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堵城的经济账本

2017-06-19张洪瑞

中国报道 2017年6期
关键词:北京市交通

张洪瑞

交通拥堵是严重困扰城市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城市病”,在已有城市建设规划基础上,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同时培养全民参与的文化意识,已成为有效治堵的密钥。

交通拥堵已成为大城市人们不得不谈的话题,堵车也成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道“靓丽景观”。在《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北京跻身全国十大最堵城市前三名,是名副其实的“堵城”。

经济学下的“堵账”

“我每天下班开车回家,如果遇到晚高峰要堵半个小时,到家要两个小时左右,早上上班也要将近两个小时。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耗费太多的精力,感觉很疲惫。”家住北京市朝阳区中国传媒大学附近、在西城区甘家口大厦上班的裴女士无奈地说。

在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官方网站上,可以看到西城区和朝阳区属于中度拥堵等级区域,平均交通指数为7.2。当交通指数为中度拥堵(6至8)级别时,说明路网上大量环路、主干路拥堵,居民一次出行需要多花费0.8至1.0倍的时间。也就是说,裴女士遇到中度拥堵级别时,上下班就要花出比平时多近一倍的时间。

《2016智能出行大数据报告》算过一笔账,根据2016年全国各城市的平均时薪以及因为拥堵造成的延时、人均全年通勤次数等数据,计算出全国各大城市因交通拥堵导致的人均成本,其中北京每人每年损失8717元,是全国最高的,相当于一部iPhone7 plus的价格。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指出,交通拥堵不仅造成人们出行时间成本的增加,降低了人们的生产效率,还造成油气成本和汽车尾气碳排放量的增加。

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末北京全市机动车保有量571.8万辆,比上年末增加9.9万辆;有分析认为,以北京平均每天1.7小时堵车时间,每分钟造成的油料、时间等各类消耗0.186元来计算,平均每辆车每月仅燃油损失就达570元。按这样计算,北京市一年的直接堵车损失超过390亿元,即使每天只有50%的机动车上路行驶,一年的直接损失也超过195亿元。

除此之外,还有不能忽略的高于直接损失的其他成本。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铁臻表示:“由于车多,排放废气多,造成空气混浊,阴霾天增加,城市环境急剧恶化,这同样加剧了环境治理的成本负担。”

经济手段为主,加强科技交通建设

汽车排放的污染物是PM2.5的首要来源。在开展严格用油标准、淘汰老旧车辆的同时,从2004年开始,北京市每年编制阶段性方案,并先后推出了公交优先、机动车总量调控、区域限行等多种措施。更在2010年推出了包括28项措施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截至2016年初,北京市交通领域累计投资7100亿元。

目前,北京地铁已有574公里的运营里程数,2017年将再建十几条地铁。以每公里平均建设费用5亿元来计算,北京地铁将再投入1630亿元建设资金。截至2016年,北京市公交专用道达到841公里,2017年将达880公里。与此同时,还将提出社区摆渡、接驳专线管理办法及实施方案,加快完善社区交通圈。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周正宇表示,“十三五”期间将在五环内构建15分钟绿色出行生活圈,推行“3公里步行、5公里骑行”。最近火遍大街小巷、色彩斑斓的共享单车深受市民喜爱。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的消息称,目前共享单车投放总量已达70万辆,每天约有700万次骑行。“今年,本市将建成600公里自行车道,让市民骑行一路畅通。”周正宇说。

“在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時,还应该抑制私家车发展。”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说,“以停车收费为例,支持对中心城区实行分区域、分时段、分标准的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对道路供需矛盾突出、城市公交相对发达的区域,可适当限制停车位供给,并推行时间累进制停车费率政策;对停车换乘枢纽停车场免费或低收费,鼓励群众换乘城市公交进入中心城区。”

去年,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要求多举措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谨慎采取机动车限购、限行的“两限”政策,避免“两限”政策常态化;各地应充分发展公共交通,合理选择交通疏导措施;引导各地依法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差异化交通拥堵治理措施;依据城市交通状况,适时研究推进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表示,“限字令”并非“万能药”,根本方法还在于转变城市发展思路,出台市场化手段等深层次的治理。

全民参与,群策群力

在得到政府大力支持和治堵规划的顶层设计之下,保障道路畅通、降低堵车成本还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响应。

家住长春桥的李先生在花园桥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他告诉记者:“家里因为有两辆车,之前都会开车上下班,虽然这段路程不是很远,但还是习惯了开车。而现在我每天都会骑街边的共享单车回家,骑车上下班不仅减少堵车浪费的时间,还有助于锻炼身体。随着北京市政府倡导绿色出行、缓解交通拥堵宣传活动的不断深入,我们更应该身体力行地参与进来。”

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袁志彬表示:“个人除了可以选择自行车出行外,也可以选择乘坐地铁、公交车,如遇几人同行还可以选择‘拼车的方式,最大化地实现资源利用。在减少车辆使用的同时,减轻环境污染。与此同时,还应鼓励单位开班车规范合乘出行,减少上下班小客车出行。”

除了公众在选择日常出行交通工具上积极响应号召,在一些主要路段,每逢早晚高峰时都有大批志愿者和交通协管员在路口协助交通管理、保障交通安全和疏解道路拥堵。同时,记者也了解到,为治理交通拥堵,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还就治理交通拥堵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深入发掘民间智慧,鼓励民众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献计献策。

猜你喜欢

北京市交通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繁忙的交通
新交通 心沟通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小小交通劝导员
交通拯救人、关注人、爱护人
北京市劳保所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