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品味古诗之美

2017-06-19吴琦

求知导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音韵古诗意境

吴琦

摘 要:新课标对人文性、语文素养和审美教育的强调为古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教师在古诗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突出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这一要求,要让学生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领悟到蕴藏在作品之中的美。具体来说应该让学生通过诵读、想象及联系背景等方式感受和体会诗歌的音韵美、画面美、意境美。

一、观色——反复诵读,感知音韵美

优秀的诗词作品,读起来抑扬顿挫,听起来韵味无穷,这是因为它具备了音韵之美。古诗的音韵美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节奏之美。从字数上来说,古诗以五言和七言居多,按“二三”和“二二三”的停顿法就能读出朗朗上口之感。二是押韵之美。同韵部的字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构成了声音的回环之美。三是平仄之美。平仄两类声调的交错使用,使全诗音节显得丰富而有变化,读起来声调高低间隔,婉转之感油然而生。四是对仗之美。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就属工对,两句互相映衬补充、烘托渲染,产生了一种对称的形式美。

好比赏花,第一眼涌入眼帘的即是花的色彩,我们学古诗,首先接触它,就是朗读,一首诗读来朗朗上口,就对上了味。所以,感受古诗音韵美的最好办法就是诵读。或急或缓,或抑或扬,或长或促,或高或低,声声朗读都在诠释着古诗之美。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必能帶领学生穿越时空,似乎诗人就在自己身旁,从而激起学生内心“我也想来读一读”的愿望。踩着节奏,我们可以带着渐入佳境之感反复吟咏三至五遍,而后熟练,便能师生对读、男女生赛读,看谁能带着自己的感觉入情入境地读。在一遍遍、一层层的吟咏中,学生已经读懂了某些内容,于是可以互相交流所得,在相互的启迪中,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的理解也愈发深刻,此时再次朗读,定能找到与初读时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最后,我们可以在一片此起彼伏的自由朗读声中,达到熟读成诵的境界。

二、察态——合理想象,体会画面美

诗歌之美,音韵仅为表层。苏轼曾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中的画面美,犹如花之风姿,动静各有其味,很值得细赏。诗是有色彩的。你瞧,“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翠”是新绿,“黄”是暖意,“青天”开阔,“白鹭”自由,好一幅明媚秀丽的春景,好一片早春生机之盛。诗是有形状的。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之画面美呢?首先是想象。我们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听边想,也可以边思考边想。让他们多联系自己见过的形象和已有的经验,在脑海里勾画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与作者、与文本对话,完成对诗歌的再创作。其次,在古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把文本、音乐、画面等综合性的教学资源带给学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古诗里的画面,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经验。最后,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画一画古诗,或者把古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懂得用自己的方式走进古诗,让古诗里丰富的形状与色彩、动景与静景以独特的方式浸润到每个学生的心里。

三、闻香——深入探求,领悟意境美

1.抓住意象,领会主旨

在诗歌发展过程中,许多事物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这就是意象。梧桐凄苦,西风落寞;杨柳示别离,圆月表思乡;落叶常随失意,松竹暗喻人格;流水东去象征时光流逝,白云苍狗实乃世事变幻……所以,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从意象入手来阅读和分析诗歌的方法,以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和主旨。

2.含英咀华,融入意境

除了从整体上去把握诗的感情,教师还应教会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诗中的意境。

3.联系背景,达到共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诗人眼中,连盛开的花儿也会落泪,鸟儿的鸣啭也令诗人心悸,实在有违常理,但我们只要联系当时“安史之乱”的背景就不难体会战争之乱给诗人带来的巨大伤害了。再如曹操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乍看似乎是失意之辞,深入下去,方知作者招贤纳土的急切心情和统一中国的宏伟理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背景,深入探求作品深邃的思想,从而引发共鸣。

参考文献:

[1]刘章利.关于古诗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4(17).

[2]萧涤非.唐诗鉴赏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音韵古诗意境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春色满园
论汉字三美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一朵花的意境
教师的语言如何主宰课堂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