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干预对癌症患者遵医行为与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2017-06-19陈春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癌症满意度能力

梁 莲 陈春贤 张 纬

认知干预对癌症患者遵医行为与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梁 莲 陈春贤 张 纬

目的:研究认知干预对癌症患者遵医行为与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为提高癌症患者对遵医行为及自我护理的理解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癌症患者共120例,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自我护理能力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遵医行为、自我护理能力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干预可提高癌症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自我护理能力,且有效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认知干预;癌症;遵医行为;自我护理能力

认知干预治疗及护理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及护理的方法[1]。疾病会使患者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及消极的行为,对疾病的治疗及康复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癌症患者,多数会有焦虑、抑郁、悲观、绝望等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就医的主动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更新的医疗技术及方法,挽救及延长了很多癌症患者的生命。在医院里,患者得到了科学有效的治疗,但是,患者对癌症的恐惧及一些不良认知,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及消极行为,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为此,我院将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观察组引入了认知干预的治疗及护理,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癌症患者120例,排除癌症晚期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4~72岁,平均(53.32±13.67)岁;其中肺癌12例,肝癌10例,胃癌8例,乳腺癌8例,大肠癌6例,其他癌症16例。观察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3~73岁,平均(52.12±14.53)岁;其中肺癌13例,肝癌9例,胃癌9例,乳腺癌9例,大肠癌6例,其他癌症1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基础、专科、心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实施医院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认知干预,具体如下:

1.2.1 建立认知干预的先决条件 与患者建立咨询关系,良好的咨询关系对任何心理治疗都非常重要[1],由护理组长与研究对象建立稳固的、一对一的咨询关系,并要求其扮演心理问题诊断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角色及获取患者高度的信任,加强情感上的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安慰并消除患者的负性心理。

1.2.2 发现及确定咨询目标 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不良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1],咨询的目标就是要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护理组长要详细了解及掌握患者的全面情况和认知障碍,以及由认知障碍带来的情绪变化及对癌症治疗的负性心理影响,便于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2.3 调整、改变及巩固认知 (1)纠正患者对癌症治疗及护理的负性认知。患者入院后,根椐癌症的种类、分期、病程、及预后,由护理组长集中或一对一讲解治疗癌症的工具、方法和注意事项,告知癌症不是不治之症,有些癌症只要治疗及时得当,生存时间及治愈率还是很长、很高的,且有的癌症是可以完全治愈的。因此,调整及改变患者对癌症的认知,得到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是最重要环节。(2)消除患者对癌症的恐惧心理。告知患者焦虑、抑郁、悲观、消极、绝望等负面情绪对癌症治疗的不良影响,举例讲解癌症治愈成功的案例,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配合护理。(3)做好普及相关癌症知识的健康教育。完成治疗以后,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药物认知和治疗依从性的强化宣教;强调遵医行为的重要性,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据不同的癌症病种,进行有针对性视频形式的健康教育,视频内容详细客观,主要讲解如何正确认识癌症、癌症的治疗方法、如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及手术后该如何进行锻炼和加快康复,让患者及患者家属充分了解和正确认识癌症,以积极配合癌症疾患的治疗。(4)反馈及确定认知。与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存在影响治疗及护理的负性心理,解答患者及家属所提出的问题;同时发放癌症知识宣教手册,手册以文字和图像相结合,方便文化低和视力差的患者阅读,制作癌症知识宣传板报,挂在病区醒目的位置,让患者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及了解相关癌症的知识。(5)巩固及加强认知。患者出院后进行每月1次随访,提醒患者遵从医嘱、了解在遵从医嘱时出现的问题,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6)重视家属的配合。癌症患者容易出现情绪的波动,对患者的家属也要进行抗癌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心理辅导,告知家属要时刻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配合医护人员给予有效的心理辅导及督促、发现新的问题及时就医。

1.3 观察指标 使用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自我护理能力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价。调查量表针对患者病情影响的关键问题进行编制,经专业人员及专家对量表的科学性及实用性进行评估修正,由干预者按统一的方法对患者出院前实施问卷调查,在自评者评定前调查者要将整个量表的填写方法及逐条问题的涵义讲解清楚,由被测者作出独立、不受任何影响的自我评定。

1.3.1 遵医行为评价 遵医行为包括患者是否按时服药、是否按要求进行功能锻炼和是否有定期复查的意愿。

1.3.2 自我护理能力评价 自我护理能力包括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知识和自护技能4个维度,调查问卷的设制,分数越高,表示自我护理能力越好。

1.3.3 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 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估分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及比较满意占比越高,则患者满意度越高。问卷由受试患者当场填写,填写后立即收回。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有效率100.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分,±s)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例)

3 讨 论

癌症患者的遵医行为与自我护理能力对患者自身主动接受癌症治疗及其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遵医行为是指患者在求医后其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自我护理能力是指个人通过自身认知、心理调控及健康活动确保良好心态与自身健康的能力[2]。认知干预是针对一些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所进行的相关治疗[3],使患者尽早开始做好心理应对,减轻疾病对患者心理所造成的冲击[2]。认知干预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加强自我管理,积极主动消除术后护理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为机体康复创造良好条件[4]。利用认知干预的手段,希望让患者在疾病发展以及治疗过程中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确保治疗的效果[5]。癌症患者多数存在抑郁、焦虑、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癌症对患者所引起的负面情绪又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遵医行为与自我护理能力的实施及提升。为此,对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认知干预手段,研究认知干预对癌症患者遵医行为与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由于癌症患者普遍存在负性心理及负面情绪,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将癌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作为对护理工作及服务态度的重要检验,以切实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按时服药、功能锻炼和定期复查的意愿上人数多于对照组;在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知识和自护技能评分上也优于对照组;由于通过认知干预手段的实施,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的频度与密度增加,也大幅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这说明在常规的护理上引入认知干预,对癌症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自我护理能力都有着显著的效果。但是,对于认知干预对癌症患者的远期影响,如能否提升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及治愈率,我们将会继续观察、追踪及研究,希望研究结果能帮助我们进一步提升医疗及护理工作质量。

[1] 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79-80.

[2] 祝 毅.认知行为干预结合临床管理对择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癌因性疲乏与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6,22(2):213-216.

[3] 赵 波,郭 莹,陈 微,等.认知干预对肝癌介入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3):6542-6545.

[4] 李 智,胡秋兰,黄明君,等.大肠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0):20-23.

[5] 赵 颖,闫 荻,徐一丹.认知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与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2014,14(4):284-285.

(本文编辑 陈景景)

528400 528403 中山市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心理科

梁莲: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7-01-23)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0.034

猜你喜欢

癌症满意度能力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留意10种癌症的蛛丝马迹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