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考地理综合题信息获取的策略
2017-06-19毕研华
毕研华
摘 要:近年来,高考试题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考察越来越突出,在综合题中尤为突出,而综合题分值高,学生失分较多。因此综合题成为决定高考地理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准确并快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做好综合题的前提。本文对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考;地理综合题;信息获取;策略
近年来高考试题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考察越来越突出,通过设置新情景来体现“人地观念”“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四大核心素养,并同时考察考生的四大基本能力,这在综合题中尤为突出。而综合题分值高,学生失分较多,因此综合题成为决定高考地理成败的关键。怎样做好综合题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综合题必选题的特点。第一,主要围绕某一个主题与区域展开。选取的区域为“一中一外”,在此区域的基础上,围绕某个问题展开。先考察区域的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后考察与此有关的人类活动以及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再落脚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对考生的“区域认知”“人地观念”等地理核心素养考察越来越突出。第二,基于现实“生活、生产、生态”选材,立足(小尺度)区域,图文结合探究问题。题目由易到难,重点考查考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面对新情景新材料,准确并快速解读和获取地理信息是做好综合题的前提。下面以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为例,谈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策略。
一、通观全局,了解综合题的设问,弄清综合题的类型
综合题分为两种类型:串联式和并联式。串联式是指选择较小的切口,基于具有内在联系的地理事象,以“事物特征—问题原因—问题影响—发展对策”为逻辑链引导思维向纵深推进,推断和成因分析中隐含着对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考查。并联式是指切口大、重广度,基本遵循“解读信息—调用原理—套用模板—列点作答”的思维路径,考查从自然地理要素到人文地理要素,注重地理事物之间的横向联系。
二、解读设问句
1.解读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体现考察的能力层次,很多考生不看行为动词就答题,往往做些无用功,导致文综试题做不完。行为动词不同,含义就不同,因此审清了行为动词,就找到了答题的方向。常见的行为动词见下表 。
2.审设问中的限定词及主题词
如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6题(1)中限定词为“相比”,所以在組织答案时必须使用能够体现比较或变化的词汇,类似词有“差异”“转变”“扩大”“缩小”等。此设问中主题词为“有利”“气候”。气候对农业的影响——通过热量、光照、降水、昼夜温差等影响农业生产。主题词体现了出题人的意图,审准主题词就明确了答题的方向。
三、解读文字信息,抓关键词
高考地理试题的文字材料一般精炼明了,因此快速、准确、全面地从材料中找到关键词,是答题的关键。例如,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 36题(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与此有关的文字信息为“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水藻为食”“美国大盐湖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关键词为“高盐水域”“水藻”“内陆盐湖”。因此,抓住了关键词就抓住了答题的要点。
四、解读图表信息
地理学科最大的特点是表达形式多样化。如运用图像、表格、文字、古诗文等呈现地理信息,表达地理原理。如何来解读各种地理图表呢?一般来说可按照以下步骤:解读图表名称—解读图例、方向、比例尺—分析图中信息。如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Ⅰ 36题(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解读步骤分为三步。
一是读图名: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图。
二是读图例:南宁为省级行政中心,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横县为县级行政中心;横县境内有河流,灌溉方便。
三是读图:横县和北回归线的相对位置;横县距离南宁较近,靠近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