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教师的高情商是时代的迫切需求
2017-06-19刘玉珍杨耀
刘玉珍 杨耀
摘 要 情商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行社会形势下,我们的教育看重“看得到”的成绩,忽视了“看不见”的情商培养,而社会人才的需求、学生终身成长的需求、频出的社会乱象折射情商培养缺失的问题、教育制度反应出情商考核缺失的问题,已经让培养教师的高情商成为时代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 情商 需求 问题 制度
教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从古至今,我们都认为教师应当是“传道授业解惑”者。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新形式下也随之产生了许多教育问题。反思当今,我们追求“经济效益第一”的畸形思维模式,已经蔓延到了纯洁的象牙塔,书声朗朗的校园。不少的老师把学生当做产品,学生要成绩好才有业绩,重视生产效益,专注于授业,忽略了“传道”与“解惑”。
我们的教育究竟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过去的贫瘠和落后让我们一直过分强调智商的重要性,重视理性思考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提高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但如今,我们的时代不再缺乏高智商高学历有精良专业技术的人才,但我们的时代缺乏高情商的人才。正如当今思想评论家所说,我们的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是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或巧言善变,或善于观察工于心计,极具城府,却缺乏对他人对社会的尊重、理解、体谅和爱。
智商与情商,如同聪明与智慧,是一对双生姐妹,有相似,但绝对不同。智商来自天生,情商来自后天。情商,简称“EQ”,又称“情感智力”,关于情商,普遍认为是指智力以外的一切内容。包括五种情绪能力和社会能力:自知,移情、自律、自强和社会技巧。具体来说,第一是了解自己的能力。第二是感知他人的能力。第三是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第四是以自己的情绪激励自己的行为和能力。第五是与别人友好相处的能力,或者管理人际关系能力。能自知,需要有客观自省的品质。能移情,需要有爱心、同理心。能自律,需要有强烈的是非道德观。能自强,需要积极向上不畏困难的勇气。有社会技巧,不如说拥有关心、认同、理解、赞美等品质。因此我认为,简单的说,情商就是将良好的品格和修养有智慧的表达,是一种与之相处感受到轻松舒服,积极向上的能力值。
现如今,培养教师的高情商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求。
1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人才模式已从个人过渡到团队
二十一世纪成功的秘诀是情商因素大于智商因素,合作因素大于个体努力,仅有高智商和个体努力已有明显的局限性。在各行业分工协作更加具体细致的今天尤其明显。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一个团队的力量却无穷大,一个人只有专业知识和能力是不够的,他需要与周围人和谐相处,服从分工调配,甚至牺牲自己部分利益,融入一个團队,强大一个团队。所有欣欣向荣发展的企业和机构,都是源于有一个良好的团队提供源源不断强而有力的支持。因此很多高情商的企业领导重视企业文化,关心员工,重视向心力的凝聚。但在团队工作中遇到挫折、存在意见分歧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而一个有高情商的人,一定是一个积极和正能量的人。他们善于理解他人和集体,在遇到挫折时能够自我激励并且激励他人,成为黑暗中的星光给团队前进的信心。他们也能够准确地解读他人的情绪表征,并做出恰当的反应,使彼此相处其乐融融,即使与他人观点有分歧亦能妥善处理,在他人人际纷争中也能帮助协调。他们是团体中的粘合剂、兴奋剂,也是团队的核心人物,使团队充满生机。而低情商的人,缺乏感恩之心,同理之心,不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工作关系,即使有技术能力也可能是团队里的隐形破坏者,久而久之,必定会被察觉被淘汰。譬如所谓的能人怀才不遇、而某某精英竟落魄街头,追根溯源多是情商太低。所以,想要事业有所作为,如果没有较高的情商,没有考虑与他人的合作因素是不会成功的。
2社会问题折射出出情商教育的严重缺失
近年校园犯罪率频频高攀,每年见诸各大新闻网的校园犯罪令人痛心,案件数量之多不胜枚举。比较轰动的有“2014年高考替考事件”“2013年复旦大学投毒案”“2013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杀舍友案”“2004年扬州大学副教授投毒案”……小小的摩擦,激起内心的不平衡,天之骄子呈现邪恶面孔。工业制造、食品行业,服务行业等高智商犯罪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其中金融领域,科技领域,高智商犯罪主体低龄化,主要人员竟是当前在校大学生。犯罪或伪造,或假冒,或欺诈,或利用计算机、电子设备、先进的分析制造技术,进行普通犯罪分子所不能完成的犯罪。而这类犯罪文化程度较高,有专业训练,作案前周密预谋精心准备,让侦查人员头疼不已……我们培养的天之骄子竟成长为社会的毒瘤。校园自杀事件频发也让人揪心。因为家庭原因、学业问题、恋爱受挫,心灵脆弱难以承受便选择了轻生,来不及绽放的花朵匆匆凋谢,让人扼腕叹息……
一个有高情商的人,因为有良好社会道德感,良好的自我调节情绪自控能力,强烈的意志力,不会轻易被诱惑和腐蚀,不会将自己的不满迁移到他人而不去反省自身,不会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将所学知识技能化作利器,变为损害他人,有违社会道德的工具,也不会因打击就脆弱不堪结束年轻的生命。社会乱象频出,反应出成长中情商教育的缺失,这是教育的失败。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营地,应当深刻反思。
3现行教育制度反映出对教师情商培养力度不够
培养人才,首先培养成为真正的人。教师作为学生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品行修养有待提高,也不能灵活处理应对状况的低情商教师,很难想象能培养出高情商的学生,高素质的人才。尽管在校园中我们提出关注学生思想感情方面的变化和培养学生好的品德修养,也有辅导员、心理老师从事相应工作,但却忽视了普通教师情商的培养。事实上,教师低情商现象并不少见。近年来,因为教师发怒,态度失控,话语刻薄,辱骂学生导致师生关系恶化、学生报复老师、学生自杀的例子屡见不鲜。当然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教师的问题,但作为事件当事人的教师难辞其咎。
其实从职业特点来看,教育行业是与人打交道的行业,而凡以人为中心的工作,有高情商非常重要。一方面,教师在工作中面对的是一群青春活泼,稚气未褪的学生。也正是这些孩子,有人会不爱学习,三心两意,有人会叛逆不羁,逾越纪律。往往这些问题孩子在不够成熟的年龄有着自以为是的脾气,对于老生常谈的道理置之不理。总有屡教不改者让人生气,抓狂,恨铁不成钢.另一方面教师也是普通人,也难免有人际摩擦,琐事烦心,心生消极情绪.如果不能自我控制和调节,不仅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反而带来负面效应。因此,教师本身就需要人文关怀,素质培养。但当下的许多学校对教师情商的再培养重视不够。
首先,教师工资待遇在全国普遍偏低,虽然近年来政府在改善教师待遇上已有所举措,但教师待遇不高仍是社会普遍现象。在经济压力下,部分人放弃了教师的职业,导致教师队伍优秀人才的丢失。校方在录用教师时更侧重学历或专业能力,一般不会考核情商,导致教师综合素质良莠不齐。其次,只有在良好的氛围下,才更容易产生轻松愉快的心境,促使情商的进步。校园提供了教师工作的环境,校园文化营造了工作氛围。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多数学校更注重学生校园文化,教师校园文化较为单薄。在没有政策大力督促和考核的情况下,有些单位在关心教师、尊重教师,感恩教师方面做得不够,在教师福利,活动,培训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机制,员工缺乏团队凝聚力,向心力,缺乏积极向上的朝气,教师缺乏归属感和职业自豪感。这样的氛围里很难激发起群体的高情商。再次,在工作中学校重视的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考核重视的是工作业绩、学生成绩。教师外出进修也以专业进修为主,对教师文化道德修养缺乏行之有效的培养和考核制度,虽然也有师德师风考核,但往往以模糊的自评、他评大而化之,形式大于实效。也导致许多老师忽视对学生的情商培养,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忽视成绩差的学生,苛责不能循规蹈矩的学生,违背了高素质人才的真正含义。因此,教育机构既应该从多个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关心,关爱,感恩和尊重。也应该加强对教师道德素质,品行修养的培养,并形成行之有效的培养考核机制。
时代在变革,新形势下我们需要无数高情商的教师培养高情商的学生。一名高情商的教师,不仅仅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更是有高尚品德和修养的人。他不仅用丰富的知识,自由充沛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启迪学生智慧,也用爱心和教养,唤起学生内心的真善美,唤起对生活的热爱对道德责任的承担,更用博大的胸襟、理想和积极的信念,引领学生走向美好广阔的天地。我们的社会需要人才,而重视人才,请首先重视教师的情商培养。让我们从教师开始,重视情商教育,培养出更多真正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吧!
参考文献
[1] 王东,王振宇,尚丹.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基本素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2).
[2] 李小平.新世纪创新人才应具有全面的创造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