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老年高血压血压晨峰(MBPS)与无症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
2017-06-19施亚娟张风雷杨娟
施亚娟,张风雷,杨娟
(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江苏启东226200)
探析老年高血压血压晨峰(MBPS)与无症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
施亚娟,张风雷,杨娟
(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江苏启东22620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血压晨峰(MBPS)与无症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MBPS值状况将患者分为晨峰组(n=60;MBPS≥23.6 mmHg)和非晨峰组(n=60;MBPS<23.6 mmHg),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及血压监测,统计两组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状况。结果晨峰组患者ST段改变发生率11%与非晨峰组2%相比明显较高(P<0.05)。晨峰组患者T波改变、ST-T改变发生率与非晨峰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晨峰组患者房速、室速、频发室性早搏、频发房性早搏发生率分别为25%、7%、2%、26%和40%与非晨峰组的5%、1%、1%、3%和8%相比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房室阻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血压晨峰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发生状况存在直接联系,可指导临床疾病防治。
老年;高血压;血压晨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不良生活环境及不良生活习惯等相关因素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加速,老年高血压患病呈上升趋势。高血压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是导致高血管病,心脏病,肾脏病反生和死亡的最主要因素。患者血压长时间处于偏高状况时,将引起患者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容量增加,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直接影响着预后[1]。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是高血压患者一天中血压变化最大的状态。血压波动且存在血压变异,人体由睡眠状态转为清醒并开始活动,正常人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明显的昼夜节律。具有周期性的日间变异,血压从相对较低水平迅速上升至较高水平,即为“血压晨峰”。当前一些研究显示高血压MBPS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关联[2]。基于上述背景,此次研究中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MBPS与无症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高血压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排除:(1)继发性高血压及相关心功能不全患者;(2)存在原发性心脏疾病患者;(3)多器官功能衰竭;(4)急性感染性疾病;(5)合并糖尿病;(6)严重心脏瓣膜病;(7)甲状腺功能亢进;(8)恶性肿瘤;(9)重度贫血;(10)心房颤动等。2周内未进行抗血压及抗心律治疗;均排除严重内科疾病;所有患者均能自主表达意愿;均自愿配合研究。根据患者MBPS值状况将MBPS≥23.6 mmHg患者设为晨峰组(n=60),将MBPS<23.6 mmHg患者设为非晨峰组(n=60),晨峰组患者中男女比为36∶24,年龄60~83岁,平均(70.7± 8.4)岁;病程1~10年,平均(4.6±2.8)年。非晨峰组患者中男女比为30∶30,年龄61~83岁,平均(70.9±8.5)岁;病程1~11年,平均(4.8±2.9)年。与晨峰组对比,非晨峰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进行动态心电图及血压监测。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电压1 mV=10 mm。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监测。血压监测使用美国伟伦ABMP6100动态血压监护仪对患者进行监测,在22:00~6:00间,每小时进行一次监测,在6:00~22: 00间每半小时进行一次监测[3]。
1.3 疗效评价标准对比两组患者心肌缺血(ST段改变、T波改变及ST-T改变)及心律失常(房速、室速、房室阻滞、频发室性早搏、频发房性早搏)发生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状况对比晨峰组患者ST段改变发生率与非晨峰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²=6.988,P<0.05)。晨峰组患者T波改变、ST-T改变发生率与非晨峰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状况对比(n)
2.2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状况对比晨峰组患者房速、室速、频发室性早搏、频发房性早搏发生率与非晨峰组相比明显较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房室阻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状况对比(n)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机体长时间处于较高血压刺激时,将会导致患者出现血管炎症,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导致机体出现高负荷状况,且高血压患者血管阻力增加,易引起患者心脏负荷增加,引起心脏功能紊乱,导致心室肥厚、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诸多疾病发生。且当前多种研究结果证实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加强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是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基础[4]。
人体血压在一天中处于波动状态,血压变化较大,差异较大,且人体收缩压和舒张压呈现为节律性昼夜变化状态[5]。血压晨峰是指人体在睡眠状态下转变为清醒开始活动时,血压从相对较低水平迅速上升的一种现象[6]。此次研究中探讨血压晨峰与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发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晨峰组患者ST段改变发生率与非晨峰组相比明显较高;有血压晨峰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尽快控制较好,但与无血压晨峰的患者相比,卒中发生率明显增高。晨峰组患者房速、室速、频发室性早搏、频发房性早搏发生率与非晨峰组相比明显较高,说明血压晨峰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将会明显升高,血压峰值是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时,患者血管压力增加,导致心率增加,耗氧增加,导致供需不平衡,引起心肌缺血;患者血管超负荷,导致心室肥厚,进而引起心肌复极不同步,导致心律失常[7-8]。晨峰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不仅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增加了无症状器官损害和事件的风险。造成血压调控机制的损害和血流动力学的絮乱,直接伤害血管内皮,引发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血管进行性损害。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血压晨峰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发生状况存在直接联系,可指导临床心血管疾病防治。有效地控制血压晨峰现象,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和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心血管系统损害,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1]李萍,李俭春,周国宝,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关系[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2): 97-100.
[2]贾师捷,步霄,刘经槃,等.血压晨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关系[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 (19):3723-3725,3743.
[3]张利勇,石成,王曼虹,等.老年心律失常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同心肌缺血动态脉压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刊,2013,48(10): 44-45.
[4]郝春蕾,冯静波,任平,等.血压晨峰现象的发病机制及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374-4376.
[5]刘芳超,康金锁,黄辰,等.血压晨峰与血糖、血脂的关系初步探讨[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8):586-589.
[6]胡小亮,路方红,刘振东,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2,27 (2):95-98.
[7]夏家惠.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19-20.
[8]徐尚银.无症状心肌缺血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4,20(12):5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6.024
张风雷,E-mail:5452235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