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走好群众路线

2017-06-19刘伟

人民论坛 2017年37期
关键词:现代价值马克思主义

刘伟

【摘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以唯物主义为基本立场,阐释了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以及无产阶级执政党如何密切群众的方法。新时期,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理念,要集中群众的经验与智慧。挖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涵价值、理论价值、现实价值和永恒价值,有助于开拓群众工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群众观 现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现代化建设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内涵与价值,对于新时期开拓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境界、创造新空间,具有重要的現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涵盖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涵盖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等各方面内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内涵和价值,有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创造社会财富,主导社会变革。人民群众通过参与社会生产实践,积累社会财富和智慧,决定着社会变革与发展。人民群众既能够创造物质财富,也能够创造精神财富。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物质资料得到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活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人民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创造出更多的精神娱乐产品。

其次,人民群众推动着历史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源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马克思还指出,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要以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为前提,换句话说,创造历史并不等于随心所欲。

再次,人民群众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享有者。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既要明确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制定方针政策时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同时在推进改革开放时也不能忘记人民群众,而是要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马克主义群众观为正确处理党与群众关系问题,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提供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以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为前提,阐释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随着历史的发展,内涵不断丰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首先,为正确处理党与群众关系问题提供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探索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唯心史观的群众观具有本质区别。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密切党群关系,一是要密切党群间的政治信任关系。政治关系是政党与群众关系的根基,党与人民群众的政治关系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理论基础,正确认识和对待群众作为历史实践主体的地位,认识到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不可行的,因而要树立好尊重群众、信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指导观念。既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共同需要,也要尊重群众的个体需要,尤其是不同忽视弱势群体的需要,通过政策、行动等进行帮扶和救助。此外,还应广泛吸收群众意见,尊重群众的意志和愿望。惟其如此,才能巩固党群之间的政治信任关系。二是要正确利用手中的权力。共产党需认识到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因而也要为人民服务,这也是党的根本宗旨。

其次,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执政能力,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人民群众的评价为标尺。党与人民群众具有共同的利益需求,党的利益也应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要植根于人民群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强调执政党要始终心系群众,团结群众,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与成果。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群众路线的实施提供了现实指导

首先,以群众公认为评判标准。人民群众满不满意是党的宗旨、理想信念和党的先进性的评判标准,一个执政党要得到群众的公认才是合格的政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将群众实践、群众公认作为评判政党的尺度,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现实价值体现,是在实践层面的具体运用。人民群众是党的政策的实践者和参与者,因而人民群众做为评价主体是最具有发言权的。在党员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上,人民群众同样具有发言权;在党员队伍的建设上,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反馈是推动党员不断完善党性修养的重要力量。

其次,以群众路线为根本工作路线。当今时代发生了显著变化,人们的思维观念、生活方式与以往有很大不同,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走群众路线也应与时俱进,开拓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群众路线的实施提供了现实指导,在行政工作方面,为方便群众参与,行政决策要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原则,做好制度和机制的设计工作;在具体操作中,要深刻分析人民群众的需求,尊重民意,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同时将各项决策运用到群众中去。这一是对于决策起了修正作用,二是发挥决策服务群众的作用,让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总体而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现实价值的发挥,从党员干部层面来说要牢固树立群众意识,将为民思想与工作价值观紧密结合,并能够将这一价值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党员干部要学会运用网络为人民服务

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发展起来的,是我党取得一系列胜利的法宝之一。新形势下,群众路线仍然是我们党工作的重点内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现代价值的实现要与我国当前建设的实际相结合,要与现代社会的环境相结合,借助互联网开展群众路线工作为我党了解群众,了解现实拓宽了阵地和空间。因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党员干部要学会运用网络为人民服务。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现代价值体现在其内涵价值、理论价值、现实价值和永恒价值多个层面,其现代价值的实现,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思想精髓的指导下,开拓创新。长期以来,在党群关系建设中,如何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搭建一个平等沟通的桥梁,是困扰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实践的关键问题。新时期,我们有必要借助现代化手段促进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永恒价值的现代转化。

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建立党群之间的双向互动模式。如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为党群之间平等交流拓展空间,而且随着政务公开等政策的实施,网络成为群众监督的主要渠道之一。群众也可以借助网络渠道反映问题,发挥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从当前我党的群众工作中可以看出,网络群众观是对群众路线方法的丰富和创新,增强了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互动沟通。

利用网络的及时性,了解民意,化解民困。当今社会,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掌握联系群众、为群众服务的方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了解群众的需求,收集群众的意见,切实为解决群众困难而努力。通过网络渠道,深入了解群众,进而对民意进行疏导,真情实意地解决问题。惟其如此,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综上可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包含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等内涵价值,从理论上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树立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在实践上对密切党群关系进行了现实指导。从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具有永恒价值的。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现代价值和作用的发挥应从方法和渠道上进行创新,一是为党员了解群众创造机会,二是为群众监督党员提供空间。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

【参考文献】

①赵晓艳:《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哲学认识与当代价值研究》,《学理论》,2015年第30期。

②骆进:《浅谈群众路线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及价值论基础》,《南方论刊》,2015年第8期。

③戴阳、高淑桃:《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党的群众工作的当代价值》,《改革与开放》,2015年第2期。

责编/温祖俊 美编/王梦雅

猜你喜欢

现代价值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论蔡元培的科学教育思想及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的当代价值
儒家廉政思想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启示
全球化背景下中原华商文化的现代价值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