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活动,大收获

2017-06-18陈泽平

新课程·中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生物课堂活动

摘 要: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自主学习。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也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主动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的。在教学中根据具体的内容组织有效而多样的学生活动,将会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生物课堂;活动;有效

生物课堂的活动类型多样,主要有探究活动、讨论活动、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活动等多种形式。不同的活动类型有不同的教学效果,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合适的活动类型,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活动效应。

一、探究活动,情境激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创设探究情境,正是激励、唤醒、鼓励的一种教学艺术。而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知识的欲望。

七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说,但兴趣容易分散。在教学中如果直接组织讨论,很容易谈话热热闹闹,收获微乎其微。

以“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例。在分组讨论之前,创设了如下情境:

师:由于我班学生都很喜欢吃西瓜,因此,老师打算带着大家在酬勤园种西瓜。(学生兴奋)那首先我们要做什么事情呢?

生:选种子。

生:根据我们前一节课学的“种子结构”,肯定要选颗粒饱满、胚胎完整而且活的种子。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现在种子选好了,是不是现在(11月)把它种下去它就能生根发芽,到过年我们就能吃上西瓜了呢?

生:不能,现在季节不对。

师:季节不对,带来的主要是哪些生态因素不同呢?

生:温度。

师:除了温度以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呢?

生七嘴八舌:水、阳光、空气……

师:请大家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生态因素进行探究。

师生一起回顾探究的五个步骤,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

二、讨论活动,以身示范

《学记》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課堂上老师的亲身示范和引导要比空洞的教有效得多。

七年级的学生充满激情,课堂上只要一说:“讨论”,立刻七嘴八舌,声震屋宇。但最后汇报环节就东拉西扯,不知所云了;而且学生之间也不会有效质疑。究其原因:不知什么是合作学习!此时就需要老师的示范和指导。

其实老师可以和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讨论。同组内的学生可以对同学提出的方案从实验设计的原理(为什么这样设计?是否还有其他设计方案?)、实验材料用具(为什么用这种材料?其他材料可否代替?)、实验操作步骤(步骤换一下是否可以?条件可否改变?)、实验结果(预测结果是什么?)、实验过程的记载等进行质疑和讨论,形成的一致意见还应该进行一定记载以方便代表汇报。

三、游戏活动,来源生活

德国诗人和剧作家席勒认为:“人类在生活中要受到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束缚,在这些束缚中就失去了理想和自由。于是人们利用剩余的精神创造一个自由的世界,它就是游戏。这种创造活动,产生于人类的本能。”

来源于本能的游戏可营造愉悦的娱乐氛围,可让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活动。对学生学习中的难题,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类似小游戏的方式解决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细胞分化成组织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对学生来说这个知识点抽象而晦涩。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我用了两幅图,搭起了一个帮助他们理解的阶梯。

师:由一个受精卵细胞长成一个多细胞的个体,要经历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细胞不能无限生长,那么细胞能无限分裂吗?

生:不能。

师:细胞分裂达到一定数量后,就不再继续分裂,而进行细胞的分化。哪个同学能向我们介绍一下细胞分化吗?

学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师:假设图上是我们班的五名学生,他们现在看上去在形态上“一模一样”(学生齐说),当然他们具有的功能也应该“一模一样”(学生齐说)。

师:同学们可以根据你的喜好分配他们工作或玩耍,并帮他们添上道具,使大家明白他们在做什么。

学生争先恐后到黑板上添加。(添图游戏)

师:(选取以下的一幅)现在我们看到原来形态一模一样的小人还一模一样吗?

生:不,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

师:他们的功能呢?还一样吗?比如第一个小人,拿了水桶,他能做什么?

生:提水。

生:因为道具不同,形态也不同,功能也就不同。第二个扫地,第三个踢球,第四个写字,第五个练哑铃。

师:很好。回答很全面、很棒!原来一模一样的小人,带上不同的道具后具有不同的形态,从而具有不同的功能。

就像细胞,由分裂得到的细胞原来几乎一模一样,但后来在形态上出现了差异性从而就具有不同的功能。在生物体内实现的这个由同到不同的过程就叫做分化。

概念: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就叫做细胞分化。那些形态形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就叫做组织。“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活动会让我们看到学生的自信、活力、自主、集体感和创见性。

作者简介:陈泽平(1969—),男,汉,宜兴人,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生物课堂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牛年到,节日活动可以这么“牛”
“拍手歌”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