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注射液联合腹腔镜复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对受累阑尾损伤程度的影响
2017-06-19邵刚
邵刚
丹参注射液联合腹腔镜复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对受累阑尾损伤程度的影响
邵刚
目的探析丹参注射液联合腹腔镜复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对受累阑尾损伤程度的影响效果。方法96例肠套叠患儿, 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乙组和甲组, 各48例。乙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及腹腔镜复位术治疗, 甲组在乙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 两组患儿的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1, P>0.05);治疗后1、3、5 d,甲组患儿的血清NO水平均低于乙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3.725、7.818、5.204, P<0.05)。甲组患儿的Chiu 评分为(2.45±0.36)分, 乙组患儿的Chiu 评分为(4.28±0.41)分, 甲组Chiu评分显著低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237, P<0.05)。结论应用丹参注射液联合腹腔镜复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有效的降低了血清NO水平, 减轻了对受累阑尾的损伤程度, 值得临床推广。
丹参注射液;腹腔镜复位术;小儿肠套叠;受累阑尾;损伤程度;影响效果
小儿肠套叠属于临床婴幼儿期较多见的急腹症, 该疾病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 最多见的发病年龄为婴幼儿时期的4~10个月。发病后主要表现为临床患儿哭闹不止、触诊腹部存在包块, 同时还伴有血便等, 若不能在短时间内及时治疗, 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并发症, 如肠梗阻等, 对患儿的身心发育均存在不良影响[1]。对于该疾病在临床上多采用空气灌肠治疗, 虽然效果相对较佳, 治愈率可高达90%,但仍旧存在10%的患儿无法痊愈, 需给予手法复位治疗[2]。在本文中, 主要选取48例本院治疗的肠套叠患儿给予丹参注射液联合腹腔镜复位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希望为临床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96例肠套叠患儿, 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乙组和甲组, 各48例。其中甲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2∶26, 平均年龄(6.2±3.1)个月;乙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1∶27, 平均年龄(7.1±3.2)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乙组 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及腹腔镜复位术治疗, 具体步骤如下:①首先患儿取平卧位, 并进行常规放置胃管,然后进行全身麻醉;②在脐上缘1 cm位置进行消毒, 并做1个10 mm小切口, 插入气腹针, 往腹腔内注入CO2, 使腹压维持在10 mm Hg(1 mm Hg=0.133 kPa)左右, 在下腹各做1个小洞分别插入穿刺套管;③再应用腹腔镜探头对肠管套叠的部位进行确定, 并应用2个无损伤钳, 不断的挤压肠管, 待套叠肠管复位后, 对肠管进行检查, 是否存在坏死、出血及穿孔等情况, 同时在术中要对阑尾受损部位进行切除;④最后应用电凝进行止血, 清洗消毒, 最后释放腹腔压力, 缝合切口。在术后肛门未排气前, 给予禁食及胃肠减压治疗[3]。
1.2.2 甲组 在乙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四川升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51021303)进行治疗, 在术前给予丹参注射液20 ml+250 ml 的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滴注, 术后持续性的遵医嘱滴注1周[4]。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1、3、 5 d的血清NO水平, 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 并评价患儿治疗后的受累阑尾损伤程度(采用Chiu 肠黏膜损伤评分):1分:正常黏膜;2分:绒毛上皮下的间隙增大;3分:伴有大量的绒毛分离与破损;4分:绒毛破损, 血管充分暴露;5分:组织细胞固有层存在出血及破损溃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NO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儿的血清NO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1, P>0.05);治疗后1、3、5 d, 甲组患儿的血清NO水平均低于乙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3.725、7.818、5.204,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NO水平比较μmol/L)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NO水平比较μmol/L)
注:与乙组比较,aP<0.05,b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1 d治疗后3 d治疗后5 d甲组48 54.58±14.34b73.48±16.78a62.35±12.64a56.42±13.57a乙组4855.47±14.5985.47±14.6984.27±14.7572.46±16.49 t 0.3013.7257.8185.204 P >0.05<0.05<0.05<0.05
2.2 两组患儿受累阑尾损伤程度比较 甲组患儿的Chiu 评分为(2.45±0.36)分, 乙组患儿的Chiu 评分为(4.28±0.41)分,甲组Chiu评分显著低于乙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237, P<0.05)。
3 讨论
小儿肠套叠主要多发于婴幼儿患儿, 属于外科常见的小儿急腹症, 主要是由于肠系膜的血管阻塞后, 导致肠缺血再灌注后容易出现损伤, 其中血清NO在灌注损伤的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5-9]。正常情况下, 由于血液中的NO只有少量的合成释放, 当机体处于损伤状态时, 可能会持续性的大量释放, 发生小儿肠套叠病理改变时, 细胞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6升高, 从而诱导了大量的NO酶合成释放[10,11]。大量的NO 具有较多的生理功效, 不仅可以减少机体自由基的产生, 扩张血管及控制血压, 也可以抑制血小板及白细胞对血管内皮的粘附作用, 从而增强了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功能,可以保护血液再灌注时的血管损伤[12,13]。
在临床上治疗小儿肠套叠多采用空气灌肠治疗, 其治疗效果较明显, 但由于还存在一部分应用空气灌肠治疗效果不显著的患儿, 多给予手法复位治疗[14]。近几年来, 伴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 腹腔镜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在小儿肠套叠的手法复位中, 首选腹腔镜复位术进行灌注治疗, 易导致肠系黏膜再灌注而发生病理变化, 不利于患儿康复[15]。在本文研究中, 除了应用腹腔镜复位治疗, 同时还给予丹参注射液辅助联合治疗, 该药物主要由中药丹参构成, 可以改善其自由基的损伤, 调整线粒体结构以及缓解肠血流等, 同时由于具有抗氧化作用, 扩张血管, 抑制血小板凝集可以保护其内皮不受损伤, 也可以进行消炎、抗感染等治疗等。通过应用丹参注射液可以有效促进NO 水平的升高, 治疗后再恢复至原来的水平。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 两组患儿的血清NO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1, P>0.05);治疗后1、3、5 d,甲组患儿的血清NO水平均低于乙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3.725、7.818、5.204, P<0.05)。甲组患儿的Chiu 评分为(2.45±0.36)分, 乙组患儿的Chiu 评分为(4.28±0.41)分, 甲组Chiu评分显著低于乙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237, P<0.05)。
综上所述, 应用丹参注射液联合腹腔镜复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有效的降低了血清NO水平,减轻了对受累阑尾的损伤程度,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 聂向荣, 刘艳红, 武剑磊, 等.丹参注射液联合腹腔镜复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对受累阑尾损伤程度的影响.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7):86-87.
[2] 周薇莉, 孙立宝, 张剑峰, 等.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小儿肠套叠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05, 4(4):250-252.
[3] 聂向荣, 刘艳红, 武剑磊, 等.腹腔镜复位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肠套叠对患儿血清IL-6及TNF-α水平的影响.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10):81-82.
[4] 卢贤映, 黄河, 高群, 等.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36例报告.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1, 16(10):771-773.
[5] 聂向荣, 刘艳红, 武剑磊, 等.腹腔镜复位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4):85-87.
[6] 赵晓波, 周薇莉, 张剑峰, 等.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肠套叠复位术后患儿预后的影响.中国医药, 2009, 4(5):391-392.
[7] 郑凯, 胡敏.腹腔镜在小儿肠套叠复位术中的应用.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08, 7(1):43-44.
[8] 周薇莉, 张剑峰, 孙立宝, 等.复方丹参对肠套叠患儿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综合临床, 2006, 22(11):1046-1047.
[9] 周致红, 于文涛, 曲金龙, 等.微型腹腔镜下肠套叠复位术.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6, 27(9):496-497.
[10] 孙胜, 韩彦华, 李红伟, 等.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45例临床体会.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9, 14(9):680-681.
[11] 陈铨涛, 何荣佳, 冯晓川, 等.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对比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10(12):1586-1588.
[12] 彭永辉, 林伟斌, 聂向阳, 等.小儿肠套叠腹腔镜复位与传统开腹复位的临床疗效比较.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2, 12(4):341-343.
[13] 马同胜, 徐为, 李世宪.腹腔镜下不同复位方法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疗效观察.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4, 19(9):680-683.
[14] 陈江谊, 马少锋, 陈铭斌, 等.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体会.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2, 17(3):211.
[15] 王春华.小儿肠套叠腹腔镜复位与传统开腹复位的临床疗效比较.河南医学研究, 2015(8):13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0.067
2017-03-23]
121000 辽宁省锦州市妇婴医院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