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情境,让品德课堂教学更精彩

2017-06-18周晓辉

新课程·中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品德课堂情境教学多媒体

周晓辉

摘 要:要使教育心理学化、其本质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心理积极化的状态,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创设情境,把课堂开放成一个“活”的、会“动”的,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共鸣,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境界。从有效情境创设的时间结构上入手,为学生创设“情境型”的互动环境,在不同的环节设置适当的情境。在运作过程中,以情育情,以情激情,以情导行,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从而构建高效的品德课堂。

关键词:品德课堂;情境教学;多媒体

一、课首情境——以境入情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能奠定课堂基础,创设良好的课堂开端。而导入时创设情境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助推器”,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我们可用直观的多媒体情境和有趣的谜语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品德课堂中,这样既可以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又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1.巧用“多媒体情境法”

随着电子白板走入教室,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开展教学已经成为现实。近年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把录音、影片,Flash歌曲、新闻剪辑片等通过音响和屏幕传授给学生,营造浓厚课堂氛围,凸显了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家庭万花筒》时,我在导课时采用了学生与家人共处时拍摄的温馨照片,当一张张照片在《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背景音乐中出现时,学生们一边惊喜地在照片中寻找自己的身影,一边回味着与家人的幸福生活。自然而然地引出“家庭”这个话题。通过多媒体情境可以逼真地再现情境,使教学情境有静有动,强烈地吸引孩子注意,增添学习的趣味性。

2.巧借“谜语情境法”

教师在课始应精心设计,抓住学生心理特点,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创设谜语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寓知识于趣味之中。如,执教浙教版三年级下册《我国的行政区》一课,教师创设谜语情境“头戴大红花,身穿五彩衣,早晨把歌唱,催人快起床。”然后出示亚洲地图,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只大公鸡。看,它就藏在这张亚洲地图里,你能把它找出来吗?指名学生点击课件。这只大公鸡的名字就是——(中国)它的全称是——让我们骄傲地叫一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祖国,它的版图多么像一只大公鸡。你看,它的头朝东,尾巴朝西。谜语导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兴奋点,燃起学习的欲望,使他们跃跃欲试。

二、课中情境——以情育情

在新课教学中,教师要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堂的中段创设情境,可以从一个环节自然地过渡到另一个环节,同时,让课堂起到了“中间开花,媚在腰间”的效果。

1.“活动情境法”——再现生活场景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如果真正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大门而来到课堂,教室的天地就更开阔了。”在教学中,我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与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在有趣的生活中学习。如,教学《我就是我》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爱好,有的唱歌、跳舞,有的朗诵,有的画画等。把生活搬进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醒悟、懂得和明白。

2.“小品演绎法”——激发道德情感

实践中,我尝试着把小品引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带入一个灵动的境界,使品德课堂妙趣横生,学生乐此不疲。例如,在教学《当冲突发生后》时,为了让学生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我设计了一个表演情境,即两个同学扮演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老师扮演一位同学的妈妈。这对好朋友因一件小事而红脸,互相不理睬。妈妈知道后进行劝解开导,最后化解了彼此的矛盾。表演者将情节表演得活灵活现,同学们都看得入了神。这时同学们早已按捺不住,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时,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就能达到水到渠成之效果。

3.“主题辩论法”——助推道德选择

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事先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定向式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唱主角,积极探究,使其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实话实说,集思广益,通过自我教育来内化道德认识。例如,在教学《诚信真可贵》(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时,教师以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辨析题说明什么是诚信。借用教材中第45页评议箱事例 “送跳绳”,展开一段围绕“诚信”主题的互动。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本环节通过实际案例,主题讨论,行为辨析,让学生建立正确合理的诚信观。

4.“故事情境法”——活跃课堂气氛

讲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果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小故事,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学《问号之歌》一课,我穿插了名人故事,让学生懂得小问号大成就的秘诀。

活动之一:走进牛顿。出示牛顿照片,简介牛顿,并播放视频“苹果落地”,补充牛顿其他小故事,交流探讨中明白是“勤学好问”促成牛顿一生的伟大成就。

活动之二:名人故事屋。我让孩子们讲一讲:你知道哪些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呢?孩子们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孙敬悬梁的故事、苏秦“刺股”的故事、匡衡凿壁偷光、李密牛角挂书、车胤囊萤夜读等等,同学们感受到古今中外的这些名人都是因为勤学好问走向了成功。

三、彌散情境——以情激情

课堂教学是一个逐步推进,以及层层深化的过程。在品德课堂中,教师要根据班上学情变化,随机地、弥散式地创设情境,让课堂中始终充满新奇的感受,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帮助学生及时升华情感、提高认识、化解疑难。

1.“问题探讨法”——启迪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直觉体验,挖掘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进而产生新的道德需求。例如,一名教师在执教《问号之歌》时,设计了“心中的小问号”和“问号大分享”活动,老师通过活动真实再现孩子们心中的“问号”以及解决“问号”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提问、交流、分享、探寻中享受“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感受问号的价值魅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好问、好思、好探索的良好学习品质的目的。

2.“诗歌名言法”——引人入胜

诗歌是无谱的音乐,它音韵和谐、语言优美、简洁凝练、朗朗上口;诗歌意境深远、情感浓烈、韵味无穷。在讲一些知识性较强的内容时,如果老师直接讲知识,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不爱听。但是,如果恰当地引用名诗佳句,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课时,教师引用余光中的著名诗歌“乡愁”,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海峡两岸尚未统一带来的痛苦和人们对两岸统一的期盼。通过深情吟诵,把无声的书面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学生与诗人在诗歌中所迸发的思乡爱国之情产生共鸣,抒发浓郁的思乡之情和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3.“广告植入法”——发人深省

在品德教学中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引入一些短小精悍的公益广告,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家庭万花筒》一课时,教师引领学生了解家庭演变的历程,勾勒千年的时代变迁,最终只是突出了一个精神,和为贵,孝为先。这份“和谐、孝敬”的情感就是串起的课堂丝线。教师适时地植入央视公益广告Family,恰好能将这种情感逐渐升温,让童心的脉动与历史合拍,促使学生继承传统家庭的美德,有效地发扬于现代家庭生活中。

四、课终情境——以情导行

在课的结尾阶段创设情境,容易给学生带来又一个情感体验的高潮,并烘托出整堂课迈向成功的氛围。对于学生对整个教学内容的感悟上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令学生的情感在无形的道德教育中得到提升,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情感目标的达成。

1.“音乐渲染法”——直抵儿童心灵

一节课的内容讲完了,学生一般比较疲劳,在剩余的时间里,若能播放一曲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歌曲,既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机械重复,又可以巩固新课,升华主题,把教学再次推向高潮,收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功效。 例如,在教学《小心电老虎》(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一课时,教师结课时,一边播放《祝你平安》音乐:“祝你平安!哦,祝你平安!让那快乐永远在你身边……”一边总结:“生命是最可贵的,平安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我想如果我们都有强烈的安全用电的意识,都能够做到安全用电,电一定会温温顺顺地为我们服务,为我们带来幸福的生活!”音乐的渲染配以老师的激情讲述,无形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进一步树立了安全用电的意识。课后,再让学生设计《安全用电小贴士》,向身边的人宣传如何安全用电也就水到渠成。

2.“童谣传唱法”——激活道德践行

童谣,寓思想教育、礼仪教育、常规教育于一体,将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以通俗、有趣的形式呈現出来,让学生在说、唱、听的过程中化难为易,加深理解,把深奥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意识和行动。在结课前,用一首童谣作为这节课内容的总结,并把对行为的指导蕴含其中。比如,上完“我是小小安全员”这一课后,为了强化和内化学生居家的安全意识,在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后,教师“趁热打铁”,出示安全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牢记安全是第一。你拍二,我拍二,不摸插座不玩火……你拍十,我拍十,争做安全小卫士。”让 “童谣”化作一颗“小石子”,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以新鲜、有趣的方式为整堂课的教学画上完美的句号。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建议指出“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一名品德教师,如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自己和学校的实际,创设学生乐于并易于接受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知识,必能使品德课堂呈现别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1]丁安廉,杨茹.美丽的德育在课堂[D].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09.

[2]李吉林.美、智、趣的教学情境[D].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04.

[3]李庆民.李吉林与情境教育[D].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03.

[4]刘刚.小学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02.

猜你喜欢

品德课堂情境教学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