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现代有轨电车系统发展策略研究

2017-06-19李东屹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公共交通新城公交

李东屹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040,上海∥工程师)



上海市现代有轨电车系统发展策略研究

李东屹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040,上海∥工程师)

现代有轨电车是一种舒适度高、低碳环保的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通过对其特征研究和发展必要性分析,提出其在上海市的发展策略及发展规模,以弥补本市公共交通结构缺失,引导新城地区发展,提升其在公共交通出行结构中的比例。

现代有轨电车; 系统特征; 发展策略

Author′s address Shanghai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200040,Shanghai,China

有轨电车是20世纪初在欧美国家率先发展的一种地面型、混合路权的小运量机动化公交系统。在世界范围内,有轨电车的发展经历了从起步与兴盛阶段(1880—1930年)、衰减阶段(1930—1990年)和复兴阶段(1990年至今)。目前,随着有轨电车技术不断发展与成熟,法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荷兰、澳大利亚、突尼斯、爱尔兰、以色列等国家近50个城市已经或即将投入运营各种设计现代、外观时尚的有轨电车。

上海是我国最早拥有有轨电车的城市之一,具有良好的历史和发展基础。1908年1月21日,上海诞生了第一条有轨电车,在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上试运行。直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设施老旧、钢轨对路面影响较大等原因,中心城区有轨电车线路被陆续拆除。近年来,随着现代有轨电车在国内的逐步发展,本市也作了较多尝试,如已建成的张江有轨电车、在建的松江新城有轨电车一期等项目[1]。本文通过现代有轨电车发展的适应性和必要性分析,提出上海市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的发展策略,为国内现代有轨电车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1 特征及优势

1.1 特征

现代有轨电车是指以城市道路为基础,主要在地面敷设轨道,采用电力牵引的低地板有轨电车,以部分独立或完全共享路权形式、人工驾驶、信号优先控制方式运行,输送能力介于传统公交汽车及轻轨之间的中运量城市地面快速公交系统。与旧式有轨电车相比,现代有轨电车具有以下特点:

(1) 运能较大。列车载客量150~300人左右,为传统有轨电车的1.5~3.0倍。单向设计运能一般可达到5 000~8 000万人次/h。如果将两列列车串联起来,单向客运能力可达10 000~12 000万人次/h。

(2) 速度高。传统有轨电车最高设计速度一般为30 km/h,实际运行速度为10 km/h 左右。而现代有轨电车的设计速度可达 70~80 km/h,在城市中心地区的运行速度一般为20 km/h左右,在郊区的运行速度可达30 km/h。如果在城际铁路上运行,运行速度则可达到70 km/h。

(3) 弹性灵活。车辆采取模块化设计,可较快增加列车车厢,运能具有较大弹性空间。除了采用传统架空线供电外,在部分景观、空间限制区段,也可采用蓄电池供电或地面第三轨供电等多种供电制式。

1.2 优势

与其他中运量公交方式相比较,现代有轨电车具有网络化能力强、节省投资、安全性好、运营维护成本低、节能环保、环境适应性较强等优势(见表1)。

表1 现代有轨电车与其他中运量交通方式比较

2 发展必要性

2.1 发展需求

上海市目前常住人口规模为2 400万人,交通出行总量为5 500万人次/d,其中公共交通出行量为1 300万人次/d。目前这24%的公交出行量由轨道交通和以道路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系统共同承担。

但从出行比例来看,全市公共交通方式比例增长幅度不大,从2004年的18.5%增至2014年的20.7%[2]。从公交系统内部分担占比来看,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凸显,10年间所占公交客运量的比例从14%增长至51%,而道路公交所占比例逐渐降低,从82%降低到48%,见表2所示。公共交通系统内部这种此消彼长的“对冲效应”也制约了公交整体分担比例的提高。

表2 上海市公共交通客运结构变化 %

现状公共交通吸引力难以提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现有公交结构依赖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大运量公共交通和以道路公交为主的低运量公交,其间缺乏中等运量公交方式作为衔接和过渡。在这一背景下,现代有轨电车以其先进的技术特性和较强的环境适应性成为中等运量交通模式的首选。

2.2 必要性

(1) 是中心城人口疏解和缓解城市交通资源紧张的重要途径。根据预测,至2020年上海市中心城内部交通出行较现状约增加20%,进出中心城日均出行量较现状约增加70%,郊区内部出行量较现状约增长1.8倍。从交通出行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应着重提高市郊地区的公共交通设施供给。而现代有轨电车可通过接驳城市轨道交通,扩大公共交通覆盖面,起到增加城市总体交通容量、引导中心城人口向郊区疏解的作用[3]。

(2) 是引导城市重点地区发展和空间布局优化的保障措施。城市重点地区的发展,是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在重点地区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交通配套服务,对于引导和支持地区发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3) 是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建立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具体体现。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通过构建以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为核心,以包括现代有轨电车在内的中运量公共交通为补充的骨干公共交通系统,形成等级体系完善、功能结构清晰、空间分布合理的综合交通框架;并在城市内部形成若干换乘枢纽,逐步建设形成综合性、立体化、网络型的城市综合交通换乘体系。现代有轨电车对于构建多层次的公共交通体系,提高交通效率,提升公共交通整体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1]。

3 发展策略

3.1 中心城

在中心城地区,现代有轨电车重在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在轨道交通网络化的大背景下,结合道路公交客流走廊及滨江、滨河、风貌区等中心城重点地区合理发展现代有轨电车,整合道路公交资源,提升中心城公共交通服务品质,分担轨道交通压力。

3.1.1 与历史风貌保护区规划相结合

目前上海有4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共14 km2)、144条中心城风貌保护道路。在建筑密集、道路空间狭窄的老城风貌区中,有轨电车可充分发挥选线灵活优势,可在不改变原有传统街道尺度的前提下构建高品质公共交通系统。同时根据区域环境特点,有轨电车车辆设计可灵活选择复古式或现代式,以历史风貌区为背景,呼应城市历史建筑,更是一种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可将上世纪的传统电车再一次带到人们面前。

3.1.2 与滨水地区规划相结合

上海中心城核心区滨水地区是中心城的重点发展地区。伴随着滨水空间与城市空间的日益融合,未来城市滨水地区的功能趋于多元化,表现为商业办公、生态景观、休闲文化和旅游等多重功能的有机融合。黄浦江和苏州河沿线具有良好的景观和历史文化积淀,都市产业、公共城市功能密集,但轨道交通由于越江跨河地下施工的原因,较难到达第一岸线。为此,可在杨浦滨江、徐汇滨江、浦东世博会地区、普陀苏州河滨河等区域规划有轨电车线路。

3.2 中心城周边地区

中心城周边地区近年来逐步形成了以区域行政中心为核心的组团式建设带。其中,浦西地区是城市人口持续膨胀、城市建设范围持续连绵扩张形成的“近郊地带”,以相对独立的规模型居住组团、产业组团和现代服务业组团为主,发展较成熟。浦东地区是未来上海城市发展潜力的主要挖掘地,由于地区东部临海、距离中心城区较远、空间尺度较大,地区对中心城的依赖性与联系性低于浦西地区。总体来看,由于紧邻高度集聚的中心城区,地区具有显著的向心性出行特征。因此,地区出入性交通比例明显偏高,并以中心城为主要吸引方向[4]。

现代有轨电车在中心城周边地区的发展重在补强公共交通服务。一方面,在轨道交通运能充足的地区,现代有轨电车作为轨道交通在中心城周边地区的延伸,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在轨道交通运能不足的地区,可分流轨道交通客流压力,解决居住组团、重点发展地区向心交通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现代有轨电车引导就业岗位居住地的选择,服务居住组团至重点发展地区的切向交通需求,减少向心交通的压力。在重点地区发展现代有轨电车也可以作为地区内客运骨干系统,补充既有规划中轨道交通服务的不足[5]。

3.3 新城地区

在新城地区,现代有轨电车将重构地区公共交通供给模式,成为新城公共交通骨干[6]。现代有轨电车在郊区主要服务新城内部、新城与周边产业区和重点市镇的联系,形成区域性的骨干公共交通系统,提升市郊地区公共交通整体服务水平和出行比重。现代有轨电车通过与城市轨道交通、市郊铁路等交通系统的合理衔接,兼顾交通接驳和延伸服务的功能,形成区域公交的有机整体。

4 规模与布局方案

4.1 规模匡算

根据全市远景年人口规划,结合区域交通出行特征和出行结构,从交通需求的角度对现代有轨电车的未来发展规模进行预测。有轨电车规模预测的前提为:

(1) 远景年中心城地区公交出行(全方式)占比达40%,中心城周边地区为30%,郊区新城为25%。

(2) 远景年中心城及周边地区现代有轨电车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补充,现代有轨电车的公交占比为5%~10%,中心城周边地区现代有轨电车的公交占比为10%~15%;远景年现代有轨电车作为郊区新城的骨干公交系统,其公交占比为50%。

以此推算,中心城地区有轨电车网络预测规模将达到125~188 km;中心城周边地区将达到108~112 km;新城地区中,松江新城将达到49~66 km[7],嘉定新城将达到56~74 km,南桥新城将达到34~45 km,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上海市现代有轨电车网络规模匡算表

4.2 方案设想

根据中心城及周边地区规划、公交客流走廊和轨道交通系统规划,规划设想在中心城及周边地区布设20条现代有轨电车通道,总里程约260 km(如图1所示)。

图1 上海市中心城及周边地区现代有轨电车网络布局方案设想

5 结语

在诸如上海等特大城市发展现代有轨电车系统,应在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交通需求,分区域进行规划。在进行模式选择时,应重点考虑客流与交通效率,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出发,以投资、道路资源占用、客流、交通效率、运营效益作为判断指标,探索适合各个区域交通发展的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模式,确保现代有轨电车系统得到顺利发展并取得良好效果。

[1] 张安峰,李东屹,马士江.上海市现代有轨电车系统规划研究[R].上海: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3.

[2] 张安峰.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实施评估[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6):4.

[3] 张奇云,王树盛.交通拥堵的几个规划致因与规划范式检讨[J].上海城市规划,2015(4):113-116.

[4] 陈小鸿,叶建红.上海客运交通发展模式与策略——基于区域差异的选择[J].上海城市规划,2015(6):32-38.

[5] 许志榕.上海市职住关系和通勤特征分析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6(2):114-121.

[6] 周翔.上海新城发展的交通预判及综合交通规划战略研究[R].上海: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2.

[7] 张安峰,李东屹,马士江.上海市有轨电车系统布局规划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4(2):24.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odern Tram System in Shanghai

LI Dongyi

Modern tram is a medium volume urban rail transis system featuring high comfort, and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is paper, through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a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scale of modern tram construction in Shanghai are proposed.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in current urban public transport structure,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 areas and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public transport in citizen travel structure.

modern tram; system features; development strategy

U 491.1∶U 482.1

10.16037/j.1007-869x.2017.05.003

2016-06-24)

猜你喜欢

公共交通新城公交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等公交
基于NB-IOT技术的公共交通显示牌设计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长江新城
基于计算实验的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公共交通一卡通TSM平台研究
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