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慢”教育
2017-06-19杨华
杨华
[摘 要]“脚步匆匆的学生,语言匆匆的老师,节奏匆匆的课堂……”当今的教育变得“匆匆”,以致学生享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教师享受不到教学的愉悦。在教学活动中,适当的“慢”教育应是广大教师的追求,在学生出错时要慢,在教学重难点时要慢,在教学评价时要慢,在课堂生成处要慢。如此,可提高学生的學习能力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慢”教育;出错;教学重难点;教学评价;课堂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7-0085-01
近年来,一种相对“慢”的生活方式在一些国家逐渐流行起来:慢慢就餐,慢慢行走,慢慢阅读,慢慢说话……这些生活方式体现了人们回归自然、重视生命个体的追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也应慢一点,稳扎稳打,切忌急功近利。下面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慢”教育。
一、学生出错时要慢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出现一些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教师把学生的错误当成教学资源,放慢教学速度,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纠正错误,那么数学课堂便会因此而更加精彩。
例如,教师出示一个问题:今年明明6岁,妈妈30岁,________?学生给出的答案如下:①妈妈比明明大几岁?②明明比妈妈小几岁?③妈妈和明明相差几岁?④妈妈的年龄是明明的几倍?⑤再过几年,明明的年龄和妈妈一样大?这时,有的学生认为不可能存在第⑤种情况。教师抓住机会,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第⑤种是不是不存在呢?应怎么修改?”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明白了第⑤种说法是错误的,原因是明明的年龄不可能超过妈妈的年龄,明明年龄增加的同时,妈妈的年龄也在增加。各小组得出了好几种修改方案:①几年前,妈妈的年龄和明明今年的年龄一样大?②再过几年,明明的年龄和妈妈今年的年龄一样大?看起来,这样的“慢”教育似乎耽误了时间,事实上却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的调整,使得后面的教学更加顺畅。
在数学教学中,当有学生出错时,教师一定不要让这种重要的“错误”悄然“溜”走,而应该慢下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要慢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停留让学生不断做题的表面,而要在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处多花点时间和精力,舍得下“慢”工夫,帮助学生消化和吸收重难点知识。
例如,教学“分数的简单应用”时,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从份数的角度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这一难点,首先用课件动态演示把8个梨平均分成4份的过程,并提问:“1份梨是总数的几分之几?”然后,要求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讨论,最后全班汇报、辩论。整个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深刻理解分数的概念,课堂效果甚佳。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分清主次,把握好速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评价节奏要慢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为了确保数学课堂“没有差错”,仓促评价,致使学生的一些新想法“流产”。殊不知,有时适当放慢评价的节奏,进行延迟性评价,反而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教学“求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时,学生给出了两种解法:①(4+2)×2=12(厘米);②4+2+4+2=12(厘米)。教师没有马上给予评价,而是提问:“同学们都非常棒,大家还有其他方法吗?”这时,生1说:“还可以列式为4×2+2×2=12(厘米)。”生2说:“还可以列式为4×3=12(厘米)。”许多学生认为生2算错了,而教师则鼓励生2说出思考的过程。原来,生2发现2厘米是4厘米的一半,认为可以将长方形的两条宽合并成一条长,这样,长方形的周长就相当于3条长的和,也就是4×3=12(厘米)。
在数学教学中,把教学评价的节奏放慢,多征询学生的意见,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在课堂生成处要慢
在数学教学中,即使教师的预设再充分,课堂上也难免不会“节外生枝”。实际上,课堂生成是一种教学资源,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执行预设的教案,不理会课堂生成,则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教学“6的减法”时,教师让学生同桌之间玩“猜小棒”的游戏,即一人握6根小棒,随机地让同桌抽取其中一部分后(抽取过程中,握棒的学生不能看),然后猜出同桌抽取的小棒数量。学生对这个游戏非常感兴趣,活动进行得十分顺利。这时,一位学生突然委屈地说:“老师,我的同桌不让我抽。”只见这位学生的同桌紧紧地握着小棒,还在偷笑。教师没有批评他,而是将这种情况作为算式“6-0”的切入点,引导该生列出算式:6-0=6。动态生成的“插曲”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知识,教学十分顺利。
可见,对于课堂生成,若它们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就应放慢脚步,当堂解决。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在适当的环节放慢脚步,步步为营,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责编 钟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