and Value Creation.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2005.

猜你喜欢

审计费用过度投资
审计费用的提高使存在盈余管理的公司获得标准审计意见了吗?
上市公司非投资效率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法律环境、债权治理与过度投资
审计独立性探究
政府补助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研究
关于审计准则中审计费用的思考
终极控制人与审计费用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高管薪酬、企业避税与过度投资的关系研究
上海市A股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债务融资与公司投资效率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