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06-17黄有斌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经验交流学习能力能力培养

黄有斌

摘要:初中生学习能力培养是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任务。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特殊能力是指人们从事某种特殊职业或专业需要的能力。

关键词:学习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经验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71-02

在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认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明确对象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必须让学生知道如何形成能力,因此,我们在新课程教学开始的第一节课就让学生知道物理实验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能够结合生活、社会问题,借助所具备的学习资源(图书馆、教材、网络)自觉学习,并要求学生敢于质疑、敢于猜想、大胆寻找或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引导学生围绕方案尝试自学,最后获得结果。

2.角色转变

教师必须解除"传道、授业、解惑"的所谓"师道尊严",从思想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用"学习"的理念改良"教育"的观念,以"学习者中心论"充实"教师导向论",并在实践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等主。

3.环境营造

学校要注重自主学习环境的建设,尽可能地充实图书馆,建立探究实验教室、校园网络、电子阅览室,完善网络教育资源库等软、硬件设施。比如在我校的过道转弯处了设有学生的学习书柜,并有标语"把真理带走,把书本留下" 等方便学生读书,形成能力。

4.课前准备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课前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以下这类型课例中,做了如下的准备:

(1)选择有利于培养学习能力的章节。

(2)写好学案。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角度考虑,学案要列出所学的知识点、要进行的学生活动、要解决的问题等,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案知道学习什么知识和解决什么问题,并让学生选用可能的学习方法及手段。

(3)布置学生预习。提前向学生展示学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每生一份学案,或者通过幻灯片投影形式、多媒体平台或挂上局域网络,预先让学生浏览,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计划如何开展资料搜集和活动方案的设计。

(4)有目的地选择演示实验或设计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实际,以方便教学为原则,以课程标准为目标,选择分组实验或演示实验。

(5)准备素材、器材。课件、视频(可以作为Internet教室素材)、仪器等。

(6)选择好场地。可根据所学知识要求适当选择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探究实验室、Internet教室等。一般演示实验在教室,分组探究实验在实验室。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家中进行学习。

5.教学流程的设计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案。下面以探究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为例体现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

引入:让学生阅读关于死海的神话故事课件多媒体展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想象力的启发)。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屢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由神话故事及日常经验引发学生思考,提出猜想浮力与那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假设。

对学生的猜想进行归纳:

①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②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③浮力大小与物体重力有关;④浮力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⑤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⑥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设计意图:教师在这里关注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除了提出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 体积有关以外,还可能提出浮力和物体的重力、体积,浸入液体的深度等有关,教师予以鼓励。针对猜想进行实验设计。

探究一: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图一)。

器材准备:杯子,鸡蛋,清水,盐,勺子,筷子。

①学生动手:把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处于下沉。

慢慢向清水加盐同时搅拌,直到鸡蛋上浮。实验证明了液体的密度与浮力大小有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从力和运动状态变的关系来认识,鸡蛋由静止到运动是因为浮力增大,而浮力增大又是由于加盐导致液体密度增大的结果。

探究二:②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③浮力大小与物体重力有关。

④浮力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器材准备: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烧杯,水。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提出要求:观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时,浮力是否变化的。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等能力培养)

教师向学生演示什么是物体浸入部分的体积,什么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图2)

甲中物体没有浸入液体中,烧杯中的水是500ml,乙图浸入的液体部分体积是100ml,是烧杯中的水上升到600ml,丙图进入液体部分体积是200ml.烧杯中的水上升到700ml.丁图浸入液体部分的体积是300ml.则烧杯中的水上升到800ml。说明物体浸入液体部分体积也就是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从排液法测不规则固体体积中学生可以理解。

探究三:浮力大小与进入液体深度关系。

学生操作:在探究二的基础上更换一个深度较深的容器,把上面物体浸没在水中,观察测力计读数,然后使浸入的深度加深,观察测力计读数。

探究四: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关系。

器材准备:体积相同的合金块,溢水杯,烧杯,水

学生操作:把体积相同的合金块分别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观察两次烧杯中溢出水的体积。如(上图3)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与物体的形状无关。(分析概括能力培养)

把浮力大小因素归纳起来就形成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叫做阿基米德原理,其内容是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这是我们下一次课要讨论的问题。(意图:为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埋下伏笔,同时给学生留下悬念)。

总之,初中生在学习中的能力培养是多方面的,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在习惯的沉淀下量变就会达到质变,最终形成能力,学生的能力一旦形成,可以说就奠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就会有相应的成果出现。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猜你喜欢

经验交流学习能力能力培养
经验交流 南宁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2013年全国关工委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摘登