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帆过尽 向海重生

2017-06-19牵妮狄IMAGE摄影石见梁冠贤

珠海 2017年6期
关键词:珠海荔枝哲学

文|牵妮狄 图|E-IMAGE摄影 石见 梁冠贤

千帆过尽 向海重生

文|牵妮狄 图|E-IMAGE摄影 石见 梁冠贤

千帆过尽,终归初心。在党政两界摸爬滚打了30年的范建荣,在珠海这个仅有几面之缘就爱上的城市,开始了人生再出发。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这座面朝大海、花开四季的南国校园中,范建荣重新研墨提笔,开始书写属于自己的新一段人生。

从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最年轻的副研究员,到光明日报理论部主任编辑,再到黑龙江省委党政干部及至国家信访局督察专员……由学入政的范建荣,在北京和哈尔滨两地走过了自己的青年、壮年和中年,身份也在学政两界不同岗位上辗转复进。多年的党政干部生涯在实践他的哲学思考的同时,也让他当初专注学术的梦想一度搁置,这一搁,就是20年。

20年后,范建荣在珠海将自己的人生重归梦想,带着自己对哲学的热爱,和多年积累的对政治生态的洞察,重新拿起了粉笔,走上了阔别30多年的讲台,成为了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哲学教授、思政部主任,并将自己多年的党政经验在学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实践、总结、推广……辉煌过后,余温仍炽,老骥伏枥,向梦新生。

学而优则仕的从政之路

对于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人来说,参军当兵、保家卫国是当时绝大多数男孩子共同的追求,范建荣也不例外。怀揣着穿上那一身橄榄绿的参军梦,范建荣一路波澜不惊地度过自己的小学、初中、高中生活,直到临高中毕业,校春季运动会跳高项目,让范建荣左膝关节粉碎性骨折,虽经治疗后不影响日常生活,但却让范建荣参军的梦想彻底破裂。“既然无法当兵,那就弃戎从学吧!”就这样,一次意外的无奈让范建荣的梦想从“军人”变成了“学者”。1985年夏,范建荣通过努力,考取了当时在国内人文社科领域最为权威的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博士研究生,并有幸成为了国内著名哲学大师贺麟教授的关门弟子,跟随贺教授研习西方哲学,主攻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康德哲学。

范建荣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教授、思政部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年轻的范建荣,人生目标单纯而明晰,就是做一名纯粹的学者,能否成为一代大家不敢妄言,但成为在西方哲学领域孜孜探求的哲学研究者,已经成为他当时的梦想和方向。从1991年以31岁的年纪成为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最年轻的副研究员开始,范建荣已经开始在哲学领域崭露头角,其署名“范进”的著作、论文、译著以及主编的学术丛书,开始在业内传播,各类学术研究开始得到了人文社科学界的认可。

1996年,范建荣走出北京东城建内大街5号大院,到宣武虎坊桥光明日报社,任职理论部主任编辑。在光明日报工作的经历,也是范建荣将自己的学术思想与党政工作相互印证、相互结合进而重新思考、不断进步的过程,这个过程,让范建荣获益良多。几年里,范建荣参与采访诸多重要的中央会议、党政部门以及高等学府科研机构,并因此与一些党政领导、学术大师结缘,这也为他以后的从政之路,埋下了伏笔。

1998年,范建荣开始正式踏上仕途,这第一站不是他生活十多年的北京,而是北国冰城哈尔滨,在黑龙江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的位置上,范建荣开始了自己的厅局级党政干部生涯。从1998年到2014年,范建荣在党政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18年,先后经历了5任省委书记,成为黑龙江省委厅级领导班子里的“老资历”。

18年的党政工作并没有磨灭范建荣心中的学者梦想,反而让他越发怀念当年在中国社科院专注学术研究的日子,而多年的从政经验也让他对自己的哲学研究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对于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如何度过适宜自己且有意义的人生,对于如何知行合一而不与世偃仰,如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他渐渐形成自己一套特立独行的思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范建荣认定这就是他回归初心的地方:这里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宜居生活,悠久的传承保留了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落户珠江西岸的十所高校也昭示了这里活跃良好的学术氛围。对于范建荣来说,这就是他一直寻找的理想之地,足以让身体和心灵诗意地栖居。

邂逅岭南的文化味

随着年岁日增,范建荣心中回归学术的梦想也越发坚定,2014年,范建荣休假来到珠海,宜居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人文氛围让他很快就爱上了这座滨海城市。其实早在此前,范建荣就已经多次到过珠海,虽然每次都是匆匆而过,并未长期停留,但这里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氛围,已经深印脑海,时而闪现退休之后就到珠海生活的念头,“找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读书思考,校园讲学,著书立说,重回自己的学者生活。”本次前来珠海度假,也算是一种对未来栖身环境的“前期考察”。

吸引范建荣选择来到珠海的原因,除了离开雾霾笼罩的北方,向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珠海蓝″,还有深藏在这座城市林荫深处,暗自飘香的历史古迹和人文底蕴。作为香山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和民国时期的“香山模范县”,珠海走出了许多影响世界的知名人物,他们所代表的香山文化,则早已经深深扎根于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街角巷弄,潜移默化影响着生于斯长于斯移居于斯人们的日常生活。

不同于许多大拆大建的平原城市,珠海的历史古迹、传统村落、人文景观,都被小心翼翼地保留了下来:百年的老宅院,民国时期的花园,历经几百年风雨的祠堂,还有传统的民居村落,无一不是这里曾经辉煌的缩影和历史文化的见证。走过山房路上的唐绍仪故居,穿过英军赔款修建的白石街,看过共乐园中各种至今仍枝繁叶茂的珍稀花木……几乎没有任何犹豫,范建荣就认定了这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范建荣认定这就是他回归初心的地方:这里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宜居生活,悠久的传承保留了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落户珠江西岸的十所高校也昭示了这里活跃良好的学术氛围。对于范建荣来说,这就是他一直寻找的理想之地,足以让身体和心灵诗意地栖居。

不同于许多大拆大建的平原城市,珠海的历史古迹、传统村落、人文景观,都被小心翼翼地保留了下来。

被一盘荔枝收买 爱上珠海

喜欢上一座城市的理由有很多,但真正触动你,让你瞬间做出决定的,或许就是一个小小的细节。珠海这座城市能留住范建荣的原因有很多,可选择留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北理珠)任教,作为自己来到这座新城市的起点,却是因为一盘小小的荔枝。

故事要从2014年年初开始讲起,当时的范建荣前来珠海度假,受到了当时在珠海市委任职的北京故友的热情招待,交谈中范建荣表达了退隐仕途、回归学术的打算,冀望在大学中一边教学,一边继续自己的学术研究。这位故友当即表示,珠海高等教育正蓬勃发展、延揽各方才俊,范建荣是国内首批博士、贺麟先生弟子,又有党政工作经验,珠海当然欢迎。

于是,范建荣的简历经市教育局,辗转到了珠海几所高校领导的手中。几所高校领导相继邀请范建荣面谈,北理珠成为了范建荣“接受面试”的第一站。第一次踏进北理珠的校园,范建荣就被赤花山下这座仿佛植物园一般的校园环境所深深吸引,深感这就是他人生中梦寐以求的"悠悠南山″。在接待范建荣夫妇的席间,校领导拿出了校园内自产的各类荔枝供他们品尝,喜食荔枝的夫人立即被桌上刚刚采摘、鲜艳欲滴的荔枝吸引,糯米糍、桂味、三月红等不同口味的荔枝品类,更是让长居寒地黑土的范建荣夫妇眼花缭乱。

喜欢上一座城市的理由有很多,但真正触动你,让你瞬间做出决定的,或许就是一个小小的细节。

目睹夫人品尝荔枝的兴奋神情,再看看窗外校园里成片的荔枝林,范建荣当即决定,就是这里了!当时什么条件都没提,只是希望在学校做一名普通的哲学教授,而校领导却坚决要求范建荣发挥更大作用,担任思政部主任工作,帮助学校稳定推进理工科类学校短板的思政教育。最终,范建荣服从了学校的工作安排,驱车3000多公里,由哈尔滨来到珠海,在2014年9月正式就任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思政部主任。

就这样,在北京和黑龙江两地生活了30年的范建荣,被一盘荔枝“成功收买”,从中国北端的哈尔滨来到了南海之滨的珠海,重新开始了其“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生活,再次回归其学术研究和学术传播的梦想初衷。入职后的范建荣不安于现状,积极推进学校的思政课建设,在学校党委支持下发起成立了全国独立学院第一所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工作之余,积极服务地方,担任珠海市社科联兼职副主席,参加各类讲座、会议,讲授党课或辅导报告,与珠海各级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分享自己多年从政研学的心得体会;他本人的最新写作计划,也已经开始酝酿……

从向外追逐,到回归初心,开始寻求简单宁静、自然淳朴生活方式的范建荣,在这座荔枝飘香的校园中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属地。他通过自己的方式将自己对哲学的热爱,对生命的领悟,以及对珠海这座城市的眷恋,向外传递,在专心学术、颐养天年的同时,发挥自己的余热,温暖这座城市的更多人。

唐家湾

范建荣了解到的珠海历史是从唐家开始的,历史悠久的唐家湾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上曾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轮船招商局首任总办唐枢廷、民国总理唐绍仪等一长串人名串起了这里曾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山房路、唐绍仪故居、共乐园,至今仍保留的古建筑是范建荣走进香山文化的“无声的书卷”,行走在古老的街道上,好像走进历史,犹如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心头涌起中国历史的百年风云。

淇澳岛

作为一位从事党政工作多年的哲学学者,范建荣行走珠海历史的重要一站,就是位于淇澳岛上的中国工人运动先驱,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苏兆征的故居。一百多年前,苏兆征就是在这里乘船出发,踏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岛上还有鸦片战争前夕,淇澳岛村民对外反抗侵略战争胜利后,用英军赔款铺建的一条2公里长的花岗岩“白石街”,和当年抵抗侵略者的指挥部天后庙及当时的炮台遗址。

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故居位于中山市翠亨村,毗邻珠海。故居正门南侧有宋庆龄手书的“孙中山故居”木刻牌匾。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正门上有一副对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是楼宇落成后孙中山亲笔撰写的。庭院右边设有一口水井,水井的周围是孙中山诞生时的旧房所在地。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此。

猜你喜欢

珠海荔枝哲学
岭南荔枝红
菱的哲学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这条鱼今日在珠海掀起热浪!7.7亿诠释珠海水产业发展新态势
千里采荔枝的鹤
风口浪尖上的珠海银隆
荔枝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麻省总医院在珠海起航带来什么?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