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本科生就业竞争力强化高校实践教学环节
2017-06-19杜红平
杜红平
[摘 要]目前高校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着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欠缺、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实践性不强、毕业实习效果差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必须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如保证实践教学的比例、设计科学系统的实践课程体系、培养实践性强的师资队伍、改善毕业实习效果等。还要通过加强实践环节培养本科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实践能力;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123-02
当前本科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竞争由激烈向残酷转变。表面上看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本科毕业生井喷式增长,造成人才积压,但更深层的原因则是本科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缺乏,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要求。因此,高校如何按市场需求制定培养模式、人才规格,按照岗位能力要求设计课程体系,如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提升本科生就业竞争力,成为高校教育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
很多高校强调要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实际运作中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很多不足。
(一)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欠缺
高校体现人才培养目标、支持并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当前很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过于强调知识的逻辑体系,理论课程学分多、课时多,而实践课程数量少、学分课时少,能让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用得上”的实践课程就更少了,无法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也有高校尝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例如有的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设计一定比例的实践学分,有的还专门设计了实践周、小学期。但在实际执行中,实践教学的组织安排、实习实训内容的确定等方面没有做好准备,具体实施落实不到位,在教学实践周或者小学期中没有安排实践课程或实践课程较少,或者简单布置调研任务后,仅要求学生提交调研报告,整个过程不负责学生实践调研单位的联系,不负责学生实践的指导,教师仅在评阅调研报告后给个分数就算完成了实践环节。
(二)师资队伍缺乏实践性
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落实到教师,体现在学生身上。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教师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多数教师尤其青年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理论知识水平高但缺乏实践和职业训练,虽然有案例、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互动,但多属纸上谈兵。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历和经验,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难度较大。
(三)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
本科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构建與课程体系的设置紧密相关。目前本科生课程体系中即便收集了实践课程,也存在实践课程设置随意,缺乏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差的现象。往往是教师能开出什么样的实践课程,就在课程体系中加入什么样的实践课程,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分析。实践课程间联系不大,做不到“进阶”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也有的实践教学采用计算机模拟,在计算机上运行课程软件,模拟企业业务处理过程,但这种模式只适合于课程教学中知识的理解和专业技能的初步培养,对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作用有限。
(四)毕业实习效果差
很多高校本科生只有一次毕业实习,一方面次数少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毕业实习多流于形式,实习效果不理想,无法让学生在就业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目前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许多企业认为学生实习是负担,实习生来单位工作会扰乱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即使通过关系安排部分学生到企业实习,也存在要么收费过高,学校无法承担,要么时间太短,学生走马观花等问题,实习往往收效甚微。同时,学生对毕业实习也不重视,在实习单位很多时候就是“打杂”,学生往往应付了事,只要能拿到盖公章的实习证明就可以了。这些情况的客观存在,使得毕业实习的原本意图——通过毕业实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无法体现。
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一点思考
要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这需要在大学教育中融入大量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强化。
(一)在培养方案中体现并保证实践教学的比例
培养方案制定可以借鉴CBE(Competency based ed?鄄ucation,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胜任岗位要求,围绕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来设置课程,决定教学方法、内容及考核方式,保证学生具备从事某种职业的实践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例如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性、操作性强,实践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遵循能力结构实践化的设计思路,保证实践教学的学分和课时比例并落到实处。安排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应安排恰当比例的校内外实践课时和学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机会面对实际问题、接触真实企业。通过实践教育将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未来就业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二)设计科学系统的实践课程体系
首先,实践课程体系设计应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基于用人单位对人才及能力的要求设计实践课程体系,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判断能力和创新思维,从创新和实践能力上提高大学生的可雇佣性。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必须与用人单位合作,即由企业实践专家和学校相关教师组成的团队共同设计实践课程体系,满足企业基本要求,同时考虑学生发展,兼顾学校、企业和学生三个方面,做到“三赢”。
其次,实践课程体系设计应体现学生能力的“进阶”式培养。从认知、体验、培养、提升等不同需要系列化设置实践课程。例如,在大学一年级应当主要以学生对企业实践的认知实习为主设计实践课程,二年级则要求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以体验为主设计实践课程。一、二年级实践时间安排不用太长,三、四年级则应注重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供更多实习实践机会并增加时间,使实践课程的设置做到让学生的能力从合格到特长再到自我发展。
(三)建设实践性强的师资队伍
高校应注重教师实践经历和实践能力,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特别是实践课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锻炼,或参加企业的科研实践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这让教师不仅能丰富授课内容,而且可以从社会需求以及提升业务实践能力上指导学生。例如,在对某高校的调研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该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四年有一个学期的“企业实践休假”,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高校可以制定相关的考核办法,引起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还可以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且有教学能力的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充实现有的师资队伍。这些实践导师结合自身经验能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中的导向性、指导性和咨询性服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大有裨益。
(四)改善毕业实习效果
学校要灵活安排毕业实习的时间。考虑学生考研和找工作的需要,很多高校在第七学期安排的课程不多,可以考虑缩短第七学期的教学时间,适当提前结束。例如有些高校第七学期教学周数只有13周左右,让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安排考研、找工作、找实习单位等,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毕业实习效果。本科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学生实习后发现自己学识上有欠缺时,已没有弥补的机会了。可以考虑将实习模式改为理论学习+企事业工作/实践+重回校内学习,即课堂—企业—课堂,当学生通过实践发现自己学识不足时有机会再次回到课堂有针对性地学习,弥补不足。
(五)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
学校要和企业建立全面合作關系,形成深层次和长效型合作,保障实践教学效果。合作中应让企业得到实惠,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如双方签订协议,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实践,学校从企业聘请专业人员为学生导师,享受学校教师待遇,以科研项目为纽带,共同指导学生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或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既用于学生实践教学,也用于企业员工培训,节省企业培训成本;或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学校负责理论知识的教学,完成对企业所需人才的在校培养,企业则负责“较强的操作技能及企业文化”的培养,既培养了企业需要的人才,又有效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
三、结语
高校本科层次人才培养应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调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科学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合理增加实践性教学在培养方案中的比例,注重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此为基础构建教学体系,编制体现“基础扎实、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优势,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 参 考 文 献 ]
[1] 黄晗.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武汉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8).
[2] 于文翠,赵岩,郝洪云.创新型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考核改革实践[J].才智,2016(25).
[3] 何文广,李伟,刘桂波,国绍文.高校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0).
[4] 王源远,王丽萍.高校实践教学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
[5] 李秋锦,郭治天.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大家,2010(23).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