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技术

2017-06-19张太俊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5期
关键词:沉渣清孔孔壁

张太俊

安阳市殷都区农林水牧局

【摘 要】钻孔灌注桩施工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本文分析了其产生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从而总结灌注桩施工中质量控制的关键点,提高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尽量避免发生事故及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运用科学、合理的混凝土灌注工艺,以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灌注桩;质量控制技术

钻孔灌注桩虽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摸索,已经逐渐形成一套较为成熟、完善的操作程序,并广泛应用于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但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建筑物的施工质量起着关键作用。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不可预见因素较多,往往因为施工工艺不当,如地质因素、钻孔工艺、泥浆护壁、钢筋笼的上浮、混凝土的配制、灌注等,造成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烂桩头、堵管、漏水、、缩颈、钢筋笼上浮、灌注桩偏移、夹泥层与断桩、桩底沉渣量过大等工程质量问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严格控制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尽量避免发生事故及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运用科学、合理的混凝土灌注工艺,以确保工程质量。

一、烂桩头

由于清孔不彻底,桩顶浮浆过浓过厚,影响水下混凝土灌注时测量桩顶位置的精度。导管起拔速度过快,尤其是桩头直径过大时,如未经插捣,直接起拔导管,桩头容易出现混凝土中间高、四周低的“烂桩头”。浇筑速度过快,导致孔壁局部坍塌,影响测量结果。为避免此类事故发生,必须做好清孔工作,确保清孔后孔口没有泥块返出;在空孔较长的桩内测量混凝土上升面时,应控制好测量重锤的质量。通常认为使用5~40mm碎石混凝土时,重锤的质量可以控制在1.5kg左右;使用5~25mm碎石混凝土时,重锤的质量可以控制在1kg左右。在设计桩顶与地面距离小于4m时,通常认为使用竹竿通过手感测量混凝土面更直观,精度更高。

二、导管堵塞

混凝土灌注时间过长,上部混凝土已接近初凝,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硬壳,并且随着时间增长,裹在泥浆中的残渣不断沉淀,从而加重了积聚在混凝土表面的沉淀物,使新灌注混凝土无法由导管下口顺利翻出,造成堵管。因此要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浇注速度,使混凝土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这样才能避免导管堵塞;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应匀速向导管料斗内下料,如忽然向导管内灌注大量的混凝土,会迫使导管内空气不能够及时排出,这样可能导致堵塞管道。导管内空气若经灌注混凝土的冲击力从导管底部排出,则可能带动导管拔出混凝土面。混凝土的拌和质量是堵塞导管的主要原因,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或离析使碎石聚集在一起,造成混凝土流动性较差,导致堵塞管道。针对混凝土和易性差引起的堵管,采取的防治措施为:⑴在计算配合比时,合理使用水泥标号,确定最优水灰比;⑵合理选用混凝土坍落度,一般选用18cm~22cm。必要时可加入减水剂,以提高拌合物的流动性。同时,严格控制搅拌时间,控制在90s以上;⑶运输距离尽量缩短,施工现场尽量使搅拌机出料直接进入斗中。因此,一定要把好原材料质量关,严格按照配合比要求拌制混凝土,保证生产出符合要求的混凝土。

三、导管漏水

导管使用前须做密封试验,灌注混凝土前检查导管是否漏水、弯曲等缺陷,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发现漏水应加快灌注速度,并尽快加大混凝土埋深,使管内混凝土迅速超出漏水处。

四、缩径

缩径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清孔不彻底,泥浆中含泥块较多,再加上终灌拔管过快,引起桩顶周边夹泥,导致保护层厚度不足。孔中水头下降,对孔壁的静水压力减小,导致局部孔壁土层失稳坍落,造成混凝土桩身夹泥或缩颈。孔壁坍落部分留下的窟窿,成桩后形成护颈。预防缩颈的关键是控制泥浆比重,确保泥浆能保持孔壁平衡。使用直径合适的钻头成孔,根据地层变化配以不同的泥浆。成孔施工时应重视清孔,在清孔时要做到清渣而不清泥,预防清孔后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局部坍塌,导致缩颈。

五、钢筋笼上浮

由于混凝土表面接近钢筋笼底口,导管底口在钢筋笼底口以下3m至以上1m时,混凝土由漏斗顺导管向下灌注时速度过快,使混凝土下落冲出导管底口向上反冲,产生一种顶托力,其顶托力大于钢筋笼的重力时所至。为防止钢筋笼上浮,钢筋骨架上端在孔口处与护筒相接固定。当灌注混凝土表面接近钢筋笼底约1m时.应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尽量减小埋深,减小对导管的冲力。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当发现钢筋笼开始上浮时.应立即停止浇注,并起拔拆除部分导管后,可适当上下活动导管,钢筋笼在导管的抽吸作用下,会自然回落一点,坚持多上下活动几次导管,直到上浮的钢筋笼全部回落为止。

六、灌注桩偏斜

灌注桩出现较大垂直偏差或弯曲的主要原因包括:钻机安装就位稳定性差,作业时钻机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所致;地面软弱或软硬不均匀;桩架不稳,钻杆导架不垂直,钻机磨损。部件松动,护筒埋设偏斜,钻杆弯曲.主动钻杆倾斜,遇旧基础或大弧石等地下障碍物,土层软硬不均或基岩倾斜。为防止灌注桩偏斜,应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宜均匀着地;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20cm。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采用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进入不均匀地层、斜状岩层或碰到孤石时,钻速要用慢档。另外安装导正装置也是防止孔斜的简单有效的方法。钻孔偏斜时。可提起钻头.上下反复扫钻几次,以便削去硬土,如纠正无效,应于孔中局部回填粘土至偏孔处0.5m以上,重新钻进。

七、夹泥层与断桩

由于灌注前清孔不彻底,灌注时间过长,先灌注混凝土已接近初凝,流动性降低,且在混凝土表面有泥渣沉淀,而后续灌的混凝土冲破顶层而上升,会在两混凝土中夹泥浆渣土,形成夹泥层;甚至全桩夹有泥浆渣土,形成断桩。因此,在灌注混凝土前要认真清孔,及时灌注混凝土.防止孔壁坍塌;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浇注速度,使混凝土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避免灌注混凝土有初凝现象及泥渣产生沉淀;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及时测定混凝土面上升高度,使混凝土面处于垂直顶升状,不使浮浆、泥浆卷入混凝土。并根据混凝土供给情况来确定拆卸导管的时间、长度,以免发生桩身夹泥、夹渣及断桩事故。如果不能及时供给混凝土,且混凝土运输距离较远,考虑交通堵塞等因素时,除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外,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宜太小,以5~6m为宜,每隔15min左右,将导管上下活动数次,幅度以2.0m左右为宜,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以免卡管。当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断超过3.5h,应判为断桩。

八、桩底沉渣量过大

清孔不干凈或未进行二次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泥浆注入量不足而难于将沉渣浮起;钢筋笼吊放过程中,末对准孔位而碰撞孔壁使泥土坍落桩底;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等原因,致使桩底沉渣量过大。

因此,终孔后,钻头提离孔底1~20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min;钢筋笼垂直缓放人孔,避免碰撞孔壁;在下完钢筋笼后,再检查沉渣量,如沉渣嚣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清孔完毕迅速灌注混凝土;导管底端距孔底控制在30~50cm,初灌混凝土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使导管一次埋人混凝土面以下2.0m以上,以利用混凝土的巨大冲击力溅除孔底沉渣,达到清除孔底沉渣的目的。

综上所述,钻孔灌注桩作为水工建筑物的桩基有许多优点。但由于它的隐蔽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桩基质量有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成孔质量和桩身质量。为了确保上部结构的安全和稳定,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必须做到每个工序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混凝土灌注要统一指挥、紧张有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猜你喜欢

沉渣清孔孔壁
基于矿用钻孔成像仪的孔壁模拟实验装置研制
砂土地区钻孔桩孔壁稳定性与评价方法研究
溶(土)洞地区冲孔桩孔壁声波探测施工技术研究
浅谈旋挖机成孔水下混凝土灌注桩中二次清孔的重要性
钻孔灌注桩泥浆上返流速对清孔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建筑旋挖桩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探讨
关于灌注桩沉渣厚问题的探讨
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对单桩承载性状的影响分析*
AVE-763C型尿液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中管型的准确性
水平定向钻穿越施工中钻井液渗透对孔壁塑性半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