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科书新授课主题图的研究与应用

2017-06-18李一婷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新授课主题图小学数学

李一婷

摘要:“教科书插图的历史由来已久,其中新授课主题图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在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新授课主题图的编排有着自身的特点,教师对主题图的使用现状也不完全一致。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新授课主题图,充分发挥新授课主题图的价值,能为数学学习注入活力、提高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授课;主题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A-0110-05

教科书插图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全书拥有150幅插图,对于后续教科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插图遍布全册,以丰富的色彩、鲜活的生活画面,生动形象地呈现着学习内容,其中新授课主题图是整个教学的重点。下面笔者就以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教科书(其中一年级教科书为2012年版,二年级教科书为2013年版)为例试作研究。

一、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教科书新授课主题图的编排情况

新授课主题图是指位于教科书新授部分(即例题),以一幅插图、一组插图或几组插图组成并表述主要数学学习内容的一系列插图。在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学段4册教科书中,共有新授课例题116题,其中配有插图的有113题,占例题总数的97.41%(如图1),而在配图的例题中有82.30%是图文并茂,有17.70%的配图例题没有文字,仅以插图呈现学习内容。

新授课主题图在呈现和编排上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新授课主题图大多一例一图,少有一例两图或一例多图

第一学段新授课主题图通常是一幅插图,如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例1《5以内的加法》的主题图,也有一部分新授课主题图是借助连续的两幅插图来呈现数学问题,如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例2《5以内的减法》的主题图,通过前后两幅插图的对比,引导学生明白“一共5人,走了2人,还有3人”,使学生感悟减法的意义。新授课主题图偶尔也有用三幅或三幅以上插图来呈现数学情境,如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例2《认识厘米》的主题图,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计量单位,教科书通过3幅插图呈现三种不同的计量长度的方法,引发学生观察并且思考“为什么他们说的数量不相同”,从而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无论是单幅还是多幅插图,都是为了阐明数学知识,且多幅插图中往往有着一定的顺序性或相关性。

(二)新授课主题图蕴含着数学信息以外的其他信息

新授课主题图不仅蕴含着数学信息,往往还隐含着德育信息。常见的德育信息体现了爱国主义教育、热爱劳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讲究卫生教育、保护环境教育等。

如一年级上册《认位置》一课中,当学生观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黑板上面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关国旗的简单介绍,同时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而紧随其后的第五单元《认识1-5》的主题图,则呈现了教师节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教学素材,对学生开展尊师重教的教育。

与低年级学生息息相关的各种生活习惯也是教科书主题图经常呈现的内容。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例4《两位数减整十数》的主题图清晰地提示学生乘坐公共汽车应有序排队。再如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例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主题图,结合学生统计蛀牙颗数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口腔卫生教育。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保护环境、关爱他人也是数学教科书主题图中常呈现的信息。

(三)新授课主题图为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情境

无意注意在第一阶段小学生的注意中占有重要地位。无意注意需要依靠新奇有趣的刺激引起,因此在第一学段中,新授课主题图会为学生们创设学生熟悉的、有趣的卡通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如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例5《比较数的大小》这一课的主题图,通过一幅“森林运动会”的场景图呈现丰富的数学信息,生动、直观、有趣的画面易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为便于低年级学生理解和学习,主题图也大多采用贴近小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来呈现数学信息。如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例3《认识几时几分》主题图,教科书选取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起床、吃饭、上学等)来加深对时间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这样的主题图在教科书中比比皆是,关注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日常的生活紧密联系,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

除以上两种情境之外,第一学段主题图中也出现了许多旨在启迪学生探索操作的活动情境。如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例4《10的分与合》的主题图,直接呈现5串珠子,通过文字叙述引导学生有次序地分一分、涂一涂。这里的主题图既是呈现数学问题的载体,也是学生探索活动的工具。

三种情境在教科书中的分布并不是平均的(如表1)。其中,卡通情境的主題图较少,在一年级教科书中约占16.95%,在二年级教科书中仅出现1次,占二年级教科书主题图总数的1.56%,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卡通情境主题图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减少。在两个年级中所占比例最多的均为生活情境的主题图,分别占67.80%和76.56%,这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1]相一致。同时,数学教育“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因此,在第一学段的主题图中,直接提供学生探索操作的活动情境主题图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力图让低年级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3]。

二、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教科书新授课主题图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新授课主题图的认识和使用情况又是怎样呢?笔者运用调查问卷,对区内第一学段的132名教师进行了调查,从价值认识、信息理解、应用情况和认可程度四个维度全面了解一线教师认识和使用新授课主题图的现状。

(一)教师对新授课主题图价值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首先从新授课主题图的价值认识入手,全面了解一线教师对新授课主题图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价值认识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约有94.69%的教师能够使用主题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约有96.21%的教师能够利用新授课主题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利用新授课主题图我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利用新授课主题图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这两方面,认为自己做得比较好的教师分别占53.03%和68.93%。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对于主题图“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问题意识”的价值认识较为清晰,在教学中也能比较好地利用主题图展开教学,但是在利用主题图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渗透德育教育方面则显得有些薄弱。

(二)教师对新授课主题图信息理解的调查与分析

教师对新授课主题图呈现的信息是否能完整、正确地理解?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对于新授课主题图我不看教参也能够把握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这一题,结果显示:有71.21%的教师在教学中基本能不借助教参而独立理解新授课主题图蕴含的数学信息,而有28.79%的教师则需要凭借教参帮助自己理解主题图所要表达的信息。

(三)教师对新授课主题图认可程度的调查与分析

教师对教科书上的主题图持有什么样态度?笔者对此从主题图的作用、颜色设计和布局三方面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58.33%)认同新授课主题图对于自己教学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一部分教师(19.70%)对此持中立的态度,有少数教师(21.97%)持否定的观点。存在中立态度和否定观点的教师主要认为有部分主题图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能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甚至有时还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阻碍。如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例2的主题图呈现小汽车的座位是3座,而在现实生活中,小汽车通常是5座,在教学时学生就往往会产生疑问。

在主题图颜色设计方面,绝大部分教师(约92.43%)都比较认可,认为主题图颜色鲜艳,适宜儿童。在主题图的布局(大小、位置)方面,有部分教师(约25.00%)不太满意或不满意,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有些主题图大小不合理或者位置排放喧宾夺主。如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例4《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教科书呈现的主题图篇幅较大,占据了比较大的空间,而问题“一共制作了多少幅”则相对比较小且不醒目,但从地位而言,这里的主题图没有问题重要,这样摆放就有些喧宾夺主,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因此可以考虑缩小这幅图的大小,置于侧面。

三、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教科书新授课主题图使用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新授课主题图的价值

1.利用新授课主题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教科书插图的一大特点是色彩丰富,人物生动形象,场景贴近学生生活[4],这一特点完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对主题图的价值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主题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主题图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数一数》,这是学生进入小学的第一节数学课,教师可以通过对话了解学生喜欢的活动,然后呈现游乐园的主题图,直观、生动的画面能立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2.利用新授课主题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插图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6]。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指导学生先整体地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幅图所表达的意思,同时提醒学生图文结合,理清圖文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已知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存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能否根据这些数量关系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例3《十几减6、5、4、3、2》时,教师就可直接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画面,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而后引导学生对蘑菇进行分类,数出个数,最后可提醒学生提出问题。这样长期指导学生读图,使其掌握读图的方法,善于从图中捕捉所需要的数学信息,就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3.利用新授课主题图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课程标准倡导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7],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主题图就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之一。小学数学教科书从第一册开始就安排了集合、对应、分类、排列、函数、概率、统计等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8]。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例5《比较数的大小》,则可在引导学生有序比较时,利用主题图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4.利用新授课主题图对学生进行德育

如前所述,主题图中除了具有数学所要呈现的信息之外,还有丰富的德育内涵,教师应抓住这一德育资源,适当地利用出现的国旗进行爱国教育,利用体育运动进行健康、安全与卫生等方面的教育,利用自然事物进行环保教育,借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活动场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总之,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和插图,理解教材编排意图,充分挖掘图中所隐含的教育素材,真正落实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的目的。

(二)灵活运用新授课主题图进行教学

现行教科书对主题图进行了精心的编撰与完善,但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认知特点不同,所以在实践中难免会出现教科书主题图与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不相适应,与学生的生活体验不相符合的情况,再加上主题图的情境是静止的,使学生对主题图的理解受到一定的阻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主题图加以灵活运用。

1.适当改編主题图

如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用一系列的体育运动项目来呈现问题情境,有游泳、跳高、踢足球等,但教科书上的例10《得数是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这一课的主题图情境明显与现实生活不符。从图中可以看出,蓝队有6人,黄队有4人,两队人数不同,而在现实生活中足球比赛的两队通常是人数相同的,因此,教学中就有学生会提出与数学学习无关的内容,从而影响学生对图意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改编这样的主题图,善于挖掘教科书上的资源,不局限于教科书安排,灵活调整新授课主题图练习插图的顺序,以“试一试”抛10枚花片的活动作为新授课主题图,而将这幅图的蓝、黄两队的人数均改为5人,作为练习呈现,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适当删减主题图

若新授课主题图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有更好的方式时,则可舍弃原有的主题图,以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式进行教学。

如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例1《认识100以内的数》的主题图(如图2)呈现了一系列引导学生操作的活动,边摆小棒边读数,从而理解数的组成。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只是按照教科书呈现相应的主题图,那么学生只能从间接经验中获得认识,远远不如自己动手操作获得的体验深刻。因此,在这节课中,笔者建议教师舍弃主题图不用,提出活动的要求,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悟、体会、获得知识,在与同伴交流、展示中加深认识。

3.利用多媒体技术动态呈现主题图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一幅插图人物或活动过多,就会对学生产生干扰,此时比较适宜的方法就是主题图有序分解,逐步呈现,从而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图意。如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例3《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主题图(如图3),图中呈现的信息比较多,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比较难以有序观察,而且教科书还要求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思路去求解,却用一幅图展示,这样的话,学生单看主题图,就有困难。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针对学生的两种思路相应地呈现两种动态展示的过程,第一种先下后上,第二种先上后下,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也使得教学材料更加丰富、生动。

总之,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情境生动、丰富多彩的主题图,将数学知识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出来,为数学教学构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因此,教师用心关注主题图、用好主题图就显得十分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发挥主题图的价值,真正为数学学习注入活力,提高数学课效率。

参考文献:

[1][2][3][5][7]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11.8.8.

[4][6]田俊.浅谈课本插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教学研究,1991(9).

[8]王荣昌.浅析小学数学第一册插图的功能[J].教师之友,1994(6).

责任编辑:石萍

猜你喜欢

新授课主题图小学数学
浅议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教学策略
有效利用主题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降低学习难度的初中化学新授课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议高中数学新授课的多样化课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