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7-06-18李俊杰
李俊杰
摘 要:初中历史课程教材中的知识点较多,内容繁杂且教师单纯地讲解课堂知识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教学氛围沉闷,教学效果不佳,故当前环境中,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需依据教学内容,积极思考和探索新型教学对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动力,从而增强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有效性。主要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习兴趣
从根本上来讲,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也是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最重要动力,故学校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与学生学习效率以及教学效果等密切相关。现阶段,教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需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其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并实施一系列新型教学对策,以培养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笔者主要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对策,现论述如下。
一、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调动其学习主动性
现阶段,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一切教学活动均需以学生为中心,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故现阶段,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需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依据教学内容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关于“镇南关大捷”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伊始可先让学生自行阅读和学习教材知识,待其掌握本节课大意之后,教师可在课堂中提出问题:本节课中,镇南关战役的结果怎么样?学生会回答:“冯子材将军带领军民顺利取得了胜利。”教师可继续发问:该场战役后中法战局如何?学生可依据教材知识回答:“我国取得战场主动权,法国茹费理政府倒台。”然后,教师可告知学生中法战争最终结局: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此言一出,学生一片愕然,纷纷表示不理解,此时教师可利用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你们知道为什么是这种结局吗?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并发表意见,使其明确“清政府腐败,一味妥协求和”的本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适当借助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形势下,多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均被广泛运用于我国各级教育机构的课堂教学中,其中尤以多媒体技术较为明显。故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依据课堂内容,适当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当前环境下,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需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多样化的教育资料,通过直观化的影像呈现方式为学生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此以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关于“南京大屠杀”知识点的实践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先带领学生了解教材知识,以加强学生对本节课教学重点内容的了解与认识,之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南京大屠杀”相关视频资源,并辅以教师课堂讲解,利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
三、转变和革新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均采用传统单一的满堂灌或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课堂氛围呆板,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故现阶段,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需及时转变和革新教学方式,创造轻松的教学环境,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教师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分组排演短剧,如在“赤壁之战”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学生扮演“曹军”,B组学生扮演“孙刘联军”,指导两组学生依据教材内容在课堂中进行短剧排演,此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调动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对该历史事件的认识与记忆。其次,课堂访问活动教学,如在“遵义会议”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用上述中的分组方法,并要求部分学生做现场记者,另外一些则作为参会成员,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会议”开始后,“现场记者”争先恐后地进行“现场报道”,该教学方式不仅可重现当日情景,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目前我国许多初中历史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从整体上来看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需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并适当借助多媒体技术,及时转变和革新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積极性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毓珍.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4(10):84-85.
[2]杨锋.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科学,2016(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