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怠视阈下高职教职业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2017-06-19王丽娜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永川
【摘 要】通过对高职教师职业倦怠及相关专业发展的剖析,和职业倦怠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提出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评制度、开展教师培养和培训计划,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改善教师生存条件,促进教师身心发展,以及指导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来缓解和消除职业倦怠,从而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倦怠;专业发展;高职教师;现状;影响
职业倦怠”又称 “职业枯竭”, 它是一种由工作压力引起的个体身心俱怠的一种现象。它通常与身体肌肉的困乏、劳累、疲倦有所不同,是心理产生的一种厌倦与疲乏情绪。[1]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关注始于1979 年,国外的研究要比国内早得多。近几年来,全球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已经逐渐深入到了教育领域,甚至具体到了各类学校里的不同群体当中。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师面对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日益变化,再加上繁重的工作任务,重大的育人责任,以及较低的职业认可度,职业倦怠表现得特别显著。职业倦怠不仅影响着高职院校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自身专业发展,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乃至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都起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探究解决对策,不仅是我国当前蓬勃发展的高职业教育的现实所需,也是保障广大高职教师职业荣誉感,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迫切要求。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情况的表现形式
( 一) 情绪、心理方面
教师认为教学单调、乏味、无聊,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对工作完全丧失热情,情绪处于一种疲惫不堪和焦虑的状态,他们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逐渐下降,缺乏工作动力;面对工作敷衍应付。
(二)人际关系方面
高职教师不太愿意参加学校或系部组织的各种活动,对学校发生的事情甚少关心,麻木不仁,对所任教学校的发展前景规划从未关心过,感情淡薄。在实施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态度冷淡,漠不关心,没有耐心和爱心; 对学校的管理消极应对,牢骚满腹; 与同事關系紧张,不和谐。
( 三) 工作态度及自我评价方面
在工作中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理想,教师认为学校提供进修和再教育的机会甚少,薪酬待遇不合理及学校不能做到客观、公正评价教师的工作。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很多,主要影响分为以下为四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
“以死制丝,蜡炬灰泪”,这是教师光辉的形象写照。但这种“圣人”的光辉并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社会竞争激烈,贫富差距加大,人们的生存压力随之升高,心理负担加重。大多数人对教育的功能有偏差,更确切的说,教育越来越功利化。一个人一生从事一种职业已成为历史,创新、个性、终身学习是每个人所必须的。学校应淡化功利,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自我担当,并非在所谓的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口号下,给教师赋予不恰当的社会期望,促使教师的倦怠增加。
(二)学生因素
高校不断扩招,高职院校相对本科院校来讲,学生的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为了学校能够继续生存和提高办学效益,招生的门槛不断降低,甚至无视生源的质量。学生差异性大,学习积极性差,学生的不良行为、厌学情绪及对教师的不良态度,使得教师对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教师感到压力大、负担重,造成教师的个人成就感低、工作动力严重不足。
(三)组织因素
1.工作评价。
自从2009年事业单位绩效改革以来,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能对教师的成长及工作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但在实际过程中,考核指标量化程度严重,缺乏对教师工作状况的实际调查,忽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创造性,由此导致考核的片面性和不科学性,从而影响部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薪酬制度。
教师的工资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构成,其中绩效工资是根据教师对教学、科研等所做共享组成。从考核的结果看,教师感到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得不到公正的评价,薪酬的差距不能充分反映相应岗位的责任与义务。劳动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使得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
3.管理制度。
教师很少能参与学校决策,落后的管理方式,让教师感到压抑,在工作中很难表现出巨大的热情与努力。事实上,教师参与决策比决策本身更为实际。
三、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 一) 知识结构存在缺陷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是高校毕业的本科生和硕士,他们受教育水平高,知识结构相对较新,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但由于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企业实战经验和社会历练,知识体系较为单一,知识结构不够完善,专业水平不高,特别在解决实践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较薄弱,导致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实践应用,甚至有的教师所学的专业与所教的课程不对口,上课、备课照本宣科,教学效果欠佳。
( 二)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
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对高职教育的理念和指导思想认识不清,对高职教育未来的预测也缺乏前瞻性,加上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工作压力,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缺乏明确的目标,自我发展意识比较薄弱,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会把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原封不动照搬到职业教学中来,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活动为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本末倒置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与收获存在较大的差距。
( 三) 科研、课改能力有待提升
高职教师虽说拥有研究生学历,有一定的科研基础。但科研、教改意识较模糊,缺乏科研、教改经历,认为高职教师只要上好课,教会学生实践技能即可,专业知识还不够丰厚,进行科研、教改底蕴不足,从而对科研、教改存在畏难情绪。同时又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理,为了评职称、申报教学成果、职务晋升等才突击科研,甚至出现在极短时间花钱发表论文等不良现象。即使撰写科研论文也大多停留在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上,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不多,研究层次和水平都不是很高。
( 四) 课程设计开发能力不足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教师必须具备课程设计开发能力,但大多数高职教师由于对课程设计开发内涵缺乏正确理解,忽视了自己作为课程开发设计的主体角色,很少参与课程的设计开发和评价实施,在他们头脑中只有教学而没有课程的概念,加上参与开发课程要占用大量时间,增加原有的工作量,而且他们从来没有参与课程开发设计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既无经验可供参考,更没有技术应用和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技能。因此,参与课程开发显得无所适从,能力欠缺。
( 五) 接受技能培训机会较少
虽然高职院校会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及学校对培训经费的限制因而缺少参加在职培训的积极性。再加上我国继续教育体系刚刚建立起来,培训基础薄弱,培训规模较小,培训内容陈旧,培训形式单一,远远不能适应对高职教师素质和技能提高的要求,这样也影响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四、职业倦怠对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 一) 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高职青年教师一旦产生职业倦怠就会引发职业意识淡漠,在思想上表现为对教学工作缺乏兴趣和热情,不会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对学生冷漠、疏远、缺乏耐心; 在行动上表现为不认真钻研教材和准备教案,更不会认真组织课堂教学,上课照本宣科,敷衍了事,实训中不精心指导学生,疏于管理,课后作业的布置与要求不高,教学方法守旧,课堂管理懒,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 二) 影响教师职业生涯发展
产生了职业倦怠的高职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低下,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和意义,对选择教师职业产生怀疑,从而导致无心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具体表现为: 有些青年教师对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缺乏兴趣,拒绝参加任何教师技能比赛活动,也不进行任何科研开发活动,更不愿抽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从而影响自身“双师型”素质的培养,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停滞不前; 有的青年教师甚至选择调岗或离职,造成高职师资队伍流失,教师队伍不稳定。
( 三) 损害学生身心健康
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但产生了职业倦怠的高职青年教师在急躁、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对教学工作敷衍应付,得过且过,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严重消蚀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有的甚至还对学生使用粗暴的体罚或冷嘲热讽,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心理; 对学生和班级的管理也放任自流,不组织任何班级活动,从而造成师生情感淡漠,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 四) 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人际关系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能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直接关系到工作的成败和身心的健康。对于已经产生职业倦怠的高职青年教师,在人际关系上会变得疏离退缩,表现为刻意回避领导、疏远同事和逃避学生,不愿与人接触交流;工作中不愿与同事团结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不愿参加学校组织的任何教学活动,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
五、缓解和消除职业倦怠,促进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 一) 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考評制度
高职院校管理层应树立“考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充分认识不同职称、教龄、经历和不同专业间教师的差异,以人为本,关爱青年教师,改变以往对教师职业能力只注重对教师教学工作量、科研数量、教学质量为主要依据的僵化考评体系,而应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教师考评制度,不光考核测评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数量,也把教师参与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课程改革、职业能力培训及指导学生实习实训也作为考评的重要内容,通过多方面的考评,促进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
( 二) 开展教师培养培训计划,提高教师实践操作技能
高职院校应积极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开展教师培养培训计划,一方面积极鼓励青年教师通过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使教师知识结构得到及时更新,使他们由单一学科教师向人文、科学、技术融合的复合型、技能型、多能型教师转变,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通过对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到企业顶岗锻炼实习,强化他们对职业教育特征和规律的认识,帮助他们了解企业和社会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从而达到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目的。
( 三) 改善教师生存条件,促进教师身心发展
教师身心健康是教育整体素质和教育质量提高的基础和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应对青年教师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怀,努力改善教学条件,尽力解决青年教师超负荷工作问题和改善教师的薪酬、福利待遇,减少教师的后顾之忧,确保教师身心健康,从而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此外,学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满足教师的需要,如情绪,发展,成就等。提高教师的成就感和职业满意度。
( 四) 协助指导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促进教师内省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对学校教师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管理,完成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双重目标,对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唐芳贵,蒋莉,肖志城. 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述评[J]. 教育与职业, 2005(5):65-67.
[2] 赵玉芳,毕重增.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里发展与教育,2003(1):80-83.
[3] 王长文,宋春梅,王舒然.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J]. 中国成人教育, 2014(3):59-61.
[4] 姜凤云,贾月明. 浅议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成因及解决对策[J]. 中国成人教育, 2014(4):37-39.
[5] 刘贤敏,曹艳杰,周炎根.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元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9):1337-1339.
基金项目: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K201603)
作者简介:
王丽娜 ,讲师 ,研究方向:数学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