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车标识化,还需问责透明化

2017-06-19张枫逸

上海企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公车私用公务用车内部监督

张枫逸

路上的车是不是公车?一眼就能认出。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江苏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正在进行统一标识化,即车身上全部喷涂统一的“公务用车”标识,并印有“12345”监督电话,方便公众进行监督。

一直以来,公车私用成为“老大难”,违规问题屡屡曝光。2014年起,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调研、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不过,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后,一些公职人员公车私用的习惯并不会马上纠正过来。保留下来的少量公车,更会成为既得利益者觊觎的“唐僧肉”,加大权力寻租的风险。

如何治理公车私用,过去许多地方想了不少办法,甚至动用了GPS定位的技术手段,却都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没有跳出政府部门内部监督的窠臼,只是“自己监督自己”、“老子监督儿子”。俗话说得好:“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出于面子等考虑,一些上级部门和主管领导往往对违规使用公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跑偏”到娱乐场所、风景名胜的公车来说,GPS定位再精确,只要监控终端那头的操作者选择视若不见,那也是白搭。

公务用车标识化的意义,就在于变内部监督为外部监督,把监督公车的权利交给公众。这一举措代表着政府机关越来越开放的心态和胸怀,政府治理也越来越规范和科学,同时,把公车置于阳光监督之下,对惩治公车私用有非常大作用。公车统一标识,亮明“身份”,很容易就能看出来。而群众眼里是容不得沙子的,看到公车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许多市民都会主动拨打电话进行投诉举报,让公车私用者无处遁形。

不过,公车标识化只是第一步,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配套措施。就目前的制度設计来看,公车标识化喷涂工作的启动,相关监督电话和微信平台的开通,实现了外部监督的引入,但对于被举报公车的处理,仍停留在内部监督的层面。据报道,江苏公务用车标识化工作完成后,“相关投诉信息将转至同级公车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处理”。这不免让人担心,会不会出现群众满怀热忱地监督投诉后却石沉大海的情况,相关部门有意将投诉信息压下来,或是象征性地对当事人罚酒三杯。

早在前些年,云南丽江、河南新县等地都曾对公务车辆统一喷涂“公务用车”字样,受到舆论的好评。然而,热热闹闹过后就再无下文,包括后来跟进的一些地方,都是只见对公车喷涂标识的新闻,却不见违规公车被问责处理的报道。究竟是喷涂后再没有出现过一起公车私用现象,还是背后另有隐情,人们不禁浮想联翩。公车标识化“虎头蛇尾”,举报处理秘而不宣,势必挫伤公众对于公车治理的信心,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形象。

公车标识诚可贵,问责透明价更高。在公车亮出身份的同时,有关部门还应探索建立公开处理平台,每一条投诉信息及调查进度、问责结果都清晰可见,一目了然。这一方面可以彰显政府治理公车的决心,调动公众监督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倒逼有关部门从严处理不走过场,打消少数既得利益者的侥幸心理。

猜你喜欢

公车私用公务用车内部监督
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制度建设的历史必然与创新发展
——以中国民主促进会为例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有效措施探讨
八项规定精神
——公务用车
医院院长把救护车当私家车
政府采购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存在问题分析及维修费用控制
公车私用的经济学分析
案管中心与检察院内设相关部门衔接机制论要:以强化内部监督为视角
公务员竞争上岗试题训练
浅析如何做好财政部门内部监督工作
我省公布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