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常规参数P2/MS值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浅析

2017-06-19宋锁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0期
关键词:乙肝肝炎血常规

宋锁柱

·临床医学·

血常规参数P2/MS值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浅析

宋锁柱

目的探讨血常规参数血小板2/单核细胞百分比×分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值(P2/MS值)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肝炎患者58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3例)及肝硬化患者42例(其中乙肝肝硬化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各疾病患者血常规参数P2/MS值, 分析血常规参数P2/MS值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患者血常规参数P2/MS值(35.9±11.5)显著低于慢性肝炎患者的(47.4±1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血常规参数P2/MS值(34.4±11.4)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47.5±1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常规参数P2/MS值可反映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 血常规参数P2/MS值越低, 肝纤维化程度越重, 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血常规参数P2/MS值;肝纤维化;相关性

临床上慢性肝炎纤维化的发生率为59.63%, 如不进行有效的抗纤维化治疗, 最终有25%~40%的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1]。肝纤维化是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的结果,诱因主要为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增加、降解减少。临床上肝纤维化的常规诊断方式为肝活检, 然而经由肝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是一种有创性操作, 重复性差, 还会受到患者个体性因素的影响。因此, 探索有效的非创伤性、操作简单、易推广的检查指标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重点[2,3],大量研究指出, 肝硬化、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常规参数之间具有较大差异。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血常规参数P2/MS值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纳入对象为2016年1~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 纳入患者入院时经过血清肝功能、肝脾B超等检查, 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相关标准[4]。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感染以及消化道出血者。患者年龄在45~62岁,平均年龄(51.3±15.6)岁, 男62例, 女38例。慢性肝炎患者58例, 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3例;肝硬化患者42例, 其中乙肝肝硬化患者30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检查, 均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 置入EDTA-K2真空采血管(烟台永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希森美康XS-800i型血细胞分析仪(日本Sysmex株式会社)进行分析, 并采用分离胶促凝管(烟台永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血清分离, 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株式会社日立科学系统)进行肝脏生化项目检查, 并采用枸缘酸钠抗凝管(烟台永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采集静脉血, 使用希森美康CA-500血凝仪(日本Sysmex株式会社)测定血凝项目。对比患者血常规参数P2/MS值, 其计算公式为:血小板2/单核细胞百分比×分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硬化及慢性肝炎患者血常规参数P2/MS值对比 肝硬化患者血常规参数P2/MS值(35.9±11.5)显著低于慢性肝炎患者的(47.4±1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肝硬化及慢性肝炎患者血常规参数P2/MS值对比

表1 肝硬化及慢性肝炎患者血常规参数P2/MS值对比

注:与慢性肝炎比较,aP<0.05

疾病例数P2/MS值肝硬化42 35.9±11.5a慢性肝炎5847.4±13.0 t 4.579 P <0.05

2.2 乙肝肝硬化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常规参数P2/MS值对比 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血常规参数P2/MS值(34.4±11.4)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47.5±1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乙肝肝硬化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常规参数P2/MS值对比

表2 乙肝肝硬化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常规参数P2/MS值对比

注:与慢性乙型肝炎比较,aP<0.05

疾病例数P2/MS值乙肝肝硬化30 34.4±11.4a慢性乙型肝炎4347.5±10.0 t 5.198 P <0.05

3 讨论

依据2006年的流行病学调查, 我国国民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7.18%, 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数为2千万例[5]。临床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超过30%的比率会在15年内病情进展为肝硬化[6]。可见, 早期的发现和诊断, 并予以患者合理药物治疗, 对延缓、控制肝硬化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肝活检病理学检查是肝纤维化程度、炎症活动度、肝病明确诊断和药物疗效判定的“金标准”[7]。然而由于检查需要侵入性操作造成患者依从性较低, 还会受到取样、病理阅片医师差异等因素会影响致诊断的准确率, 使得肝活检病理学检查在临床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随着医疗科技发展和医学理论的进步, 肝纤维化的非创伤性检查在国内外已有较多报道。肝纤维化非创伤性实验诊断方法主要为多个血液、血清学指标组成诊断模型[8,9]。相关学者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的评估参数, 例如, Ⅳ型胶原、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等均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 其中诊断价值最高的为血清透明质酸, 在患者肝纤维化早期, 血清透明质酸就会显著增加, 对肝纤维化程度、活动度、预后评估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0]。依据S指数的结论[最具有诊断意义的白蛋白(Alb)、血小板、谷氨酰转肽酶(GGT)构建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诊断模型], 血小板与肝硬化分期之间呈负相关[11]。肝脏纤维化是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纤维化病变的程度, 但有些指标或者参数只有部分医疗机构才能够进行检测, 因此限制了它们在临床的推广应用。

大量临床实施证实,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异常, 中性粒细胞(NE)、单核细胞(MO)、淋巴细胞(LY)百分比显著增加, 红细胞分布宽度显著升高P2/MS值, 即基于上述血象特征而提出的模型[10,11]。研究对比了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的P2/MS值, 根据研究结果,肝硬化患者血常规参数P2/MS值(35.9±11.5)显著低于慢性肝炎患者的(47.4±1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血常规参数P2/MS值(34.4±11.4)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47.5±1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可见, 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下降要较慢性肝炎患者更显著, 其可能的机制为肝血小板生成素减少, 脾亢造成血小板分布异常、增加血小板的同时, 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下降, 升高机体血清中性粒-单集落刺激因子水平的代偿性, 血清中性粒-单集落刺激因子的主要机能为激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前体受体, 导致淋巴细胞缺乏相应的受体, 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增加, 淋巴细胞降低的表现。

综上所述, 血常规参数P2/MS值可反映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 血常规参数P2/MS值越低, 肝纤维化程度越重, 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1] 黄齐慧, 陈翠莲, 成明建.丹参注射液抗肝纤维化疗效观察.黑龙江医药, 2012(5):726.

[2] 张凌云.非创伤性血清学指标联合B超对肝纤维化诊断的研究.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5, 36(11):1275-1276.

[3] 赵洪昌.慢性乙肝患者血清学标志物与肝纤维化的关系.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 14(12):2021-2022.

[4]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刑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1, 19(1):13-24.

[5] 赫世勇, 李智山, 宋智盛.血细胞参数RPR和P2/MS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预测价值.现代预防医学, 2015, 42(19):3636-3638.

[6] 庄焱, 谢青.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新观点.中华消化杂志 , 2012, 32(8):567-570.

[7] 赫世勇, 聂华, 吕辉.新型血细胞参数RPR和P2/MS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4, 17(3):313-314.

[8] 张姣丽, 徐永福, 贾小芳, 等.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肝纤维化诊断标志物.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4, 22(11):812-816.

[9] 陈由达, 张爱军, 吴梓苗, 等.外周血细胞计数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价值.浙江实用医学, 2011, 16(2):79-82, 102.

[10] 韦玉芳, 杨聪颖, 曹海燕, 等.血常规参数P2/MS值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黑龙江医学.2009, 33(12):891-892.

[11] 周琨, 郑瑞丹, 戚建春, 等.从常规指标中建立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肝脏, 2008, 13(5):362-367.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blood routine parameter P2/MS value and hepatic fibrosis


SONG Suozhu.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Liaoning Province Panjin City Hospital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Panjin 1240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lood routine parameter blood platelet2/ monocyte percentage×segmented neutrophils percentage (P2/MS) value and hepatic fibrosis.MethodsThere were 58 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s (including 43 chronic type B hepatitis cases) and 42 liver cirrhosis (including 30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cirrhosis cases) as study subjects.Comparison were made on blood routine parameter P2/MS value of various disease patients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lood routine parameter P2/MS value and hepatic fibrosis.Results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blood routine parameter P2/MS value as (35.9±11.5) than (47.4±13.0) in 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s,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cirrhosis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blood routine parameter P2/MS value as (34.4±11.4) than (47.5±10.0) in chronic type B hepatitis patients,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Blood routine parameter P2/MS value can reflect severity of hepatic fibrosis, and the lower the routine blood parameter P2/MS value is, the heavier the degree of liver fibrosis.So it can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Blood routine parameter P2/MS value; Hepatic fibrosis; Correlation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0.013

2017-03-27]

124000 辽宁省盘锦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乙肝肝炎血常规
《世界肝炎日》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