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7-06-18林钱明

新课程·中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有效性语文

林钱明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10多年来,我一直在努力探索一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之路。近几年来,全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但是,新课程理念要转化为课堂教学的高效行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质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谈到小学语文教学,不少资深人士就特别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不少人又感慨:耗时多,收益少。这是为什么呢?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该如何打造小学语文之高效课堂呢?我不断在思考,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觉得有效性的第一层意义是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并不是老师教了多少内容;有效性的第二层意义是学生学到了知识后,这些知识的延续性有多强,并且能融会贯通,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促使学生思维和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

一、挖掘文本,因材施教

新课程提出加强语文的实践性,加强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拓宽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外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自觉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大丰富,老师们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因材施教历来被认为是教育思想中的精髓。在教学中,对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这样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创新,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应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做到有针对性,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个性和知识的全面发展,教学设计就要考虑到教学的梯度教学策略,构建学生学习可能性与教学要求间的适应度。教学过程中,使多数学生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因势利导、持之以恒。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作业布置的数量和难度上也应有所考慮,依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可以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注重个性特点,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培养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会无限高涨,学习激情就会被充分点燃,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新型玻璃》中的“藕断丝连”一词时,教师不是机械地去讲解,而是请一位学生上台折断一节莲藕,这时同学们经过仔细观察就明白了“藕断丝连”的原意,再理解比喻义自然也就容易多了。由此可见,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也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精巧设疑,启发思维

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可以使课堂教学科学合理、轻松有趣。

1.了解班级学情,面向全体提问

教学过程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课堂教学要做到全面性,在设计问题时注意提问的梯度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大家在共同参与的情况下轻松解决问题,共同进步。

2.紧抓教学目标,围绕中心提问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住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设立,所提问题要紧密围绕课文中心而展开。当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教学目标将轻松达成,课文的中心也得以凸显,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问题做到少而精,目的性强,这样才不会降低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3.注重前后衔接,层层推进提问

课堂提问既要有效又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得学生始终能围绕老师的问题展开思考。提问要沿着文章的思路,抓住主要人物、主要线索及主要特征,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能从一个问题引到另一个问题,使问题前后连贯,形成整体。

教师在教学中对每堂课提出的问题进行精心预设,删繁就简,去粗存精,必能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科学、合理、高效的课堂提问也必将带来轻松高效的课堂教学。

四、授之以渔,有序可循

我认为要想学生学到的知识真正有效,在课堂上就要注意语文思想和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

1.边读边想的方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边读边想、读思结合是被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一篇文章的过程中,在阅读的不同阶段,想什么可以有所侧重。

2.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课文中有相当的词语、句子,如果就词解词、就句析句,往往难以理解。如果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就能够确切地理解,如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中“张冠李戴”这个词的理解,就可以联系文中“把这个人做的事安在那个人的身上。”来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

就是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发现与课文描写事物相通的经验,把二者联系起来,帮助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体会其中的感情。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讲到“地球太容易破碎了”,就引导学生联系2008年,我们镇的一个小山村就是因多年来农民随意乱砍滥伐山上的树木,遇上了连续的大暴雨而引起山体滑坡,整个村庄都被淹埋了。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无论今后教育教学怎样发展,教育理念怎样变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爱心、执着和睿智来实践,更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我们要加倍努力。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有效性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