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微信平台发挥网络育人功能
2017-06-19李春燕李金萍
李春燕+李金萍
摘要:随着微文化的兴起和普及,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关注与依赖愈发强烈。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必须将网络文化与传统校园文化相结合,开发育人新环境。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媒介,因其独特的功能,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青睐。因此,利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微信;网络;育人功能
当代90后大学生是在互联网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生活与互联网紧密相连。而传统的课堂式就业指导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高校就业指导教学变革的呼声不断。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4G时代的到来,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作为接收终端的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各种微文化相继出现,与“微”字相关的概念和说法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影响和改变着大众的思考方式和交流方式。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手机网民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4%。由此可见,90后大学生正成为微文化的主要参与者和受众群体。因此,我院主动应对移动互联网和微文化给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依托微信平台,深入开展网络文化育人主题教育活动。
一、校园微信的文化育人功能
众所周知,9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关注与依赖,使网络文化与传统校园文化相结合,成为新的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即校园网络文化。微信借助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使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以及扫二维码等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将微信内容分享给好友。将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等方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爱好之一,这为将微信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打下了基础。
1.教育引导功能
微信平台推送的一条具有说服力的微信,学生会反复品味,同时加以评论、分享和扩散,使其发挥最大的影响力。学校可以依托微信平台,通过学生的关注,将其变为媒介载体,传递校园资讯、文化活动、生活知识,以此塑造校园文化的亲和力,增加校园文化的吸引力,提高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积极引导和规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约束功能
近几年来,校园网络文化逐步占领了校园文化的主战场,其发展之快使教育者难以预料其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指出,当前互联网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要特别重视并大力加强对互联网舆论的引导工作。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前提是建立制订相应的网络规章制度及行为准则,约束大学生的网上行为,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形成网络育人新风尚
1.勤学正青春,共筑辽科梦,倡导优良学风
聚焦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术研究和创新创业四个方面,学院推出了微信专题特色活动。比如邀请专业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讲座、学科竞赛,开设英语四六级辅导及计算机考级教程,依托微信平台,每日推送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提前熟悉并了解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考级须知。通过创立“创业动态”专题,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可以了解相关政策及最新资讯。通过“书香团支部”“学子之星”“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比,学校让学生榜样树起来、亮起来,倡导优良学风。
2.传播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促进健康成长
学院依托微信平台开设了诸多网络思政专题。如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3周年;回眸80年,弘扬长征精神,谱写壮丽篇章;十八届六中全会;神舟十一飞天;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九一八;勿忘历史,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难者,等等。这些主题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微信平台及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内容、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传播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树立正确的“三观”。
3.净化党内生态,凸显历史担当,绽放青春色彩
要积极研究、把握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紧贴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网络成为发挥政治工作传统优势的推进器。我院结合学生特点先后开展了“倾听青年的声音,共话青春的梦想”资土学院青年之声宣讲团宣讲活动,“争做‘六有大学生,用青春为祖国献礼”主题团课,“永远在路上”系列学习活动,“讲奉献有作为”主题活动,以微信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学生的参与形成共识,提升党组织对大学生的影响力。
4.培养艺术兴趣,加强体育锻炼,提升非专业素质
线上定期推送文化文艺类信息,如高雅艺术鉴赏、名篇赏析等;线下开展“中国梦、党旗红、辽科情”主题朗诵大赛,“与信仰对话,为青春导航”演讲比赛,“约你一起来看雪”摄影活动,心理情景剧大赛,金话筒大赛等,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着力提升学生的文艺素养。我校是工科院校,男生较多,学校通过组织“友谊杯”篮球赛、“粉丝杯”排球赛等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形成了人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校园新风尚。
三、总结成功,反思不足,不断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1.开展培训,提升辅导员的网络技能
学院通过开展相关培训,提高辅导员运用新媒体进行网络思政教育的能力。辅导员要及时掌握并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和思想问题,通过新媒体QQ群、微博、微信等方式,通过师生交流互动进行思想教育,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
2.完善微信平台,完成网络覆盖
目前,微信平台尚未实现全员互动,有待继续加强;部分学生认识不到位,对微信平台推送的内容不关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形式、内容还需进一步优化,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开展网络文明教育
高校网络舆情的出现,通常体现了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及关乎其切身利益的倾向和诉求。因此,高校要搭建平台,让学生有平台去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或某个问题的想法,倾诉自己的诉求。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服务水平,让学生增强参与学校发展的意识,产生与学校同发展、共命运的想法。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相比传统“课堂式”就业指导模式,在移动互联网上开展的育人课程因其便捷性、普及性、本地性和互动性,更容易受到学生的青睐。学生工作部门、辅导员、班主任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掌握大学生的需求特点,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及时、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刘建萍.加强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138-140.
[2]刘静.理工科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定位及发展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6):113-116.
[3]侯倩.高校微信育人功能及平台建设[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37-138.
[4]李林,顾晓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权的“微”变迁及其重塑——基于后喻文化理论的探索[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5(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