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中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
2017-06-19宋军
宋军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当然,也是小学数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文章从培养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创新精神、毅力和恒心、责任感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综合素质的培养途径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低年级的学生对学习目标和方法以及学习的时间没有明确的认识,大部分孩子只有对一些情境和事物具有好奇心和新鲜感,才有学习的欲望。所以,我们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合理运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愉悦、自主地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养这一目的。
一、 具体形象,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带有具体和形象的特点,往往对现象比较敏感。如何让孩子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那我们就要从抽象回到具体。 在数学的课堂上,要尽量使用直观、具体的事物或生动的故事等,综合采用多种方式,以确保孩子们在数学课堂上能被吸引,能充分感知、具体认识,让他们觉得数学是具体的,是简单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与我们生活紧密联系的。在教学实践中,直观形象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很好地填补孩子们抽象理解的空白,使学生的思维能从具体过渡到抽象。
二、巧妙设疑,拓展思维
现在的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才去研究思考。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设置有合适难度的疑问,以启发学生去思考研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掘教材,深入研究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让更多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让学生学会在思考中提出疑问,在思考中解决疑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三、构建平台,自主创造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数学的学习最终要求的不是一个结果,不是一个答案,而是在学习过程中一次自主的探究,小组合作中的收获,自我解析的一个过程。我们教师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和谐的、自主的、探究的平台和氛围,要把“跟我学”变成“我要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要目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想办法打造一个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特点的平台,适当地把学生的一些间接的经验转化为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更加直接地去感受,去体验。這样学生的感受就多了,体会也多了,获得了更加直接的经验,能自主地去创造。
四、培养学生的毅力和恒心
做好任何事情单凭兴趣和爱好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坚毅的品格。在数学课堂上,对于一个数学问题,经常遇到一些孩子做题有始而无终,还有一些偷工减料。这样的孩子往往心理比较脆弱,注意力分散,学习习惯不好。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办法培养学生学习的毅力和恒心。也就是让他们一旦确立一个目标,能坚持不懈地坚持下去的意志。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对数学不感兴趣,不能坚持下去。其实,孩子的天性是玩耍,爱学习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着坚强的毅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而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被家长、老师、同学们认可,也让他们更有毅力去坚持去努力,久而久之,他们都成了爱学习的学生。所以说,培养学生的毅力和恒心能让他们更加热爱学习。
五、形成习惯,培养责任感
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学生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与智力因素的关系不大,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自制力和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必需条件,同时也是一个学生学习上进的决定因素。责任感的培养应从小开始,从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开始,认真对待每次学习、每次作业、每次考试,这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责任,是要认真对待的。
学生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创新精神、毅力和恒心以及自己的责任感,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想学习,爱学习,乐学习,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提高孩子们的数学素养,完成我们在小学数学阶段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胡晓梅.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素养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2(73).
[2]周 宁.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数学素养培养[J].读写算(教研版),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