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2017-06-18杨红彪
杨红彪
摘 要: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是思维的体操,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巧设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它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做到以问题为载体,教师才能抓住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这个“魂”,才能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问题;情境;探究
一、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现代心理学认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疑,引导学生探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为学生创设了商场购物的情景,通过观看购物情景视频,使生活中与人民币相关的场景在学生头脑中重现,接着问学生:你是如何辨认人民币的?从而激起学生的交流欲望,学生的积极性也马上调动起来了。在交流中,学生的经验得以分享和补充,课堂呈现出一种互动的态势,课堂学习也由此变成了一个生动且富有个性的过程。由此可见,当材料来自于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二、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故事是孩子们了解世界、认识事物以及表现和表达情绪、情感的一种重要媒介。故事总是能吸引孩子们,各种有趣的故事往往会使他们兴致勃勃地进入课堂的学习。在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中,故事更能起到“激活”的作用。借助故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可将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深刻问题通俗化,从而使学生在情趣盎然中主动探究。如,我在教学“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我让学生观看“曹冲称象”的视频,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谁能说说聪明的曹冲是如何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很快就明白了有些物体不能直接测量时,我们可以通过转化的方法去测量。适时创设趣味性、启发性的故事情境,可极大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趣的故事、奇妙的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使教学活动更加顺利地开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方式。儿童对游戏活动有着天然的心理趋向,教学中我们要顺应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组织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呈现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作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可能性”时,是通过“猜牌游戏”来进行教学的。
首先展示红桃A、黑桃A、方块A、梅花A各一张,然后洗牌,抽出一张,让学生猜这一张是什么牌。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此时我就顺势问学生:你们有不同的意见,谁有充分的理由说明自己一定是对的?通过相互交流,大家都会觉得答案是不唯一的,什么牌都有可能。然后,展示四张红桃A,洗牌后抽出一张,让学生猜这一张是什么牌,为什么这么肯定?会是黑桃A吗?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仅感受了“可能”“不可能”和“一定”,还体验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结合实践创设问题情境
在操作活动中巧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养成质疑、释疑的良好学习习惯,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操作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既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摸一摸、做一做、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等各种操作活动中,探究、发现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技能。例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时,让学生同桌两人,一人用正方体小方块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另一人从正面、上面、侧面去观察,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画下来,想一想有什么不一样的?这样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的需求,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让一节抽象的数学课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充满了学习的乐趣。
五、通过设疑创设问题情境
“疑”设得恰当,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學生会有解决问题的欲望和需求,从而引发学生积极地去思维,主动地去探究。例如,我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先出示如下几个算式:
235×56+235×44=?
125×88=?
(125+25)×8=?
并让学生快速说出它们的得数,学生们面面相看,于是我很快地说出它们的得数。当学生还在惊奇、疑问中时,我趁机设下疑问并引入新课:学习完这节课后,大家就知道老师是怎样很快算出得数的。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可见,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借助这些情境,师生之间可以进行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问题情境创设得好,就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去。
参考文献:
[1]刘海龙.谈谈如何构建数学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6(4).
[2]吴海琴.巧设问题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