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以高中数学课本题为源命制试题
2017-06-19林忠顺
林忠顺
摘 要:以课本题为源命制“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试题,已成为全国及各地高考命题的一项准则,每份高考试卷均有几道题是按此准则命制的,在平时的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考试等命题中坚持以课本题为源头命制测试题,有利于引导学生立足教材,强化“三基”的落实。
高考命题的基本准则是以课本为主,其内容都立足于课本,对学生而言,这些问题看上去很熟悉,但与教材问题又有区别,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是类似的,迁移了教材中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对教师而言,编制题目的过程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由封闭到开放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教师命题能力的过程。
下面就以一道高中数学课本题为源衍变不同试题的命制过程,供大家参考。
人教A版高中课标实验教材数学选修2-2第32页习题B组第1题(4):
利用函数单调性证明不等式,并通过图像直观验证:lnx
源于教材,寻求变化,这个变,可以是由函数、自变量、系数的变化,系数可以由数字变为字母,也可以由特殊变为一般;所给条件可以强化变,也可以弱化变等。
1.改变函数变量的范围
变式1:证明不等式:ln(x+1)< x+1≤ex,x>-1。
说明:由上图可知y=ln(x+1)和y=x+1可由y=lnx和y=x的图像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所以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
2.系数由常数变为字母,由连续型函数变为离散型函数
变式2:已知函数f(x)=alnx-ax,(a∈R)。
①求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②若a=-1,求证:f(x)≥f(-1)且—·—·—·…·—<—。
说明:变式2将系数由常数改为字母,可以考查学生的分类讨论思想;第②题是用连续函数解决离散函数的问题。
3.由比较函数值的大小变为比较自变量的大小
变式3:已知函数f(x)=x-ex+2
①求f(x)的单调区间。②设x1,x1是f(x)的两个零点,证明:x1+x2>0。
变式4:已知函數f(x)=(x-2k)ekx+a(x-k)2(其中k为正常)有两个零点。
①求a的取值范围。②设x1,x2是f(x)的两个零点,证明:x1+x2<2k,且x1·x2 说明:变式3和变式4将母题中证明函数值大小关系改编为证明自变量大小关系,该问题其实是函数极值点偏移(函数非对称型)问题,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理数第21题就涉及该问题的考查。变式3 是具体函数的求解,相对较简单,变式4含参谈论,有一定的难度,可作为阶段综性的测评题。 以高中数学课本题为基本素材,对试题进行命制探究、变式拓展,实际上就是对教材中题目的“二次开发”,为教师的授课提供有益的、切合高中学生学情的案例,其目的就是让考试题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认真研究教材,活化教材中的习题和例题,进一步开发测评试题,拓展其教育功能,是高中教学和复习的有效途径之一。高考备考中,我们需要建立在对高考试题和教材纵深研究的基础上,善于用联系的观点探究课本题和高考试题的变式,善于在课本题中寻找高考试题的原型,探究高考试题与课本题的结合点,再将这些问题做恰当的分解或整合、延伸或拓展。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题目的变化中发现不变的本质,避免让学生机械重复地训练,尽量让学生体会经历从苦思不得其解到得来全不费功夫的酣畅淋漓,使高中课堂教学丰富、鲜活、高效,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王淼生.数学百题精彩千解[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数学(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