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把中学生送去美国教育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2017-06-19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5月11日做客人民日报客户端在线直播,畅谈大型对撞机争议、美國教育以及诺贝尔奖等热点话题。
中国现在是否该建造超大对撞机?自2016年9月份开始,一场罕见的、针锋相对的辩论在科学界爆发,并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与广泛讨论。2016年9月4日,杨振宁公开发表《中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一文,以七条理由反对中国建造超大对撞机。5月11日上午,在《人民日报》客户端直播中,杨振宁再次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我反对的不是建大型加速剂,我反对的是中国今天建大型加速器。”杨振宁说,建大型加速器要花几百亿美金。中国虽然GDP很高,可是人口多,人均收入还比不上墨西哥、马来西亚或巴西。而墨西哥、马来西亚或巴西从未主张要建大型对撞机,“他们的脑筋没有发昏。”
“在中国经济问题这么多的时候,建大型对撞机,又没有立刻看得清楚的作用,这完全是错误。”杨振宁说,去年9月,他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写了7条理由,现在回想一下,“我觉得7个理由都还是正确的。我想中国的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的程度的时候,那时候再讨论这个问题不迟。”
“中国政府已经决定,在‘十三五的时间之内,不搞这个事情(建造大型对撞机),我觉得是很明智的决定。”杨振宁说。
在谈到教育问题时,杨振宁说,在中国,一些人认为美国的教育好,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杨振宁认为,美国的教育绝对不比中国好。他还表示,提出把中学生送去美国教育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杨振宁说:“因为美国整个的社会是一个放纵的社会,它的好处是容易促进一个人个性的发展,可是走得太极端了。我认为对于多半的学生,比如90分以下的学生,中国的教育体制是好的,他可以使得这些小孩成才,将来做一个有用处的人。美国太放任,有没有好处呢?有,非常聪明的,90分以上的小孩在美国占便宜,为什么呢?因为他不需要规规矩矩念书,他自己就都可以吸收进去,所以他就海阔天空,他的发展,尤其最聪明的人在美国容易发展。”
杨振宁说,一个比较好的学生,考进中国一个比较好的大学,在这个学校得了学士学位,再可能的话,送到美国去念研究生,这是一生最容易接近成功的。“我自己就是这样,我后来本科教育、两年硕士教育都是在西南联大,这给我打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他在回答关于高校职称评定方面的问题时说,评比必须要有的,但怎样一个评比制度能使错误,甚至滑稽的现象不再发生,需要我们去研究。
2000-2017年,日本拿了17个诺贝尔奖,而中国只有一个。对此,杨振宁认为,到2040年,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频率可能达到日本现在的水平。
“科学的发展有历史的规律。”杨振宁解释,日本的第一个诺贝尔是在1947年由一位物理学家获得的,到目前日本屡屡获得诺贝尔奖,经历了70年。而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在1970年前后发现青蒿素的,“往后推70年是2040年。”
对于今年2月份正式成为中科院院士,杨振宁表示,“中国科学院可以说是中国科学发展的旗手,所以我很高兴,我能正式成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当然可惜,我现在已经不能做真正前沿的工作了。但是我想,把我的一些经验,关于我的一生、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介绍给中国的年轻科学家,这还是有点用处的。”杨振宁说。
而近日清华大学教授颜宁将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消息引发外界关注,杨振宁认为,“普林斯顿请她去做讲座教授这件事,当然代表了她确实做了非常重要的工作。不过她正在这个时候,大家都在看好中国前途的发展(的时候),她突然跳槽到普林斯顿去,这确实里头一定有很复杂的原因,我不敢讲这原因是什么。不过我觉得关注这件事的人,或者对这件事有影响的人,应该去想想到底这里头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只能讲,这里头有我没法做想象的道理在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