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象捷步村

2017-06-19黄镇坤

红土地 2017年5期
关键词:黄镇渡口过河

黄镇坤

印象捷步村

黄镇坤

捷步营边村古渡口已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古渡口,它早已寂寞在那儿。可知晓捷步历史的人也都会知道,这个古渡口她曾热闹过、繁华过。这个古渡口它曾承载过热闹,承载过繁华,承载过这方土地上曾有过的一段不凡的历史。可如今,昔日里的热闹和繁华不在了,消失得不见影踪。

古渡口没有名字,可在先前,你只要提到“三十六阶”这一称谓,十里八村的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三十六阶”是古渡口边上那条陡仄的石砌阶坎路,同时,它更是这古渡口的代名字,是这古渡口的标志。

当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子时,我就在这儿搭船过河过——那是我人生第一回打从这儿过,也是我人生唯一的一次打从这儿过了。自宝灵宫边上建了坝桥后,过河的人都打从坝桥上过,“三十六阶”前的古渡口也日渐冷落直至荒废。

在睽隔了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在这丁酉年伊始的时候,在细细的春雨中,我打了把伞随了一群文友又来到了这个古渡口跟前。望着眼前缓缓流去的藿溪水,望着耸立在岸边的两棵高大、寂寞的古杉树,以及岸边上已漫生了野草的荒芜了的“三十六阶”石坎路,感觉有点熟悉,有点亲切,又有点失落,有点悲戚……眼前里悠悠走过的藿溪的水,那不就是缓缓远去的时光和岁月?!

仍清晰地记得第一回打从这儿搭船过河的情景了。那一回我是伴了我奶奶的“三寸金莲”的声响和节奏去做客的。我们从老家村落即隔壁的苏坂黄地村走十多里山路过来,随了众多过河的人从这“三十六阶”下去,然后乘船过河。过了河,再从河的对面继续走,到官洋村再去的一个村子即田坑村走亲戚——我的小姑妈。

奶奶唯一的亲闺女——我的小姑妈是生下不久就送了人的。好在小姑妈一家生活还可以,她家里的人也疼爱她,这也是让爷爷奶奶值得安慰了。自小姑妈到了这个家以后,她一辈子也不曾离开过这个家。

因河对岸村子是小姑妈家,我便就有了许多的机缘打从这捷步村过打从这藿溪上过了。最早的一次就是跟奶奶来的。奶奶毕竟是小脚,走路不方便,因此去一趟不易。后来就跟了父亲来,再后来就跟了哥哥来或自己来……但其实,说起两家人的来往,还是姑妈来我们家更多了,有事没事,一年中她总要来一回两回的——是啊,一个姑娘家日后里嫁得再远,只要有父母和兄弟的地方,那永远是她心灵的朝圣之地呀。

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捷步村是一个不小的,很美很热闹的村子。可随了我的脚步一次次踏上这方土地,我也就一步步走近了一个看得见又看不见的捷步村了。一句话,在我的心里,捷步村已一步步丰满和立体了起来。

这儿不但有相对宽阔和清澈的藿溪,藿溪两岸的风光景致也很旖旎。而且,当你的脚步深入到两岸上的寻常百姓家时,你会发现,这儿高屋华堂连片、巷道错综蜿蜒,处处成景,处处在诉说着两岸昔日的辉煌。可以说,两岸上成群成片的高屋华堂是捷步村最有特色最让人流连也是最能引领你去通透解读捷步的途径了。

据统计,这儿至今保存比较完好的高屋华堂就有四五十幢之多,有传香堂、庆余堂、承庆堂、连福堂、滋树堂(十八厅)、石狮厝、金龟楼、大观楼、怡怡楼等,俨然是一处古建筑的博物馆。而且,这儿的古建筑一幢比一幢高大,一幢比一幢精美。每一幢古朴的建筑无不是风格独特、技艺精湛,浸透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并彰显着蕴涵在古建筑里的独特的时代和地域色彩的文化魅力。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猜你喜欢

黄镇渡口过河
界首渡口缅怀红军
汉江渡口——两代艄公的“价值观”
过河
过河
拆桥过河
每一个彷徨的人生渡口,唯有自渡
渡口
过河
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任上的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