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改进

2017-06-19段练

大经贸 2017年5期
关键词:改进问题

段练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分析,找到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通过对国际先进的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的认识和比较,试图找到如何对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 企业业绩评价 问题 改进

一、我国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未考虑权益资本成本

按照现代财务理论,企业的资本成本包括债务成本,留存收益成本和普通股成本。而现行的财务会计指标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而对于应该补偿的权益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派处理,这使得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中的利润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权益资本成本和实际利润,这里的实际利润便是现代财务理论中的经济利润,对于企业的经营者而言,权益资本的使用是不需要成本的,这是一项可以无偿使用的资本,我国股票市场上实际存在的圈钱现象,从根本上来说便是因为漠视权益资本成本的存在而造成的,由此可能带来的后果便是企业的经营者不能充分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以至于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益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侵害了企业所有者的权益。

(二)不能完全适合对企业经营者的评价

现行业绩评价体系实施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监督管理,规范企业经营绩效评价行为,完善企业效绩评价方法,确保企业效绩评价结果的科学、客观和公正,所以更侧重监管和反映,它被用来满足企业所有利益关系人的评价,但对于不同的利益关系人,企业业绩评价应有所不同,有不同的侧重点。在知识经济新形势下,股东更关心高层经营者能否给企业带来长远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再者,仅仅财务指标化的企业业绩己经不能全面反映经营者业绩,现行体系在进行评价时,只注重对短期经营成果或企业内部某一方面经营状况的考核,把经营管理者战略业绩以及高层管理给企业带来无形价值等方面都忽视了。

(三)不能充分关注企业的长远目标,对企业发展潜力不够重视。

从现有业绩评价体系出发,企业经营者主要的关注对象是企业短期的盈利能力和年度的盈利数字。正因这种现象的存在,所以管理者会利用掌握的经营权做出短期内利润增长而使长期利润受损的决策,这种决策就是短期行为。评价体系中利润成分越高,企业的短期行为就可能越发膨胀,因为会计利润只能反映过去的事实而无法充分显示企业的未来潜力。即使有最好的会计准则与公正的审计,以及会计师客观的核算也不能解决企业为了眼前的利润忽视甚至损害企业长远利益这一问题。

(四)未考虑作为评价基础的会计数据的真实性

企业面临业绩要求的压力往往采用调整会计政策、债务重整、资产重组、获得政府税收优惠和利润补贴等手段,粉饰会计报表,而现行业绩评价体系计算盈利能力指标时,并未考虑上述非经营性损益项目的影响。

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就是采用这种理论制定了一套包括八个方面的综合绩效分析体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对于我国现行业绩评价体系改进的设想

借鉴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绩效评价非财务指标,其内容包含:(1)顾客满意度;(2)产品和服务的质量;(3)战略目标,如完成一项并购或项目的关键部分,公司重组和管理层交接;(4)公司潜在发展能力,如员工满意度和保持力.员工培训.团队精神,管理有效性或公共责任;(5)创新能力,如研发投资及其结果、新产品开发能力;(6)技术目标;(7)市场份额。从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以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的适应外部评价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公司绩效评估指标的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绩效衡量指标必须定义明确且可予衡量。

(二)指标体系应同时兼顾公司经营过程和结果。

(三)绩效评估指标应与企业竞争策略相结合。

(四)指标体系应做到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尤应注重设计反映长期效益指标。

(五)当企业之竞争策略、经营环境改变,指标体系也应随之改变,即应随时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

(六)指标体系应包括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变化及人员周转的指标。

其次,在具体的体系改进和完善时应注意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三个部分:共性指标、个性指标、否决指标。新体系的形成除了具有科学性和适用性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业绩评价体系是财务层面的评价指标与四个层面(社会贡献层面、客户层面、技术创新层面、生态环保层面)的评价指标有机结合,有效地克服单一财务指标所导致的企业行为短期化、业绩静态化、评价片面化。

(二)新业绩评价体系清楚地提示了各个层面之间的因果链关系。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财务业绩,使投资者满意,就必须先使客户满意,客户是企业利润的“提供者”。要客户满意,就必须提供优质的产品,这又有赖于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创造利润的同时应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对社会的贡献。

(三)新业绩评价体系设置了“个性指标”供不同性质的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进行选择,体现了指标体系的广泛适用性。不同企业面临着不同的竞争环境,需要不同的战略,进而设定不同的目标。每个企业运用该指标体系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指标。

(四)新业绩评价体系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定量评价为主,通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量化计算出基本评价结果,再利用不能量化的指标进行定性分析,以弥补定量分析的不足和缺陷,使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结果更加接近其真实水平。

综上所述,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理论和实务界的共同努力,有效地克服传统业绩评价体系的缺陷,建立起一个更加完善和科学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孟凡利,《企业绩效评价理论与实务》,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2] 王海燕,姚小远.绩效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3.24.

[3] 张涛.基于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2(6).

[4] 张娇.对我国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3(8).

[5](美)羅伯特·S·卡普兰、戴维·P·诺顿.战略性绩效管理平衡分卡的应用[J].中国企业家,2010年第4期.

[6]刘守伟.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特点与局限性[J].中国内部审计.2013(3).

猜你喜欢

改进问题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