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两多一全”的专业课程考核模式探索

2017-06-19马青娜樊军梁进军

大学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专业课程

马青娜 樊军 梁进军

[摘 要]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知识内容体系與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成的基本单元就是课程。基于以能力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在道路技术基础专业课程考核中进行探索和实践,可以提出并实践“多因素、多途径、全过程”的课程考核模式。对比表明,新的考核模式对学习效果有更客观地评价,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了师生互动与交流。

[关键词]课程考核;专业课程;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047-03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知识内容体系与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成的基本单元就是课程。因此,课程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近年来,各院校十分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作为评价课程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效的课程考核办法,很多课程依然沿用传统的终结性课程考核办法,这难以与当前以能力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且存在多种弊端。本文结合道路技术基础课程的实施,对考核模式进行探索,以构建符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需求的有效课程考核评价方案。

一、传统课程考核办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课程考核往往在课程教学结束时,以试卷为主要形式,以概念、原理、推理等知识为主要内容,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导,考核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这种课程考核评价模式与当前注重“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不相适应的。如道路技术基础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期末试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出勤情况占10%,作业情况占20%),其他许多课程考核办法与此类似。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模式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

1.课程权重分配过多地突出了终结性评价,强调了考核的“评价”功能,忽视了整个教学进程中考核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也忽视了学生对教师教学过程的反馈功能,学生的学习突击性明显,只注重考试。

2.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学习过程的积累,而不是某个“时点”的集中表现。如果过程评价不全面,就不能反映学生能力方面的养成情况。

3.课程教学过程缺乏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状态无法实时监控,无法让授课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不利于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二、课程考核改革的新模式

改变传统单一的试卷考评方法,通过“多因素、多途径、全过程” (简称“两多一全”)的考核方式改革试点尝试,掌握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状况,督促学生学习风气、学习方法的转变,最终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多因素指从课程参与度、知识掌握度和能力塑造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多途径指通过日常考勤、课堂表现、试卷考核、面试考核、实验操作、比赛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评;全过程强调了是在课程实施的整个周期,具有动态性和全时性。

(一)因素的评价内容

多因素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参与度评价、知识掌握度评价、能力塑造度评价和其他评价四个方面,四个方面对应的权重比例为2∶3∶4∶1。

1.课程参与度评价。课程参与度评价突出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的评价。这主要是针对学生到课情况、课堂打瞌睡等被批评点名情况、课后作业及任务按时上交情况以及小组讨论时参与情况、在线教学的参与情况等进行评价。这项评价可以反映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严格的课堂纪律及课堂参与程度。

2.知识掌握度评价。知识掌握度评价突出对知识体系架构、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评价最终以面试提问与日常表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主要体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的程度。

3.能力塑造度评价。能力塑造度评价突出对学生理解、思考、表达、动手、协作、组织能力的评价,是对学生课上回答问题、提出问题、上台讲解、当小老师、命题汇报、试验操作等的评价。其中,回答教师问题这项指标的评价可以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当小老师可以体现学员的指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学的能力;通过命题汇报可以体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亲自动手试验及进行试验研究,可以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问题探究能力。

4.其他评价。其他评价是高阶的能力评价,突出创新、拓展性的内容和能力。这是对学生创新活动、参与比赛竞赛和获奖情况、课后拓展完成小论文的情况等进行评价。这主要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多途径的评价方式

1.日常考勤评价。学生的出勤情况,每次课由课代表进行统计,每次课结束后课代表将统计的结果上传到SPOC平台。另外,在课程实施前,告知学生如果缺席超过3次(无论什么原因),本门课程就不通过。通过实施笔者发现,这样的效果比较好,所有的学生缺席没有超过3次的。这项基本素养的评价全部满分。

2.课堂表现及动手试验评价。课堂表现主要是对学生课上回答教师问题,上台讲解进行评价。具体的实施方法是:对于回答教师问题、上台讲解,每次课由课代表统计学员回答问题的次数,课后上传到SPOC平台公布统计结果。对课程中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讲授,包括课堂组织、课件制作、教案撰写等都由学生自主完成,然后以竞赛的方式进行评价打分。打分由教师和选出的学生代表共同进行,最后按照分数的高低进行排名。考核时按照名次的高低对本组学生进行打分。本组选出授课的学生另外再多加分。

试验部分,每名学生都亲自动手操作,除了课时安排的试验内容外,我们还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试验进行独立试验研究的内容。增加的试验由学生自己设计、自主安排、自主完成。增加的试验内容,作为考核时加分的一部分。

3.试卷和面试考核评价。课程结束,以试卷和面试考核的方式对整门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考核评价。

面试考核采用对所有学生的答题全程进行录像的方式。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可以在学生面试考核结束后,将考核面试录像上传到SPOC平台,供学生和教师进行观看,也可以供下一届学生学习参考,而且可以永久保存。

面试考核内容的具体实施是:考核内容分为本课程知识中的必答题和随机抽签的题目。必答题是章节的重难点内容,随机抽签的题目是在试卷考试前几周,教师将涵盖课程的近100个最重要的内容列出来,让学生自己找答案。面试考试时,让学生随机从近100个问题中抽取1-2个作为自己面试考核的题目,然后在讲台上回答,接受同学们和教师的质疑、评判、打分及教师的点评。这种面试考核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在台上发言的胆量,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4.竞赛和拓展性论文的评价。本门课程涉及参与全国交通科技大赛及全国加筋土挡墙的设计大赛,以及校内的卓越杯等竞赛。为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竞赛,我们将是否参与竞赛以及竞赛的获奖情况作为一项评价内容。另外,课程中有时会布置完成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拓展性论文,学生完成的论文如果能在期刊上发表,在该项评价部分可以相应加分。

(三)全过程的同步评价

1.整门课程的全过程评价。每名学生的考核评定值在课程实施中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值。每次课结束,每名学生都会有一个考核评定值,而且这个评定值是动态的。评定值是由上述提到的各项评定内容综合确定的。

2.对每次课的全过程评价。每次课对学生利用SPOC平台预习情况、每堂课课堂参与度、课后复习的情况等进行全过程评价。

三、实施试点

(一)对比背景

该考核模式在道桥1班和道桥2班进行了探索实践。道桥1班学生课程考核模式采用传统的考核模式,道桥2班学生采用基于“两多一全”的课程考核模式。

(二)方式方法

针对道桥1班的学生,按照传统的考核方法,即期末试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成績的30%(出勤情况占10%,作业情况占20%)进行评价。针对道桥2班的学生,按照前述的多因素、多途径的评价内容以及全过程同步的评价方法,借助在线教学工具SPOC平台,动态地实施考核评价。

(三)效果对比

道桥1班的课程考核评定值为:

学期成绩=期末试卷考试成绩×70%+出勤情况的成绩×10%+作业成绩×20%

道桥2班学生的课程考核评定值如下:四个部分对应的权重比例为课程参与度评价∶知识掌握度评价∶能力塑造度评价∶其他评价=2∶3∶4∶1,即学期成绩=课程参与度评价的成绩×20%+知识掌握度评价的成绩×30%+能力塑造度评价的成绩×40%+其他评价的成绩×10%。

通过对各种评价指标的综合分析,我们得出了两个班级的最终考核成绩,其成绩的比较情况如图1所示。

从上图的考核结果可以发现:道桥2班的学生成绩分布比较合理,体现了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道桥1班的学生成绩分布比较集中。分析其原因:由于道桥1班采用了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期末试卷考试成绩是总成绩的主体,学生只需要临考前对所学知识进行突击性的记忆即可,体现不出个体的差异及过程学习的情况。因此,考试成绩分布较集中。道桥2班采用“两多一全”的课程考核新模式,学生成绩分布符合正态分布,比较合理。实践表明,新的考核模式检验了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试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探究能力;通过当小老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以及组织协调的能力;通过分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和组织指挥的能力;通过面试考核,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意的问题

1.前期的告之。应该在课程实施前,公布全部的考核规则、考评项目、方式和权重分值等,让学生知道成绩评定的公开透明和严肃性,使其知道只有端正学习态度,主动积极参与,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注重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才能获得高分,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2.配套保障手段。由于是动态评价,因此要求学生具备便利的上网浏览、传送文档的硬件条件,可借助SPOC平台建立相关的课程专题网站。

四、结论

结合道路技术基础课程“两全一多”的考核模式的试点尝试,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多因素的考核内容是动态开放的,可以根据培养目标不断更新调整;2.多途径的考核方式是为更好地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服务的,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增减;3.全过程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时段的覆盖,这样才能真正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调整;4.可以采用诸如SPOC平台等类似在线平台,对学生的疑惑可以网上答疑,也可以通过论坛对难点问题与学生共同进行分析讨论,而且考核值可以进行实时更新,以激励学生不断努力。

[ 参 考 文 献 ]

[1] 袁健,葛友华,周海.课程考核改革初探[J].中国地质教育,2012(1).

[2] 赵杰.基于“过程量化,教证结合”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6).

[3] 周德泉,严聪.注重学习过程和工程意识培养的岩土类课程考核模式研究与探索[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专业课程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